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鼠冷藏保存供肝时间对肝移植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5-11-09尚月军青海省乡镇企业技术推广站810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供肝肝移植门静脉

尚月军 青海省乡镇企业技术推广站810000

大鼠冷藏保存供肝时间对肝移植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尚月军 青海省乡镇企业技术推广站810000

目的是考察大鼠冷藏保存供肝时间对肝移植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是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3小时保存组和6小时保存组,观察不同冷藏保存时间对大鼠肝移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是两个组别移植后30分钟的NF~α和IL~8均明显增高(P<0.05),与3小时保存组相比,6小时保存组移植后10~30分钟的NF~α和IL~8水平较低(P<0.05),3小时保存组的生存中位数为93.1小时(42.1小时~5天),6小时保存组的生存中位数为32.5小时(1.0~49.4小时),与3小时保存组相比,6小时保存组大鼠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冷冻保存供肝时间越长,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提示冷冻供肝后应及时进行肝移植。

肝移植;冷藏保存;炎症因子

冷冻保存供肝是肝移植临床采用的主要保存方法,但手术对保存时间有较大争议,因此考察冷冻保存供肝对于肝移植具有重要意义[1~3]。本课题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考察冷冻保存时间对肝移植的炎性反应及对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SPF级雄性大鼠50只,180~220g,清洁环境饲养,根据供体肝在体外低温保存时间随机分为2个组别:3小时保存组和6小时保存组。

(2)实验步骤。所有动物术前过夜禁食,不禁水,在无菌操作台下,乙醚吸入麻醉,腹部横切,游离肝周围韧带,结扎左隔静脉、右肾上腺静脉丛、右肾静脉幽门静脉与肝动脉。将支架插入胆总管,手术线固定,肝下下腔静脉注入肝素平衡液1.0mL和0℃的UW液3mL,从肝门静脉灌洗肝脏,剪断肝上下腔静脉,游离肝并切除左叶和尾叶,将肝置于0℃的UW液,修剪肝下下腔静脉,安置门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袖套5~0线固定。再将供肝保存在50mL0~4℃UW液,受体肝切除,在供肝门静脉注入15mL乳酸钠平衡液,排出供肝内UW液,肝上下腔静脉置8~0无损伤缝线结扎受体肝下下腔和门静脉,从门静脉入肝方向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3mL,血管夹阻断肝上下腔静脉,切去肝脏,放入供肝,采用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松开血管钳,大鼠的空肝期10分钟,移植术后尾静脉注射青霉素,保温毯饲养。

(3)观察指标。检测移植后30分钟内大鼠外周血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

(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统计报,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1)两个组别移植后的炎症因子比较。两个组别移植后30分钟的NF~α和IL~8均明显增高(P<0.05),与3小时保存组比,6小时保存组移植后10~30分钟的NF~α和IL~8水平较低(P<0.05)。可参见表1。

表1 两个组别移植后炎症因子比较(pg/mg)

(2)两个组别的生存中位数比较。3小时保存组的生存中位数为93.1小时(42.1小时~5天),6小时保存组的生存中位数为32.5小时(1.0~49.4小时),与3小时保存组比,6小时保存组大鼠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

3 讨论

肝脏是移植免疫较为特殊的器官,与其他器官移植比,肝移植排斥的发生率最低,原因在于肝脏的免疫耐受,但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缺血再灌注期时的氧自由基可激活核转录因子,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可促进TNF~α和IL~8等炎症因子大量增加,引起肝组织中损伤,损伤的肝又可产生自由基,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增高而加重炎症,导致肝损害,进而影响肝移植效果。

研究显示,再灌注损伤会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本课题结果显示,短时间(3小时)保存再移植后,30分钟内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8水平与长时间(6小时)组相比明显降低,但两个组别移植后30分钟内均存在炎症因子水平增高的过程,也提示了再灌注的炎性反应。另外一方面,大鼠的生存时间也与冷冻保存时间相关,保存时间短的组别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本课题结果与文献结果相似,Miyagawa等人研究显示,体外低温保存16小时的存活率是体外保存24小时的7倍,Yu等人研究,体外低温保存8小时大鼠的存活率是9小时组的2倍以上,可见,体外保存时间对肝移植的效果影响较大,建议为了提高肝移植成功率,供体肝应尽早进行移植术。

本课题的不足为,大鼠的肝移植后生存时间较短,一定程度影响了系统评估冷冻保存供肝对肝移植效果,因此有必要选择耐受性较好的犬或猪进行,增加炎症因子或免疫蛋白表达的检测,进一步分析和推算冷冻保存的时间窗。

[1]胡振华.肝切除与补救性肝移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研究与进展[D].浙江大学,2012.

[2]谭凯.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

[3]熊日晖.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大鼠心脏死亡中度脂肪肝肝移植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

[4]冉江华,李铸,刘静,等.二袖套法建立恒河猴原位肝移植的稳定模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05):762~768.[5]叶明.肝移植受体预后多因素分析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4.

[6]陈滢.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3.

[7]易慧敏,安玉玲,张彤,等.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在肝肺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J].器官移植,2013,4(06):350~353+376.

猜你喜欢

供肝肝移植门静脉
浅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供肝对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肝移植供肝质量的临床价值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进展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边缘供肝肝移植三例临床分析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