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边流淌的音符

2015-11-07赵勤

中华手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塔尔德尔

赵勤

见我们无比爱慕地摸着他的乐器,老板兴致一来,当即拿起『热瓦普』弹了起来。

喀什,像一个古老、神秘的诱惑,充满魔力;喀什,更像一个梦境,让我在这里深深地陷入,不愿醒来。

我想,或许是音乐的力量,或许是那些古老又传统的手工技艺,或许是那些维族巴郎的坚持,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来到喀什。

喀什老城 遇见热瓦普

说不清楚是第几次来这里,我已经有点熟悉这里的民俗了。夏天的喀什,夜晚极短。北京时间21点,内地就是夜晚了,而此时,喀什的太阳依然高悬。

没有向导,我们在老城里闲逛,看传统的伊斯兰风格建筑。老城巷子幽深,阳光照在巷道两边的土墙上,半明半暗,在金色的光芒里显得异常温暖。纵横交错的迷宫式街巷,朴实无华的土坯房屋鳞次栉比,那些小院房屋大多虚掩着门,每个门后都是一户维吾尔族人家,做着各种小生意,精美的手工帽、手工刺绣、织布……

转过街口,到了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清真寺旁边一条巷子是喀什维吾尔族聚集的手工艺品一条街,大约有1000米长,器具铺子、乐器铺子、帽子铺子等依次排开。

走进一家乐器店,小小的门面房大开着两扇门,门脸处和展示柜上,或挂或摆着形状各异的乐器。一个维吾尔族青年正仔细地敲打着手中的物件,旁边还蹲着一位客人,等着拿乐器,正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交谈。虽然语言不通,但能感受到他们的善意。我拍了一张老板做活的照片,可能习惯了游客的来访,老板并不介意,依旧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手中的物件,仿佛已经敲打了许多年,并将继续敲打下去。

见我们无比爱慕地摸着他的乐器,老板兴致一来,当即拿起“热瓦普”弹了起来。这个琴身是半圆形,顶端是弯形的乐器,是最为常见的维吾尔族乐器。只见他指尖在琴弦上熟练地跳跃,神秘而美妙的音乐就在乐器店环绕开来,心瞬间被带到辽阔的草原,想要换上最艳丽的艾迪莱丝绸长裙热舞一曲。

曲罢,我们竖起大拇指,老板开心地笑了,给我们详细介绍各种乐器。“这叫‘都塔尔,琴桥较长,维吾尔族人家每个家里都有一把;这是‘达卜,合奏必不可缺;这是‘纳格拉,用木槌敲击,汉语称铁鼓……”借助旁边打铁铺子主人的翻译,我们听懂了他所说的话。

老城边的乐器村

虽然部分乐器在喀什老城的手工街店铺制作,但大部分的乐器还是来自邻近的疏附县吾库萨克乡7村。

村子制作民族乐器历史悠久,1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民族乐器的原始制作工艺,村里570户人家,加工民族乐器的有290户,是喀什地区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他们制作的“都塔尔”、“热瓦普”等50余种乐器畅销全国及中亚国家,部分纪念品乐器还远销欧美。

如今,村子也成为来喀什旅游的一个景点。

从喀什市到村子不过十几千米,都是柏油路,半小时就到了。很快就看到村子的三件“镇村之宝”:近4米的“热瓦普”、4.97米的“都塔尔”和5.7米的“沙塔尔”。据说这个“都塔尔”由一个工人花了45天才完成。

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乐器坊,随手推开一扇院门,打扫干净的院落里都堆着长长短短的木头,还有那些刨好的木棍和有了形制的板材,墙上挂着、炕上堆着的都是乐器。不论你指哪一件乐器,主人都会随手演奏起来,那从指尖上流淌出来的旋律让你顿时对他刮目相看,他们不仅是工匠,更是音乐家。

在年轻的工匠艾孜卡德尔家里,我们看见了许许多多他做好的和还没有完工的乐器。

艾孜卡德尔今年才23岁,但他已经学习了11年乐器制作,自己独立经营手工乐器坊也有五年了。

十岁时父亲想让他学习木匠,可他看见手艺人守着店铺,制作乐器,很是羡慕。父亲很高兴,买了礼物带着他到师傅家里,师傅见艾孜卡德尔对他制作的乐器爱不释手,就收下了这个徒弟。从制作简单的手鼓到艾捷克、热瓦普、都塔尔,艾孜卡德尔在师傅那里学习了整整六年。

学成后,他在自家小院里开了个手工乐器坊。一开始他只做艾捷克、热瓦普,后来有人定制卡龙琴,不会制作的艾孜卡德尔跟着会做的老艺人学习琢磨,一年后就会了。现在会弹卡龙琴的人越来越少了,会做的就更少了,艾孜卡德尔很为自己的手艺自豪。他得意地告诉我们,他做过最漂亮的卡龙琴,是用桑木制成,有天然的木纹,显得庄重、厚实、典雅。

古老的纯手工

一个好的热瓦普,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制作出来。琴身所用的桑木、牛骨、牛角,都是嵌上去的,那些图案,也都是手工镶的,机器是做不出来。

为什么不用印刷的图案?为什么不直接用现成的黑白相间塑料条填进木槽?岂不是更省事?艾孜卡德尔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维吾尔族手艺人坚决不会这么做的。传统维吾尔族乐器之所以受到中外客人的喜爱,靠的就是这些看不见但古老的手工劳动。减少工序,对乐器制造的手艺人看来,是一种耻辱。

每一种乐器都有几十道制作工序,下料、推板、弯板、对缝、胶粘、推光、绷皮、着色、上漆、上弦、校音……单单乐器上那些黑白相间的装饰性图案和线条,工艺就非常复杂。要先设计好图案和线条,然后在材料上开出小槽,把剪成比大米粒还小的黑白塑料块儿一一镶嵌进小槽,并拼出花色和图案来,费时又费力。

旅游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制作的乐器大部分在本地销售。维吾尔族人天生能歌善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件乐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喀什的游客无不为当地的歌舞倾倒,自然就爱上了手工制作的乐器,制乐器这项没落的传统手工技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又活色生香起来。

当地人并不是很清楚,这些乐器产生的具体年代,手艺也是一辈人一辈人传下来的。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从事乐器制作,有些专门生产乐器零部件,技术较高的艺人制作精美成品,还有几家负责销售,有分工有合作。

村民的生活不再枯燥,劳作全部融进音乐,一件件民族乐器流淌出美妙的旋律,也引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靠着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收入高的人家一年可以达到七八万元,普通人家一年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显然,比种地的收入高得多。

如今,村子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称号,村民依然精选材料,慢工出细活地做着古老的乐器,并不受游客变多或乐器好卖的影响,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塔尔德尔
母亲的餐桌
四川小金清代穆塔尔墓碑考释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
和塔尔羊套近乎
宠物
YankeeDoodle扬基·杜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