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是苦难灵魂的上帝

2015-11-07王馨一

关键词:巴尔扎克上帝灵魂

王馨一

在西方宗教里,上帝是一切苦难的倾听者,是一切苦难灵魂的拯救者。而到了现代,我们没有了上帝,那么谁又在倾听,谁又有拯救人类心灵的担当?

我们没有了上帝,但我们有文学。

当文艺复兴将人类关注的目标由神转向人时,文学便渐渐肩负起上帝的职责,给予人类灵魂以关怀。无数作家代行了上帝的职责,他们倾听苦难者的哀述,他们给苦难者以星火。从此,文学再也不仅是美的幻想,更是对丑恶的揭露。

巴尔扎克筆下《欧也妮·葛朗台》对社会苦难的倾听,是无数作家写作的标杆。巴尔扎克不是守财奴,更不是贪财作恶的人,也并未为财所困。但他写出了如此真实的作品,其中的悲哀、绝望如同身受。这正是因为,他对人类苦难的倾听,他在作品中揭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欧也妮·葛朗台》成了那个时代苦难者的上帝。

无数作家也如同巴尔扎克一样成为上帝的代言人。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社会底层的痛苦被讲述;在小仲马的《茶花女》中,妓女的悲惨被表达;《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羊脂球》……一部部流传百年的作品,展现的是一张张悲苦的面容、一颗颗愤怒的心。文学是建立在对时代的反思上,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上,文学成为心灵苦难的倾听者是必然的。

而文学是否能完成人类苦难灵魂的救赎呢?答案是肯定的。纵观人类数次变革,其先兆是思想进步,而追思想进步之源头,必是文学启蒙。

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无数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揭示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试图找到化解一切悲剧的源头,去打破人类思想的禁锢。在这一场文学对人类的拯救中,但丁的《神曲》完成了,一场对封建思想禁锢的声讨开始了,自由的大旗举了起来。

文学是苦难灵魂的上帝。可是,当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不再关注繁荣背后的心灵挣扎。令人悲哀的是,时代在进步,而文学却与她本该担当的角色,越离越远。君可见,现在的青春文学尽是浮夸靡糜的贵族生活;君可见,现在的畅销小说充斥着拜金、笑料。诚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渐渐迈入富足的时代,但是,我们不再有苦难和挣扎了吗?文学只能戏说花边,不再倾听苦难、担当救赎了吗?

希望不论是作家抑或其他的人们,无论是先驱还是后来者,在创作时,永远勿忘文学的本真——来源于真实,倾诉的是苦难。苦难不仅是生活上的挣扎,更是灵魂深层的迷茫。

文学是苦难者的上帝。

猜你喜欢

巴尔扎克上帝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灵魂树 等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
巴尔扎克答学生问
I dreamed I had an interview with God我梦到自己采访上帝
漂泊的灵魂
巴尔扎克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