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
2015-11-09林建华
林建华
摘要:本文着重从三方面阐述如何指导学生如何积累习作材料。一是多读多听,获取间接经验,即教师指导、组织学生阅读必读文章和选读文章来积累材料。二是体验生活,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留心观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珍视体验,从实践中汲取营养。而教师则教给观察方法,使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观察。三是善于笔记,整合优化材料。
关键词:阅读 体验 经验 积累 习作材料
学生习作时,经常觉得无话可写或是胡编乱造,而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心不在焉的表现,是一种无意识记。这导致习作成了“无米之炊”。为此,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
一、多读多听,获取间接经验
阅读材料和观看影视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阅读数量做了具体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各学段的要求,我们课题组广泛收集儿童读物,精心遴选、分类,制定推荐书目,让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必读的书目,一年级有《樱桃小丸子故事书》《好奇怪的鱼》,二年级有《三毛流浪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三年级有《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等3本,四年级有《窗边的小豆豆》等4本,五年级有《告诉世界,我能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城南旧事》《骑鹅旅行记》《水浒传》,六年级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红楼梦》《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变色龙》等。读整本书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学生引入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学习了语言,更滋养了他们的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巨人的指引下前行。这体现了“大语文观”。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篇章。这些作品,无论在布局谋篇上,还是内容、形式、体裁、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篇文章都是习作的好范文。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读精思,适当背诵部分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某一个精彩片断、优美句子,使学生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教师可每天安排20分钟午读时间,每周一、三、五午读时间安排阅读必读书目,每周二、四安排读选读书目。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展示读书笔记等。有位学生在《托尔斯泰灯》读后感中写道:“你对自己的孩子百般疼爱,什么都不让他做,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可能因为你的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引入歧途。”文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共鸣,学生那发自内心的倾诉,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留心听取有益的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积累材料。
二、体验生活,获取直接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自然的一切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不竭不尽的习作素材。单从读物、影视得来的难以让学生深刻全面地积累经验。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一)留心观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篇好的文章材料都来自生活,都是以现实生活中事物为依托的。平时善于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佳作,以小见大,平时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点滴小事中学会观察事物。
课外时间,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赏外面的美景,享受温暖而舒适的阳光,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体会,去接触更多的东西。让学生自己体验大自然或者讨论,这样能让他们更有主见去积累自己需要的材料,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宝贵经验。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事物深深吸引住了,有了情感的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要。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能成为他们的习作材料,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之中。
(二)珍视体验,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小学生的经历非常有限,观察的感受往往不是那么深刻。“实践出真知”,只有亲历亲为才能感受至深。为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走进农户,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走进工厂,了解社会的巨变;走进名胜古迹,了解历史;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多种途径搜集素材。教师还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验家长劳动的辛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并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地写好家庭生活体验笔记,以求生活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指導写《我学会了 》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选择要写什么,接下来要求学生在以后一周时间里,每天做同样一件事,每次做完后简单记录自己的收获(动作要领,心得体会(如喜乐、困难等),前后不同感受,家人或小伙伴的评价等等),一周过后再习作。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经历,都能写得具体、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
(三)教给观察的方法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明确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全面,深入了解观察的事物。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观察要有重点、有主次,对事物要有整体认识,分类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比较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2]。
三、善于笔记,整合优化材料
有了丰富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要把美丽的瞬间变为永恒。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良好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必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坚持写日记。此外,学生还要养成反刍的习惯,每天诵读古诗词、资料包里的好词佳句。只要坚持不懈,才能积累丰富的材料,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管敏.作文选材之心得.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12).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