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11-09赵丹丹苏晓娴
赵丹丹 苏晓娴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赵丹丹 苏晓娴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时代在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突出问题。本文就本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个简单的分析,并且针对所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给出几点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露,使得很多年轻人在学校选择上发生的重大变化。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偏低,使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出现很多难题。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摸清学生的心里特点,从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对策。
一、大学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心态方面的不足。
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习有很大帮助。我校学生入学分数普遍不高,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能考上大专已经很不容易,报着应付差事的心态继续读书。以逃避的心态,自暴自弃的心态来对待学习,缺少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加之没有自主性,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入学后没有学习压力,60分万岁的现象严重,加上学校监管松懈,很多学生出现了逃课的现象。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混文凭”的心态普遍存在。
2.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动力。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大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他们本该有着良好的学历上和心理上的优势。他们有着一腔热血,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干一翻大事业的决心。可是人们对人才的定位越来越高,用人单位的用人门槛越来越高,重文凭重名牌学校的现象很严重。这些摆在眼前的客观事实使得他们对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打击了他们求学的信心和动力,情绪消沉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改善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1.学校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整顿班风、学风、校风。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带动学习气氛,减轻管理的压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选拔工作细心有责任心、洞察力强、平易近人且具有一定心理知识的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辅导员。辅导员要做好本职工作,监督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做到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采用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
运用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奖学金的发放、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三好学生的评选都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平时学习努力和表现能够得到公平奖励。以此增加学生的信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
3.做好创业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多平台,加强外界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课程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形式,创业课的大纲化、体系化、制度化已成为一个趋势。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调整教学安排。学分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的制度,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学生们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推行弹性学制,解决大学生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者休学去创业。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为了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各高校要根据学校资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或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使产生在大学生中的“好点子”“新思想”“好想法”真正付诸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能给予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扶持,积极创办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增值服务。
4.加强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1)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从学生档案中教师的鉴定等书面材料、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情况。大专院校在学生心里的认同程度低,和他们心里的本科院校的预期值有差距,于是,他们易导致一种自卑、压抑的心理,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和勇气,甚至对生活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大学社团活动平台,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大学生活。开展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建立一种自信与乐观。
(2)运用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共同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白成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向一致。作为成年人都希望有自己的隐私,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的表现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愿意自己父母知道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将这方面的因素考虑到其中,以免在学生、家长和教师间形成隔阂。
(3)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使学生通过选修、社团活动和讲座的方式选择心理辅导课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还可开展一些游戏和演讲、表演等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导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防止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把握心理特点是做好大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高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最为适宜的教育方法,完善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在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库。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彭艳红.坚持以人为本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前沿管理,2008,(5)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教职成[2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