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修养教好高中政治
2015-11-09刘丽梅
刘丽梅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中学政治组
加强语言修养教好高中政治
刘丽梅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中学政治组
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力量和恰当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外,很重要的一条是怎样发挥语言的力量,来粘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灵。语言对我们的教学,就象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姿势对于舞蹈一样,有一种不能分离的关系。
中学政治;教师;语言修养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指点迷津的向导,教师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成为运用课堂语言的行家里手,让规范语言启联想,让生动语言显感情,让无声语言胜有声。那么,政治教师的语言修养应从何着手?
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思想性
政治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宣传战线上的一名战士,必须十分注意语言的思想性,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都能起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作用。为此,政治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
1.旗帜鲜明。
我们的旗帜就是社会主义的旗帜。当前来说,就是十五大的旗帜。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模糊与动摇。有些政治教师不敢在课上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遇到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就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对一个应该立场鲜明的政治教师来说,实在是很不相称的。
2.反对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
面对着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任务,因此,政治教师的一言一语,都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在教学中,我们应严守“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原则,不信口雌黄、不哗众取宠。讲课时如有必要引述反面观点或事例,应有所选择并应有分析批判,以免发生副作用。
3.不使用污言秽语。
教学语言应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做到语言美。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使用讽刺、挖苦、辱骂学生的语言;招呼学生应带“请”字:“请举手”、“请回答”、“请坐下”等等;讲课时“他妈的”之类污言秽语应该杜绝。
二、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1)语言的科学性首先在于确切、明白、实事求是。政治课堂教学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虚假,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语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彻底杜绝一切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做到每一句教学语言都是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都经得起客观实践的检验。这不仅关系到政治教师本人的威望,而且关系到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语法结构遣词造句,不要出现结构错误和不合理的句子;不要省略不能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使句子的意思不明确,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
(3)说话简洁通俗,也是语言科学性的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先秦时期的《学记》中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就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就是说,教学语言要简约而明达,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深刻的道理,不多的比喻就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4)语言科学性还要求我们说话要顺理成章,逻辑性强,不要颠三倒四、支离破碎,以免削弱马克思理论固有的说服力。
此外,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我们必须规范我们的普通话。
三、要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1)生动风趣。唯有生动风趣的语言,才能调动青少年学生上好政治课、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毛泽东同志曾经把“语言无味,象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如果一堂政治课,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枯糙乏味,叫学生怎能不看别的书、不做别的作业、不打瞌睡呢?
为了使语言生动风趣,当然不是去堆砌一大堆形容语,或故作斯文、卖弄词藻、华而不实,搞得学生头昏脑胀,而是要恰倒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古典或现代诗词、方言土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还要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学语言穿插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2)形象化。中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政治教师应努力把抽象的政治理论,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包括学生看过的电影、电视、小说以及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分析说明,这样才能较容易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3)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或引而不发,或一语道破,或举一反三,或发人深思,这一切,都是语言的艺术。
(4)语言的艺术性还表现在音色声调上应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应有节奏感,要抑扬顿挫,分轻重缓急。切忌平铺直叙,一堂课从头至尾用一个频率发声。否则,无异于对学生的大脑施行疲劳刺激,使其昏昏欲睡。
此外,还应以必要的动作和姿势辅助语言,以增强其效果。
以上所述,是政治教师语言修养的一些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应该下一番功夫去学习语言,从而更好地完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荣任务。
教师语言是教学工作中最便捷、最基本的工具,具有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精神“催化剂”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提高思想水平,强化业务能力,探讨语言问题,广泛涉猎掌握多方面的语言知识,教学中注意语言运用,做到“形神”自如,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