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式的“高效课堂”不可要
2015-11-10甘为宾
甘为宾
摘要: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课堂模式尝试多种多样。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要循序渐进。“无的放矢”“盲人摸象”,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丢掉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没有学到“高效”的精髓。不能一说“高效课堂”就在潜意识或行动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盘否定。邯郸学步式的“高效课堂”也是教师素质不高的表现。
关键词:邯郸学步 课堂模式 教师素质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和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了一场构建“高效课堂”的热潮。其中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诸如,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当然也是众说纷纭,但不管探究、学习的课堂模式如何多样化,在落实以人为本和为人终身学习与幸福奠基这一点上“英雄所见略同”。换言之,学生享受的课堂、会学和学会的课堂方为”高效课堂”。
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课堂模式的尝试多种多样。在这一点上,不妨借用邓小平的话:“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何种课堂模式,只要达到高效目的即可。从这一点来说,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的“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观念和理念,只有切实领会了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切实认识到教育为人的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方可将构建”高效课堂”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要循序渐进
在初始阶段的尝试中免不了模仿和借鉴,“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也是在所难免的。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但若一味地脱离实际地机械模仿、照搬照抄,就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曾经在一所小学听过几节学习模仿“生本教育”的公开课,教师在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就开始交流展示前置作业,而后就是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整节课中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什么指导和讲解以及必要的总结。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教师仅仅只是扮演了一个组织和服务者的角色,主导地位和作用完全缺失。再说,这种产自南方城市广州的“生本”理念可以接受,但其课堂模式在北方、在农村是否适应?学生需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启发以及示范进行学习,必要的常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更应重视学法指导。
“无的放矢”“盲人摸象”,只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丢掉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没有学到“高效”的精髓,便很有可能产生“邯郸学步”的尴尬结局。
高效课堂能完成普通教学模式所不能完成的很多教学任务,该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得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先学后教,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初步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必须认真了解、分析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高效的导学案。环顾哪些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大多都在中学。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学力”与中学生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也必然会有所差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双基能力”还十分薄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否可行,还有待于探究。绝大多数较为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范式”都在中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二、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从本质上说,所谓的传统教学方式与高效课堂并不是对立、矛盾的。预习、讲读、讲授、启发、讨论、展示、合作、达标检测、小组学习等方式各有其侧重和功用,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得当,亦能使其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实际上现在的”高效课堂”绝大多数方式也是以上方法的组合程序和应用比重不同罢了。就拿现很时髦很流行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来说,在一些人认为是旧的、传统的教数学方式中也有体现、也在运用:“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先学;“检查预习”就是以学定教和课堂展示。实际上,高效课堂的构建正是在对传统的课堂模式的继承和改革创新,通过继承、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摒弃、改革传统教学的短处和劣势,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
三、邯郸学步式的“高效课堂”也是教师素质不高的表现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精力和素质。首先,要更加详细而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学情,更加全面深入地吃透教材,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法,要整合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准备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其次,“高效课堂”的探究和构建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着教育的未来。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不可或缺的师表,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1世纪尤其是如此。从教师在师生关系的角色来看,教师正从“独唱”变为“伴唱”,从传播知识的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信息、追求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是教师的衣着神态,更重要的体现在渊博的学识、循循善诱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上。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素质,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构建,更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简单机械地模仿别人、照搬照抄现成来构建“高效课堂”做法,正是教师素质不高的体现。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地、本校、本班级、本门课程的实际。学情决定学案,反对机械盲目照搬照抄,也反对“闭门造车”“闭塞视听”的独立奉行。在这一点上,需要的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真正的“拿来主义”。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