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次翻译高潮看翻译的社会功能

2015-11-10王侃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

王侃

摘 要:翻译活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性活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三次翻译的高潮期,都从不同方面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三次翻译高潮的视角,探究翻译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发挥的社会功能,为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三次翻译高潮;翻译史;社会功能

一、引言

翻译活动作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其作用不仅仅限于连接两种或是多种不同的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外来的语言文化不仅对译入语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作用于译入语所在的社会环境。在中国的翻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的高潮,从不同的翻译高潮能够分辨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及翻译发挥的不同社会功能。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其具体影响进行了探讨。

二、三次翻译高潮

1.佛经翻译。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随后,从东晋开始,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随着统治者日益信奉佛教,佛经翻译工作也开始由私人翻译转为官方翻译,至唐代,梵文佛经已经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翻译。著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都是在第一次翻译大潮中为佛经的翻译做出了突出贡献。大量的佛教典籍进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绘画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明清科技翻译。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清初的一百多年间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翻译活动。16世纪至18世纪初,正值欧洲各国家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产生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政府相对封闭落后,但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之下,渐渐兴起了科技翻译的高潮。在这次翻译高潮中,传教士利玛窦与汤若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第一本西方科学著作的中文译作。此次科技翻译高潮不仅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上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社会既有的思维方式,助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3.清末西学翻译。鸦片战争之后,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开始主动翻译西方著作,传播新思想,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林则徐、魏源等人最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由此引发了以“中体西用”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培养翻译人才,翻译大量有关军需工业及自然科学的书籍。洋务运动失败以后,又兴起了以严复和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对大量介绍西方民主思想的书籍进行翻译。严复在翻译的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不仅对当时的翻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后世的翻译理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翻译的社会功能

历次翻译高潮出现的社会环境不同、作用不同,也反映出翻译社会功能的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宣扬宗教思想,到后来推动社会变革,翻译越来越注重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用性也不断增强。但其基本功能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具有传播新思想、新技术,启迪民智等社会功能,并在文学、科技等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1.助力文化发展。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常为已有的语言形式、文化传统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一次翻译高潮就曾将大量佛教语言引入中国,不仅丰富了原有的汉语词汇,还创造了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其中有许多方式甚至沿用至今并为大众所熟知。如“一尘不染”,原意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易本义》中有表述道, “尘以比喻物欲,故六根清净者,曰一尘不染”。如今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亦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部分词语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

2.促进科技繁荣。翻译活动最初的目的大多是出于文学或是政治考虑,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也會译入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的书籍。翻译对科技的影响以明清时期最为明显,尽管当时西方传教士主要以为本国谋利益和传教为主要目的,但是在此过程当中,传教士与士大夫共同译述的西方科学技术书籍近120种左右,涉及医学、地理、天文学、数学、农业水利、军事、冶金等诸多方面,为中国介绍了许多当时先进的知识。科技翻译的高潮为国人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改造更新。

3.推动社会变革。翻译所带来的文化或是科技方面的变化较为直观,但翻译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影响则不易察觉。翻译活动最本质的作用是为人类消除语言间交流的障碍,而这一活动往往能为大众呈现出新的社会形态构想,带来新的启迪,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在第三次翻译高潮中,正是由于西方先进思想的译入,才促成了清末有识之士努力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的壮举。在近代中国,老一辈革命斗士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影响下,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而这两部巨著的翻译也无疑成为中国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代中国,伴随着大量国外先进理论和著作的翻译,各个行业都呈现出猛烈发展的势头。由此可见,翻译的社会功能远不局限于具体的文化或是科技成果,其更深一层的影响在于对于社会变革的推动和助力作用。

四、结语

从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可以看出,无论是佛经翻译运动、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还是清末的西学翻译,虽然三次高潮兴起和结束的时间有所不同、主题各异,但它们都在中国的文化、科技发展中展现了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当今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翻译的社会功能应当更加引起重视。如何充分发挥翻译的社会功能、并将其功能最大化,是值得每位翻译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振宇. 翻译的社会功能标准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4).

[2]黎难秋. 中国科学翻译史[M].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4]唐英姿.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19).

[5]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王密.译之本:从中国三次翻译大潮看翻译本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
浅析音乐的美育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