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中考作文题解析与习作选评
2015-11-06田大璜
【真题展示】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命题解码】
文题“记得那一次出发”沿用了苏州地区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
文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践,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重点考查初中毕业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因未有文体限制,也能兼顾抒情类、议论类文章。
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说:“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并且生平首次了解这起点。”“记得那一次出发”即为这种带有人生探索意味的出发,且具有苏州历年中考作文题“感性中蕴含理性的思辨风格”,要求考生能对自己的外部生活进行内向观照,内向思考,内向自省,希冀达到一次自我成长的“精神出发”。
“记得那一次出发”,题中有三个写作关键词。“那一次”,暗示考生去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锁定“那一次”的故事及框架。此题不排斥采用“那一次……那一次……”的并列式结构成文,但仍不及选择“一次性”事件来构思故事那么紧密。“记得”提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选择的时态应为过去时而并非现在时。“记得”看似是通俗的口语词汇,然而它不仅对印象刻痕的深度有要求,还对事件的性质有考量,如果考生能从引领自己成长、启迪自己心智、陶冶自己情操等方面选材,便能充分挖掘出“记得”一词蕴藏的宝藏。
题中的核心词无疑是“出发”。《现代汉语词典》中“出发”有两个义项: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前者较为感性,容易入题,但需要注意“出发”具有很强的行动目的,力求写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后者明显侧重于理性思考,审题时能顺着词义指引的方向,容易明确文章主旨,且能写得深入。例如,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从道德滑坡与建设角度出发,从文化的多元与固守角度出发,从环境污染与保护角度出发等。
习作一
记得那一次出发
赵子加
终点不是目标,出发便是到达。
——题记
目光沿着梦想与远行总是不可分割。父亲早年未能如愿留学英国的遗憾与失落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上。那次英国游学团的消息传来时,我怀揣着父亲的夙愿终于来到泰晤士河,尾随着大本钟沿一条条街道向前走过。伦敦,我替父亲看你来了。
第一件事便是拍照,我笨拙地用镜头捕捉着,将它们火速发送给父亲,这是两个人的城市。不出所料,父亲第一时间回复了我,伦敦是他梦想了几十年的地方,我猜想了无数他的回复,然而,却只有两个字:真好。想象中的宏论浓缩了,也是,大家在面对渴望了许久的事物突然离自己很近时,不都无言以对吗?这个梦,延续了两代人。从“真好”两个字里,我突然明白,这次的出发,是因为对梦想的追随,才圆满了我与父亲一直以来的渴望。人生需要这样说走就走、别无顾忌的出发。
白金汉宫积累了几代英国人的努力,亦见证了几个世纪的英国历史。但不知为何,在这座欧式气息浓厚的建筑前,我却想起了古香古色,凝结着中华人民智慧以及传奇历史的故宫。它们不都只是建筑,更是国家、民族、气节与精神。驻足白金汉宫,我折服于建筑的宏伟,折服于建筑所带来的深意,多年来对游历他国的向往消失了。所有国家的文化内涵都是互通有无的,我仿佛更明白了父亲对他梦中的城市为何如此平静,除了无言以对,更多的是他意识到曾经他追求的只是一种眼界与不同罢了。人生每一次的出发都是对过往经历的反复、升华。见识沉淀的是阅历,不只是单纯追新,那么所到之地,都是故地重游。
欢愉短暂。在伦敦的最后几天,我似乎不能适应“要走了”的情愫,便沉浸在消费中,企图用这种手段来走一遭。当我再一次问父亲是否能购物时,父亲简单回复“购物旅途愉快”。寥寥几字,似乎一语点醒梦中人。什么是“购物旅途”?我来伦敦不是消遣,只因为不想放弃记忆,就用其他方式刻画印象,这真是我来时的目的吗?我陷入沉思。路途遥远,沿途的美好、诱惑比比皆是。为了梦想远走他乡,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心找一个故乡。哪儿是心的故乡?我想,出发时的本心便是,追逐梦想不忘初心,时时处处便能抵达。
朝阳升起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追随梦想与新知的脚步从未停歇。人声过处,领悟便燃起篝火。
【评点】
作者巧妙地借一次国外游历体验,在有限的文字空间里表达了丰富的意蕴。关于两代人的梦想:父亲因迟疑便遗憾了一辈子,女儿是有条件说走就走。关于文化游历的思考:文化是互通有无的,广泛游历能增广见闻,增进人生的积淀。关于故乡的思考:沿途风景美好,不要忘记自己出发的本意,本心便是故乡。
耐人寻味,读罢依然引人远思。富有哲理与思辨色彩的语句多次出现:终点不是目标,出发便是到达;人生需要这样说走就走、别无顾忌的出发;见识沉淀的是阅历,不只是单纯追新,那么所到之地,都是故地重游;为了梦想远走他乡,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心找一个故乡;人声过处,领悟便燃起篝火。 田大璜
习作二
记得那一次出发
赵 业
这个冬天,很多美丽都被岁月覆盖上一层苍凉。远方的上海,医院的某个角落,病卧着曾与自己共享童年的脆弱灵魂。几近除夕,烟花虽美,短暂的繁华与热闹过后,只留得零落的半空烟沙,就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倏忽间多少人渐行渐远,留下一条独自走不完的路。
我只能又躲进了童年的渡口。
记忆的闸门同老式木门的“吱吱”声一道打开。童年时我和那位朋友在这里总是很随便地从怪老头手里接过椰汁,然后便一坐半天,留下半日的谈笑风生。而现在,朋友直肠上却长了一个肿瘤,这个肿瘤或许会夺去他的生命。
“今天让我试试茶吧!”老者的脸上现出一丝欣喜,又陷入宁静。“是啊,人也大了。”于是在尘土与流水之间,温碗烫盏。壶口稍隙,高冲低斟,低味出壶,注入小碗,成茶暗红,汤后竟是润红,湿润的红碗焕发出茶的甘香。往事依依,欲语还休的婉约,与渐入佳境的温暖,似可造化。
时光在小火的跃动中化成雾气。我望了望桌上那杯残茶,却生起惆怅。朋友,遥记得你在青石板上立志要成为考古学家的誓言,用坚实的双脚踏遍天下……然而当我上次看到你因为营养不良而薄薄的一层肚皮与竹竿似的双腿,阳光下最后的相约竟成昨日的泡影。生命中有过温暖的瞬间,更多的却是人走茶凉后的落寞。既然生命终要走向虚无,当初何必热闹地出发?
想必是见我出神,老者笑着拍拍我的头,说:“热茶有热茶的温润,冷茶也有冷茶的雅致,不信,你尝尝。”老人的眼里透着时光沉淀的睿智与温度,一如那茶水清明。我端视那茶,细品一口,却是松风泉边,壶中岁月。似生又熟的话,与欲扬先抑的美,真可清心。
一切渐入微妙,只听得老者幽幽一句:“澄怀方能味道。”天色渐晚,老人陪我走出院门,像照料孩子那样为我披上煦暖的外衣。“年轻人,过了今天,又要出发。”那些褪了色的叶子,条纹总是那么散乱,就像记忆中那些未曾离去的影子,乱着心,也暖着心。
原来人生未必是想象中的寂寞与苍凉,往日的欢闹与现实构成的无常未必是出发的阻碍。放下包袱,攀山行栈,只要一息尚存,走过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
茶沸而心静。我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于心灵的谷仓,让脚步铿锵,顿觉释然。记得那一次出发,我走向来时的路,只为面朝大海,寻找最具世态演义的那一杯。
【评点】
文章叙事上的最大的亮点是巧妙地以“我”和朋友的故事、“我”与老者的故事双线行文。以“记得”为内在的情感脉络,以“那一次喝茶”为故事元素,以“出发”为思想灵魂,回忆了与老人一段刻骨铭心的交往,自然挽合了两个时空的心灵对话,如诗,如歌,如画。字里行间弥漫着诗意与哲思。
文章还巧妙运用细节描写。无论是写老屋,还是写茶,都让它们变得立体可感。老屋透着沧桑也满载着岁月的沉积,斟一杯茶的景象呼之欲出,有声,有色,有形。细节刻画让简单的景生了意境,自然引发不断地思考和醒悟,为文章主题的阐发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