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5-11-08贺君廖穆熙孟珍珍王冉冉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天枢压痛体征

贺君,廖穆熙,孟珍珍,王冉冉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等[1]。笔者采用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PID患者3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30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44岁,平均(31±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平均(4.5±3.1)年;病情为轻度9例,中度20例,重度1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平均(32±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0年,平均(3.9±3.5)年;病情为轻度8例,中度21例,重度1例。两组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2]中PID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关于寒湿凝滞型PID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能正确认识本研究并配合治疗,且有性生活史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妊娠期或近1个月有受孕需求者,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④依从性差、精神障碍或有明显焦虑抑郁状态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取天枢、关元、子宫、三阴交、合谷、地机穴。嘱患者排尿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25~40 mm毫针直刺0.8~1.0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齐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取子宫、关元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在这2个穴位左右两侧1寸处选用0.30 mm×25~40 mm毫针行单手进针法直刺进针,透皮后针尖朝向子宫或关元穴刺入0.8~1.0寸,针身与皮肤夹角为60°。再取关元、天枢穴施灸,将清艾条切成长20 mm小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连灸2小段。待艾段燃完后,继续留针10 min后出针。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3]

3.1.1 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

主症根据下腹疼痛或坠胀、腰骶胀痛等几方面按无、轻、中、重四4级分级,分别计为0分、3分、6分、9分;次症根据带下量色味、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经行腹痛、劳累或性交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大便等情况按无、轻、中、重4级分级,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

3.1.2 局部体征量化评分标准

双侧输卵管呈索状增粗及压痛、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子宫双侧片状增厚及压痛、双侧附件包块及压痛的轻重程度按无、轻、中、重分4级,分别计为0分、2分、4分、6分;根据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及触痛、单侧输卵管呈索状增粗及压痛、子宫一侧片状增厚及压痛、单侧附件包块及压痛的轻重程度按无、轻、中、重分4级,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

3.2 疗效标准[3]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

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B超提示盆腔情况无明显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8.13±6.31 10.32±8.291)3)对照组 30 27.54±6.87 17.62±9.132)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腹痛”、“带下病”等范畴。天枢具有调理后天之本的功效,辅助正气驱邪,对于腹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关元可用来调理肝脾肾,具有疏通经络、理气行瘀、益气扶正的功效;子宫穴为经验要穴,专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具有激发胞络经气、化瘀止痛的功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与天枢相配合,加强调补肝脾肾之力;地机与合谷穴相配合,可加强健脾理气之功,达到活血散寒止痛之效。

齐刺是古代十二刺法之一,常用来治疗痛证、寒证、痹证等疾病[4],具有加强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对于深部静脉疾病可起到激发、疏通经络之气的双向调节作用,选择子宫及关元穴进行齐刺,可加强局部疏通经络、活血通络、止痛散寒的功效。

温针灸是疏通经络治疗疼痛的一种重要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毫针针柄上,通过针身将艾火热力传导入穴位,具有温通经络、宣通气血、散寒化湿止痛的作用[5],选择关元及天枢穴更是加强了其治疗功效。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1-1366.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9-25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4]周洁,孙外主.齐刺法及其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0,31(5):36-38.

[5]梅江,杨子入,李辉.温针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52-54. 收稿日期2014-11-02

猜你喜欢

天枢压痛体征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尊敬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怀孕的自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