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字教学的有效开展
2015-11-09张海婷
张海婷
一、想象,感受字的外形美
古人曾说过: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则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的确,汉字形体活泼灵动,笔画书写形态万千,错落有致,韵味无穷。如“亭”字就跟小亭子的造型十分相似,具有建筑的结构美。“女”字,就像是一个身材婀娜的少女在做一个优美的芭蕾动作。可见,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
教学时,我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笔画的形态,再观察字体的结构,联系生活物象,去想象和发现汉字的形体美。如学习基本笔画时,我问:“这些笔画像什么呢?”“我认为点像瓜子, 像露珠。”“我觉得撇像一把锋利的剑。”“竖钩的钩像鸟儿尖尖的嘴巴。”“人字头像一把打开的伞。”学生思维洞开,畅所欲言,从中感受汉字的灵气之趣,形态之美。最后再加以书写示范,把静态的笔画变成动态的行笔过程,学生边想边写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二、互动,探索字的内涵美
在写字课上,我始终创设一个轻松有趣的氛围,引领学生发现汉字的长短参差、疏密匀称、避让穿插、呼应顾盼等。我还把各种不同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形象化、通俗化。这样,多方互动,触及汉字的灵魂,使学生能探索出汉字的内涵美。
如写独体字“来”,我先让学生读帖。有的学生把撇和捺写得比竖长,我不急于指出,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找出不妥之处后,我说:“竖好比是人的腿,撇、捺好比人的胳膊,如果腿比胳膊短好看吗?”无形之中,解决了“未、来、末”等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
我们知道,相随结构的字是由两个相同的部件左右排列组合而成的,书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左边有捺缩成点画,如“从”“林”等(见图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要领,我引导学生想象:组成这类字的两个部件就像一对兄弟(见图2),哥哥關心弟弟,总让弟弟走在前面(左小右大);而弟弟也十分关照哥哥,为了让哥哥站得舒服一些,他让自己的捺画缩了又缩,直至变成了点画(左边有捺缩成点画)。他们的关系多和谐呀!如此教学,汉字便有了情义之美。
在教学带有心字底的字的写法时,为了讲清心字底要稍稍向右移动,心字底卧钩的出锋要指向字的中心点,以加强心字底与整个字的联系(见图3),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心字底右移了,应该产生“跑偏”的感觉,但我们看上去,上下部件仍然能够融为一体,这是为什么呢?同时,我又用多媒体演示了卧钩出锋指向字的中心点的过程。有的学生说:“卧钩出锋指向字的中心点,使得上下两部分的联系加强了,所以它们能够融为一体了。”有的学生说:“心字底就像个小孩子,字心就是他的家,虽然他出去了,但他的心仍然向着家。”还有的学生说:“心字底尽管右移了,但它的卧钩出锋指向字的中心点,就像一个身在国外的华侨,虽然人在异乡,但他心系祖国,他就永远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见图4)
透过汉字的表面,引导学生触及汉字的灵魂,既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丰富内涵,又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艺术美,还受到审美情趣、优良品德的熏陶。
三、引领,表现字的能动美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好学等特点,多方引领,表现字的能动美。
1.兴趣引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了王羲之“临池学书”,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我还适时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这样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评价引领。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动力。如把一些写得好的作品张贴在写字栏、文化墙上给全班学生欣赏、评价。这样既让写得好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其他学生看到自己和优秀者的差距,继而进一步努力。只要写字有进步了,都贴出来。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写字带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写字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变“我要写”为“我写好”。
3.方法引领。写字要让学生慢慢领悟、体验,这其中更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我认为,写字教学一定要体现年级特点,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示范,力求每个笔画的高低、长短、斜正、收放等一笔一画地落实,保证学生能表现字的端正美。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生字进行书写指导,达到“训练一个带动一组”的效果,保证学生能表现字的美观。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针对性地教大部分生字,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保证学生表现字的灵动美。这样就能最终变“我写好”为“我写美”。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溢满“美”,并对学生长期以感受美、探索美、表现美的熏陶,我们的写字教学一定会在美丽中绽放精彩。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