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探索

2015-11-07肖春芳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关键词:衔接课程体系

肖春芳

【摘 要】本文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构建职业能力导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

1 目标

依托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由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组建课程开发小组。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构建职业能力导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层次选择教学内容,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路径。到2018年,建好《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等5门对接紧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

2 内容和措施

2.1 课程体系衔接

2.1.1 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科学定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按照专业定位三大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职业能力导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四大模块”。三个层次是指将中高职衔接教学分成中职课程、中高职衔接课程和高职课程三个阶段进行,四大模块是指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模块1对应于机电设备操作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块2对应于机电设备装调岗位群职业的能力培养。这两个模块专业核心课程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在中职阶段培养初、中级职业资格水平,在高职阶段培养高级职业资格水平。模块3为高职阶段课程,主要为机电设备维修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而设置。

2.1.2 相互衔接又相对完整的能力递进中、高职课程方案

在模块化、层次化构建思路下,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课程体系相互衔接又相对完整的原则,设计了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2.2 课程内容衔接

由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按照岗位定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联合开发课程标准,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

2.2.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以校园文化、素质培养社团为依托,主要在课堂与社会实践岗位完成。

中职开设专业教育、公共艺术、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思政课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中高职都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与健康等,主要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身体素质.

2.2.2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专业课主要是以围绕培养岗位职业技能而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对应的职业标准对接。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工作站”内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

中高职共同开设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训练、机械制图及测绘、钳工训练、机床电气控制等课程,对应于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装调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接职业标准,中高职人才培养课程内容逐步加深,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逐步递进。《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根据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内容的合理衔接。在高职阶段单独开始的专业课主要包括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结构拆装、检测与维修等,对应于机电设备维修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培养。

2.2.3 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程的设计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依据来设计,包括人文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强化职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以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重点。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完成教学。

2.3 核心课程衔接

由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5所中职学校共同参与,吸纳行业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确立中、高职学校和企(下转第51页)(上接第34页)业课程负责人。以南方动力、凯帅精机、金岭机床、三一重工等企业机械加工、安装、调试、维修等操作规程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设计。中高职学校、企业共建《机床电气系统安装调试与检修》、《液压气动系统装调与检修》、《PLC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结构分析》5门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

(1)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共同选择课程内容,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模块。

(2)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以典型机械零件加工、机床装备或航空装备的真实安装、调试及维修等设计相应的项目任务,制定融合职业标准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开发课程标准。

(3)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开发教学情境,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中厂”、“厂中校”等教学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理实一体的目的。

(4)开发课件、教案、视频、引导文、试题库、动画等教学资源,编写适合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并形成数字化资源,实现三方共享。

以典型机械零件加工、机床装备或航空装备的真实安装、调试及排故等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中厂”、“厂中校”等教学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理实一体的目的。

3 结束语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在实践中创新中高职衔接合作模式,破解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方面的难题。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实训场所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地设计,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开发中高职衔接方面教材,实行资源共享,避免人才培养上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3]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4]许彤,蒋明霞.基于专业服务产业的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7).

[5]芦京昌,范敏.浙江省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6]刘育锋,周凤华.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