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课堂模式的探讨

2015-11-10童乐敏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

童乐敏

摘 要:新课标的施行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主动积极的研究新课标,把握新课标的内涵,通过学习理解新课标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乎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情况做了一个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模式;历史学科特点;激发学习热情;多途径探讨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民众对于文化素质的全面需求,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组织专家学者编订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新课标下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学生既有的初中历史基础做了一个把握。目的是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模式,既有利于事先课程目标,也有利于应对历史高考。笔者从教十一年,课堂教学从老课本过渡到新课本,在转变与衔接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新课标的进步性,同时也有许多的困惑。笔者相信新课标是大社会时代背景之下的潮流和趋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理念与具体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是当务之急,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

高中历史的新课程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上重大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以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方式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以历史唯物论为基本的理论工具,运用新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透析历史现象,多角度得出历史结论。

第三、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个体人格、严格的团队意识、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的人文素养。

在认真分析对比了新课标和旧课标的内涵之后,我们发现新课标的理念下,历史教育更加突出了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新史观的指导之下,国民对历史的认知也获得了新的角度和理论高度。同时,新课标也更加符合学生理解认知规律。旧课标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当中历史理论和观点的表述比较多,而在史实方面的叙述则显得相对不足。而新课标教材把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评论观点的表述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历史事件的描写则加大了分量。我认为,这并不是说高中历史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是希望历史教师利用大量的历史事实的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完成自主生成,进而提升学科的综合能力,而教师也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我们知道,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基础在特定历史阶段下的反映。我们当前最大的时代背景是全球一体化和我们自身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教育要培养更多复合型的更具有视野的人才。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在方式、侧重点、内容上都有明显的变化。而新课标从教材内容到教育理念都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了时代的需求。

面对新课标,很多历史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困惑。

第一、由于新课标版的历史教材理论性上较之于老人教版教材而言有明显的淡化,叙述结构变化很大,甚至一个专题中跨度有几千年。这给中学历史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工作上增加了难度。

第二、由于初高中教材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多学生面临一个衔接的问题,这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师的工作课题。

第三、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有限,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意愿也不强。

第四、在与高考的衔接问题上,很多学生感觉在课程结束后,做题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升,面对高考信心不足。

旧课程目标相对繁琐僵化,新课程目标就显得更加的务实而灵活,看似减负的背后是给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更大空间以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要求。这些要求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课堂结构和进程的规划、测评结果及其分析等三个主要的方面。本文主要谈对前面两项工作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我们要实现从教教材到教知识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人教版的教材一统天下。大家都以教材为依归,奉教材为圣经。现在,教材编订与出版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如人教版与人民版、北师大版、川教版、岳麓版等等并存。这些教材都在新课标的大纲下展开编订的工作,只是在编写体例和案例素材的选用上呈现出了很大的区别。这告诉中学历史教师,应摆脱单一教材内容的束缚,而以新课标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应以教材为基础,但也不该拘泥于教材,灵活的选取素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新课标的引入和得出科学的理论观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对和分析,才能更好的用好新课标的教材,對学生进行更好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提升课堂的效果。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提出由过去的以老师单一的讲授为主体到现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不得不说,新课标的理解更适应更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因为,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身上。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极努力的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历史课堂上开设课前三分钟,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专题教学的过程中,以某固定的专题为背景同时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案例由学生选定某主题进行演讲,并可以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扩大课堂的参与性。如在讲到唐代政治的时候,有位同学做了一个《则天女皇------我本善良》的主题演讲。演讲者提及了唐朝社会背景和武则天的成长经历,甚至关于无字碑的故事。这对于同学们理解和把握唐朝总体的政治格局和武则天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观点非常有帮助,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落实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使教学目标自然产出。

案例引用要经典,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在鸦片战争的讲授过程中,笔者经常引用林则徐的一段话:“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尚且如此,整个中国的士大夫阶层这种闭塞无知的情状也应该是普遍现象了。学生在这样的讲述之后,应该能够对史学理论和观点加深理解。

精心设问,合理引导,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同时,还要预防可能突发的课堂事件。这要求教师对历史知识点把握到位,对材料的运用游刃有余,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比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一节当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日本要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其次要问为什么日本的侵华战争各国的态度如何?再次,清政府战前和战争当中的准备如何?战争失败对中国和日本意味着什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基本完成了。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活动应该形式多样。例如,幻灯片演示、小电影播放、分小组讨论、历史小品的编演等等。这些活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把课堂转移到户外。以抚州为例,我们可以带学生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抚州青铜文化遗址、名人雕塑园等景点。这既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指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对同学们的论文作出评价。培养同学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查阅资料和选用材料、引述观点和论述观点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标活跃了课堂,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了多目标下追求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当然,这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新课标的颁布和施行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潮流,积极谋求转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