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建华,让宋锦“活”了

2015-11-07沈宓

中华手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宋锦东吴建华

沈宓

吴建华将宋锦请出博物馆,改良生产技术,设计制作出更符合当下需求的产品,在他的手里宋锦“活”过来了。

“上久楷的宋锦新中装火了哦。”这是2014年APEC会议后,吴建华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新中装,用的就是吴建华建立的“上久楷”出品的宋锦面料。这次APEC会议的召开也让吴建华成了“大忙人”,忙着接待纷至沓来的分销商,忙着企业内部的产品调整和战略制定,更忙着想如何借这场东风,让宋锦被更多人知道。

不停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吴建华的鼎盛丝绸就设立在苏州市吴江区的盛泽镇上。因为苏州悠久的丝绸文化和历史,让盛泽这个江南古镇与苏州、杭州、湖州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吴建华从小便生长在这里,他的祖辈、父辈都从事与丝绸有关的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吴建华对丝绸也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1989年,吴建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吴江新生丝织厂的车间实习,大半年后,因为工作勤恳被调入科室。财务、产品、检验、包装、运输,各项工作吴建华都积极参与,家里人很满意他手里捧着的国营铁饭碗。不想1996年,吴建华主动把饭碗给摔了,怀揣4万元创办了盛泽镇上第一家民营丝绸企业——鼎盛丝绸。“海是下了,可是蛮苦,我把公章装包里,挂在摩托车把手上,走街串巷推销丝绸。”当时的“鼎盛”,只有64台梭织机。

“在当时,许多企业都以生产面料为主,内销或出口,鼎盛也是如此。”只是,吴建华比别人想得更远。2006年,吴建华逐步升级厂里的生产设备,从意大利引进LENARDO剑杆织机和法国STAUBLI电子提花机,开始生产高档丝绸面料。在吴建华的稳妥经营下,“鼎盛”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着。可在2009年,吴建华遇到了一个“机会”。当时,苏州的东吴丝织厂因经营不善要清产拍卖。听闻消息后,吴建华提前与“老东吴”的技术团队接触,谈及对丝绸的感情大家都唏嘘不已,这让吴建华坚定了要把厂子接过来的决心。拍卖会上,吴建华以500多万元的价格拍得了这家百年企业的真丝生产设备和一大批库存的丝绸产品,又接手了“老东吴”的技术团队,“当时想这么好的技术不能失传,完全没想到会为后来宋锦重生打下基础。”

2010年以后,丝绸面料的竞争越来越大,在其他企业不断压价抢占市场时,吴建华收购了一个叫“罗马世家”的品牌。因为质量不错,被国家商务部看中,推荐给国航领导人专机,成为专机上唯一的丝绸礼品供应商,也得到了领导人中肯的建议:更有文化,更具内涵,更多创新与时尚兼顾的产品。

“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这些条件呢?我想到了宋锦。这么好的传统技艺,在现代却并没有被好好利用。”吴建华决定带领团队钻研宋锦织造,“何况‘老东吴的核心技术团队不就在鼎盛吗?”他们从技术上进行改良,引进专业的数码剑杆织机,尝试在机器上恢复宋锦织造。2012年3月底,第一匹宋锦布料从机器上完成并被做成了箱包,亮相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引得大家连声惊叹:“宋锦还可以这样用!”借着人们的热情,“鼎盛”又陆陆续续开发了宋锦箱包、围巾、家纺,全都成为专机上的礼品,并进入国家外交部礼宾部的国礼名册。宋锦产品的顺利生产,让吴建华萌生了建立品牌的念头。在分析“老东吴”历史的时候,吴建华发现,早在1889年有家名为“上九坎”的绸缎庄,这是一家在苏州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绸缎庄,主要生产宋锦。而“老东吴”就是“上九坎”与其他几家庄子联合成立的厂,吴建华决心恢复“上九坎”这个品牌。只是当年人们用的“坎”,有八卦里坎卦的意思,吴建华将其改成了“楷”,而将“九”改成了“久”,鞭策自己,不管花上多长时间,也要将品牌打造成行业楷模。

一看就是中国的

2014年的APEC会议后,有人很直白地问吴建华,“怎么上久楷一个并不怎么出名的牌子,就成了各国领导人身上宋锦新中装的提供商了呢?是有关系和后台吧?”面对赤裸裸的质疑,吴建华无奈地笑:“实际上,真没有关系,更没有后台。”

制作服装,缘于APEC组委会面向中国的时尚界,包括各大品牌、院校以及独立设计师共348家单位和个人,发出的那张邀请函。当时跟上久楷合作的两位设计师楚艳和曾凤飞对宋锦情有独钟。接到邀请函后,双方决定用上久楷研发的丝毛宋锦制作具有中国气质和魅力的新式中装。最后,设计方案被习主席亲自选中。“尽管结果非常荣幸,但过程却十分艰辛。”吴建华说。

上久楷在2013年9月接下订单后,实实在在的生产时间只有45天,而每位领导人需要制作4套服装。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还有几套衣服连颜色都没有确定,“一边开机生产,一边还在忙着打样。光是确定‘故宫红一个颜色,就打了十几遍样。”说起两年前的风光,吴建华很感慨,“大家只看到APEC会议上,上久楷的风光,却很难体会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团队的紧张。”当时,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都很乐意提供身体尺寸的数据,但有两位领导人却害怕数据外泄而一直不愿提供。吴建华只好带着团队,研究视频、查阅资料、观看图像,根据影像数据分析身材比例,制作服装样品。“结果反而是没提供尺寸的领导人服装非常合身,一点修改也没有。其他领导人的衣服也只是在现场做了微调。”关于服装制作的细节,吴建华仍记忆犹新。

很多人觉得吴建华是带着宋锦“空降”到国家级会议上的,因为上久楷的出名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可吴建华心里清楚,民营企业要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有多么不易。实际上,早在1981年,东吴丝织厂生产的面料就已经出口到了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被誉为“塔王”的塔夫绸面料,更是被用作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的婚纱面料,出现在世纪婚礼上。所以,吴建华对自己当年果断拍下“老东吴”的机器和库存很骄傲,“2011年年底,我收到一封邮件,说祝贺上久楷的四十姆米罗纹缎被选为英国凯特王妃的婚纱面料,当时就乐得跳起来。从老东吴到上久楷,我没有让宋锦断掉!”四十姆米罗纹缎是上久楷特别研发的顶级重磅面料,有特别的花纹、光泽和厚度,能被英方选中作为皇室婚礼的面料,对吴建华和上久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肯定。现在,上久楷已经成为英国皇室首选的丝绸品牌,“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这面料、这衣服,一看就是中国的。”endprint

创新才是最核心

吴建华常年一身新式中装,凡是上久楷出的新品,都能在他身上看到,像是活广告。要是有机会见着吴建华,他一定会从名片夹里掏出名片:“这也是我家宋锦做的,用了好几年。”

这么一位务实的人,脑子里时刻想的却是创新。“许多老专家认为我们做的宋锦,不是手织而是机织,且花纹变来变去,不算原汁原味。可原汁原味又能代表什么?以前的图案和颜色或许适合一千年前,但未必能让现代人接受。承袭传统技艺,设计、制作出更适合当下大众消费意愿的产品,才是宋锦在今天重现的意义。”吴建华对行业内的其他声音,并不在意,“用机器织造宋锦也并非机械地生产。我们也积极将宋锦与棉、缎及其他材料融合,不断试验新品。对我来说,创新是唯一核心。”

吴建华在建立“上久楷”之初,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行业残酷的竞争。所以,吴建华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想做什么样的产品;二是自身有什么优势;三是市场有什么需求。带着这三个“什么”,吴建华与团队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只用了短短3年多的时间,就让原本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宋锦“活”了过来,走进商业市场,让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关注宋锦,也知道了上久楷。“中国有那么多好的技艺,为什么不把这些技艺加以利用呢?宋锦的重生,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开端,可以带动中国其他传统技艺重新被重视。”

尽管宋锦早已声名远播,但国内仍然有许多人不知道宋锦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穿起来是什么样子。于是,吴建华花重金打造了占地36亩的中国宋锦文化园,包括宋锦文化展示区、宋锦工业旅游区、APEC宋锦“新中装”展示馆、宋锦生活艺术馆和鼎盛丝绸工厂店5个板块。还依据大量资料,在园内重建了一台宋锦织机,专门聘请老师傅在园内手工生产。“唧唧复唧唧”的声音,仍然能勾起许多人对过去的回忆,虽然一个月仅能出产几米布,也足以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宋锦织造的过程。

对于上久楷目前的现状,吴建华是满意但又不满足的。他的理想并不只是经营好一家公司,而是要建立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品牌。他在意大利创立了设计工作室,聘请国际一流的优秀设计团队参与产品设计;在波兰和罗马尼亚举办的苏州丝绸展览交流会上,他带着宋锦单枪匹马闯欧洲;也积极与米兰时装周和设计学院合作,通过这些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买手关注宋锦。“我的目标是将上久楷打造成东方奢侈品,希望有一天上久楷也像爱马仕一样为广大消费者认可。也盼望中国的丝绸业,能从原材料的制造商,变成品牌文化输出的中坚力量,这也是我和上久楷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锦东吴建华
东吴·名家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东吴为何没有五虎将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未来面临的挑战:语言学与中国——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宋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