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术后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一例
2015-11-07孔维麟成先桂周筱玲杨建均谢方明
孔维麟 成先桂 周筱玲 杨建均 谢方明
隆鼻术后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一例
孔维麟 成先桂 周筱玲 杨建均 谢方明
患者女,52岁,因左侧鼻背、内眦下红斑10余年伴肿胀3年余,于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993年行隆鼻术,术后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背红色小丘疹,无瘙痒、疼痛等不适,病情无进展,当时未予以重视,2010年发现丘疹逐渐扩大,蔓延至左内眦下及面部,有肿胀感,无疼痛,自用外用药(具体不详)后红斑可消退,停药后复发,到多家医院就诊,考虑为隆鼻术后鼻假体刺激,建议取出假体,遂于2011年取出鼻假体,后因个人需要于2011年再次植入鼻假体,此后红斑继续扩大,明显肿胀感,到某医院予克林霉素、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后红斑消退,停药后复发,再次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2年初取出假体,此后红斑仍有反复,2013年右侧鼻背出现同样红斑,外用药(具体不详)后消退不明显,遂到我院就诊,取左眼睑皮肤行病理检查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呈盘状红斑狼疮改变。予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后红斑可消退好转,停药后复发。2013年12月两侧鼻背红斑再次出现红肿,自觉左眼疼痛,到眼科门诊就诊,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外用后好转,后到我科就诊,以盘状红斑狼疮收住院。2006年患疟疾,自行服药治疗(具体不详);1993年、2011年先后两次行隆鼻术。否认各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后体检:体温36.1℃,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72次,呼吸21次,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侧鼻背、内眦下侧可见红斑(图1),左侧3 cm×3 cm,右侧1 cm×2 cm,可见明显皮肤肿胀,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无溃烂渗出,无脱屑。
辅助检查:胸部X线:左上肺少许纤维条索灶;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下移,心前导联逆钟向转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鼻咽部MR平扫未见异常,鼻中隔偏曲,鼻炎及上颌窦炎,颈深上组淋巴结稍增大;腹部彩超未见异常。白细胞5.94×109/L,中性粒细胞0.466,嗜酸粒细胞0.042,红细胞5.20×1012/L,血红蛋白114 g/L,血小板260×109/L。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无异常。血细胞沉降率21 mm/1 h;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真菌培养未生长。肝肾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2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1 U/L,尿酸 255 μmol/L,尿素氮3.1 mmol/L,肌酐 67 μmol/L。免疫检查:抗核抗体(ANA)阴性,抗双链dsDNA抗体阴性。左眼睑红斑组织病理:毛囊周围和皮肤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呈团块状浸润。见图2,3。
诊断: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沙利度胺50 mg,每日3次口服;雷公藤多苷20 mg,每日3次口服;红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后皮疹较前明显变淡,变小,但仍可触及皮下略肿胀;遂将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为泼尼松3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3周时,皮疹继续变小,逐渐恢复皮肤颜色,泼尼松逐渐减量,随访6个月,皮损消退,仍在随访中。
讨论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也称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Jessner′s lymphocytic infiltrate),是一种淋巴细胞增生紊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多发于躯干和头面部,初起为小红斑,向周围扩大,形成红色高起的斑块,中央常消退,境界清楚,类似盘状红斑狼疮,但皮损表面光滑,无毛囊角栓,消退后并不遗留瘢痕。在病理上,该病与红斑狼疮、假性淋巴细胞瘤具有相似的病理表现。该例患者先后两次行隆鼻术,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淋巴细胞浸润,属少见的皮肤良性反应,经过系统而规律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治疗,该患者目前已基本治愈,远期疗效尚在随访中。
图1 患者鼻背两侧,以左侧较为明显的皮肤红斑、肿胀
图2 面部皮损组织病理 表皮正常,真皮内片状致密淋巴细胞浸润,以血管、附属器周围较为明显,浸润细胞不形成淋巴滤泡(HE×40)
图3 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混杂少数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不形成淋巴滤泡(HE×400)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解放军第303医院皮肤性病科(孔维麟、成先桂、周筱玲、谢方明),病理科(杨建均)
2014-07-07)
(本文编辑:尚淑贤)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5.018
谢方明,Email:2964970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