自己的孩子還要自己養
2015-11-10
幾天前,多篇報道見諸各大主流財經媒體:丁家宜創始人莊文陽已在今年初完成了對丁家宜品牌和工廠的全部回購,標題也頗具眼球效應:「那個當年24億(人民幣,下同)賣掉丁家宜的人又花1億把它買回來了。」儘管報道中多用「據說」、「據傳」、「據知情人透露」等不確定字眼,但莊文陽慾借丁家宜東山再起,似乎已經多現端倪。
世事難料。筆者曾在2009年親臨丁家宜的工廠專訪莊文陽,彼時的他意氣風發、志得意滿,饒有興致地談起丁家宜教授從洗人參女工手部皮膚白皙光滑得到美白靈感,研發出風靡大陸的「一洗白」產品的往事,誓言要打造民族化妝品第一品牌。然而,一年多之後的2010年,莊文陽就把丁家宜賣給了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法國美容集團科蒂;2014年6月,由於賬面減值,虧損嚴重,丁家宜系列產品被停售,引發業界對此民族品牌命運多舛的唏噓。過後反思,當初科蒂選中丁家宜作為進軍中國市場的「跳板」,看中的是丁家宜相對成熟的供應鏈和銷售網,藉由此科蒂成倍擴大了自家品牌在中國的銷量和份額,進而實現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略佈局。
事實上,丁家宜的境遇早有先例可循。熊貓、美加淨、大寶、小護士、活力28、羽西等一批頗具盛名的本土品牌,在被外資收購之後,逐漸被雪藏而淡出主流市場,它們不過是跨國巨頭戰略佈局中的「棋子」——為其高端產品提供銷售通路和拓展管道。從被收購的那一天開始,便註定了它們的「炮灰」宿命。
縱觀中國化妝品市場,儘管競爭激烈,但「餅」還是夠大。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化妝品銷售預計將達1.3萬億~1.5萬億元。因此儘管遭遇國際巨頭的圍追堵截,仍有一些本土品牌奮勇突圍,搶進分食。而移動互聯網的風生水起,又給本土品牌的傳播和營銷提供了更多「彎道超車」的可能。比如有著近4000家加盟商的美容連鎖企業克麗緹娜,積極試水「反向O2O」——將線下門店的顧客帶到線上,最終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閉環模式。此外,韓束、百雀羚、溫碧泉、美膚寶、丸美、自然堂、韓後等本土品牌也連續6個月進入天貓美妝熱銷榜TOP10。
俗話講「孩子還是自己的好」,莊文陽「找回孩子」之舉,讓他重返江湖的不甘和企圖心彰顯無疑。雖然養兒不易,但畢竟是親生的,自己的孩子還是要自己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