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电视节目的资本属性

2015-11-06吴闻博

长江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真人秀电视节目明星

吴闻博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中国的电视节目就像是楼市,大量资金注入造成明星齐聚的表面狂欢,却缺少内容核心的根本支撑。

2015年,《一路上有你》、《真正男子汉》、《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真心英雄》、《无限挑战》等系列韩综节目对打《中国好声音4》、《极速前进2》等欧美节目,一时间,关于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行业讨论甚嚣尘上。其实这种讨论多少有些无奈,中国电视原创内容的稀缺以及格调不高的问题,成为业内早已关注却尚无解决办法的问题。

更致命的在于,目前拥有超高收视和影响力的节目全部依赖“全明星阵容”,其背后的资本力量已经成为节目内容的主导。由此形成一个节目生产脉络:电视台迫于“收视率”压力,力主明星的加盟,但明星的价格水涨船高,又迫使电视台以广告时段的转让吸引资本;资本通过明星报酬控制平台,进而主导内容,那么节目内容必然以“消费主义”为导向,电视节目就成为大广告,格调必然不高,内容也无所谓创意,只要明星卖力表演即可。

因此,中国的电视节目从最初的“内容为王”过渡到“制作为王”,当下进入到“资本为王”。

一  中国电视节目的“三级跳”

2012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让中国电视人注意到“欧美模式”的价值,“大片化”名词由此而生;2013年,《爸爸去哪儿》异军突起,韩国综艺节目备受瞩目,“现象级”成为衡量中国电视节目的又一标杆;2014年,《奔跑吧兄弟》意外惊喜,“全明星阵容”+“编剧化模式”开启中国电视节目新潮流。

如果说《中国好声音》的火爆,让业内人士意识到模式的价值,《爸爸去哪儿》则提供另外一个思路,节目没有模式也可以取得成功。因为模式是欧美电视工业化的产物,是基于观众的收看心理所形成的一整套制作流程。一是具有科学性,每一个环节、道具都有功能性,能够满足收视心理,所以不应被随便改动;同时具有可复制性,所以能够行销全球。韩国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中国取得成功,则提供另外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思路,文化的共通和情感的共振性。这个节目的创意是基于一种社会问题,爸爸离开自己的家太久,形成父子关系所谓的情感真空,当把这个社会问题当作一个节目的主题,自然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上升为社会话题的讨论。所以《爸爸去哪儿》之后会出现许多关于亲子关系的节目,比如《爸爸请回答》、《爸爸回来了》、《带上爸妈去旅行》、《妈妈听我说》等等。

相对来说,《中国好声音》只能说是一个传媒事件,它的“大片化”只是从制作流程、呈现效果方面引起业内人士围绕“模式”,展开关于电视产业化的讨论;但《爸爸去哪儿》因为节目主题和人物关系的设计,在社会上引起情感的共振,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可以用“意外”来形容。这档看似“乱哄哄”、找不出节目线索的韩国王牌节目,在甫一进入中国电视圈时并不为业内人士看好。但刚刚结束的第二季收视率破5,堪称奇迹。相对来说,唱歌类节目因为跟观众相关性强,收视率达到这个高度很正常。但是一个相关性较弱的游戏类节目,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收视率,我们必须思考明星的价值。事实上,与价值相伴的是价格,据说某跑男明星一集的片酬,超过原版《Running Man》某明星整季的片酬,这也导致很多韩国的明星愿意到中国做节目。但问题在于,这种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的节目,能够持续多久?除了收视率,对于电视节目的内容来讲,究竟是福还是祸?

从节目形态的角度来看,《中国好声音》属于演播室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属于户外真人秀。从国际节目发展阶段来看,真人秀在本世纪初已经成为热点,《老大哥》、《幸存者》是典型的真人秀,中国电视直到最近几年才借助韩国节目兴起真人秀热。

相对来说,欧美真人秀重模式、重素人。在把真人的行为记录下来的同时,以规则的设定体现人性。韩国节目注重秀,强化了编剧的功能,把明星安排进去,也是希望通过明星的演技,在各种场合达到某种效果,不管是演还是真实体验,只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这是韩国节目和欧美节目的区别。也正是在韩国节目火爆之后,我们开始关注节目编剧的问题,当一个节目走向剧化的时候,很难界定这个节目是真人秀还是伪电视剧。

但是我们很难说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到现在,究竟是顺应了国际进步潮流的发展,还是违背了进步潮流的发展,但至少可以说中国电视已经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包括《中国好声音》在内的欧美节目模式,很纯粹,无论游戏类的节目还是演播室内的节目,不关注太多的情感,不去讲述太多的故事,只需要把最后的目标和规则设置清楚。像《幸存者》一样,你只要最后能够胜出,就能拿到大奖,节目的推动力包括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在于最后的出口。《谁能成为百万富翁》,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模式之一,“百万富翁”就是最大的噱头。

但是大多数欧美节目在中国都不算成功,中国的电视很难做纯粹的节目,即便是号称完全遵守模式的《中国好声音》,也有很大比重呈现选手故事。选手在台上,强调两个词,梦想与经历,这是和原版节目最大的区别点,中国的节目不能做纯粹,无论游戏节目还是真人秀的节目还是演播室的节目,一定把故事挖掘出来才能吸引观众,中国的电视观众更喜欢听故事,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讨论,一定有一个故事作为载体。

相对来说,韩国的综艺节目是一个剧化的综艺节目,不能说是纯粹的真人秀,这也是编剧的功能。比较一下《奔跑吧兄弟》和《Running Man》不难发现,《Running Man》没有目的性,基本上以游戏并列式的发展呈现。中国版最大的创意,就在于赋予每个故事以主题,之所以说《奔跑吧兄弟》开启中国电视发展的新篇章,在于把季播金字塔式结构改成单集成篇的结构,集与集之间并没有关联,但是集与集之间由于相同明星的存在而形成连续性,再加上每集中有一个故事、必须完成的目标,同时又有不同的明星来客串形成系列化,这其实就是中国小说连续性系列性相统一最典型的体现。

二  电视节目类型变迁的三个阶段

由三档热播节目溯源中国电视,不难看出其发展脉络经历了螺旋式的回归。在1990年代以前,中国电视就是政治宣传的工具,不能称之为节目,或者不能称之为电视台,没有商业运作、缺少广告,没有太强的娱乐性,更多是政治宣教的功能。1990年代之后,《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的出现开拓了观众的眼界,更重要的是松绑政治意识形态,加入更多的娱乐元素。本世纪初,中国电视才真正进入所谓的电视时代。以此为节点,梳理整个中国电视发展脉络,内容为王是第一步。内容首先强调的是价值观、意义,甚至是政治的导向,如果没有这些元素,电视不能称之为电视节目。

自《超级女声》之后,娱乐成风、脱口成风开始成为电视界的一大现象,政治属性开始退而求其次,大众参与程度成为观众的焦点,成为吸引观众的最大话题。《百家讲坛》属于文化节目当中的一个例外,它吸引观众的原因,在于把我们以前正襟危坐或者正儿八经讲述的方式改成故事性的讲述。 《非诚勿扰》以后,节目开始在舞美的设计和道具的使用上下功夫,节目从内容为王进入制作为王。

《爸爸去哪儿》回到内容为王,但此时的内容不是早期我们强调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而是包含娱乐属性和资本属性,因为电视台主要从两个方面评判节目:收视率和明星。现在去给电视台做节目提案,电视台会问三个问题,第一,总冠名;第二,节目内容;第三,制作团队。如果资本的投入不能支撑一个大型节目,方案很难落实到执行。因此,目前节目强调内容为王、强调制作为王,根本上是资本为王。

在资本为王的时代,最大的资本家是谁?最大的资本家不是个人,而是企业甚至是投资商包括一些广告商。事实上,许多广告公司都在转型。广告公司的作用是什么?以前只需要把节目拿过来,做节目配比就可以。但是现在所有节目整个节目的制作流程,广告商基本全部参与了,从一个纯粹的广告公司进入到媒体的运营公司,连广告商都开始利用自己手里面的资源去打造一个节目,电视台已经逐步成为纯粹播出平台,这其实是中国电视节目进入资本时代的显著特点。

三  电视节目的未来方向

从三档节目的热播特点溯源中国电视节目最近十年发展的脉络,从内容为王到制作为王再到资本为王。在这个脉络当中究竟隐藏多少国家广电总局政策调控,包括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这恐怕是我们更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关注政策导向与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关键在于我们还是希望电视能够承担价值导向,如果我们把电视纯粹作为一个娱乐快销品,那他就会丧失应该具备的要素。

价值导向,这个看似属于文学作品核心的名词,理应成为电视节目的核心。一档节目无论制作多么精良,明星多么强大,资本投入多大,如果节目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就不可能做得很成功。所谓的导向不一定是政治的导向,可以基于人性,基于社会的现象去做这样一种节目。在做节目的时候,都应该去遵循的一个导向,就是节目的价值,引领节目的内容,在引领节目内容的同时,策划人员再去设计节目的结构,经过节目的结构去配比明星和制作团队。可是从目前的节目生态来讲,这个线索完全颠倒。首先确定节目的明星是谁?节目的制作团队是谁?节目的广告商谁是?然后才论及节目的结构内容。只有扭转根据明星设计结构的思路,以价值观为前提的节目策划思路,应该是中国电视未来发展的方向。

再从中国电视节目走出去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从文化价值、文化产业的体系去生产这些节目。节目本身所蕴藏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甚至可以说是政策导向,但是这种传播一定要在符合国内需求的同时,具有出口的价值,否则我们的节目不可能走向世界,我们永远只是基于一个技能上的讨论,去说模式重要还是体验重要,是该学欧美还是学韩国还是学台湾,只有从技术上升成为道,成为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中国电视才能真正到走出去的时候。这个道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相关的政策。在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整体脉络中,政策出现什么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中国从一个单个的节目成为一个产品,再成长为一个文化产品,究竟起到鼓励的作用、推动的作用,还是跟随性的作用,还是无关痛痒的作用,这恐怕是我们要考虑的节目背后政策问题。

猜你喜欢

真人秀电视节目明星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