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现状与建设性思考
2015-11-06周云郭茗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周云 郭茗(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乌鲁木齐地区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现状与建设性思考
周云 郭茗(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在调研乌鲁木齐地区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乌鲁木齐地区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建议:重新定位新时期中学美术教学目标;拓展本土教育资源利用的形式及内容;增加集体协作课堂项目与作业;建立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日志;注重美术教学过程中心理安全氛围的营造,鼓励个性化创新;注重鉴赏能力的提高,培养有审美眼光的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乌鲁木齐;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课程改革同内地中学相比存在很大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以材料技法的革新为重点的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二是以本土教学资源为主进行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一、材料技法革新为重点的课程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新性、实验性原则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向,这使得艺术的开拓和创新有了新的契机。林凤眠先生曾呼吁:“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一定有新的出路。”在此背景下,传统画种(油、国、版等) 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实验艺术开拓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道路。材料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基础元素,更加具有进行革新的必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进行材料创新的魅力正在于此。随着现代材料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材料可以被开发与利用,为我们中学美术教育所利用。同时,越来越开放的教学思维与创新的教学手段拓展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的使用方法,这就为材料创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巨大便利与无限的可能性。
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教学大多从材料技法入手进行课程改革。其中,最常见的是运用现代材料,开发新的创作手段,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如,超轻粘土、kt板、吹塑版等。其中以乌市博文实验学校儿童创意画课堂教学中的《最美新疆人》一课为例。这一课程是该校自行开发研究的校本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kt版、马克笔、以及香等材料作为最主要美术材料进行教学的。制作过程首先用马克笔在kt版上绘制出基本图案,再用香烫烙的方式来完成制作。在课程之初教师通过回忆前课中kt版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课程导入。紧接着在向学生展示新疆少数民族相关图片同时,让学生大致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图1)接下来教师出示了一系列成熟艺术家关于新疆少数民族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同题材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采用与学生问答回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制作过程。教师讲解了一系列注意事项之后,课堂时间就交还给学生,开始美术课堂最重要的实践阶段。课程操作便捷,容易出效果,学生普遍能够较快掌握,实现自己的创作想法。并且和某些需要相当长的课时来完成的美术课不同,它的制作周期较短,若过程顺利,操作者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全部制作。大多数学生都能当堂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达到较好的效果(图1、2)。学生对此类课程很感兴趣,教学操作性强,易于实施,作品易出效果,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明显。
美术教学中用综合材料或对故有材料进行其他可行性教学开发,也是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所谓综合材料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某一种或几种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作品效果需要自由组合材料进行尝试的教学形式。这种课程创新重在利用材料本身肌理、质感等独特材质形成的一种架上绘画难以言说的丰富艺术效果,而过程则更注重手工制作。我们在“在洁净的土地上,沐浴阳光地生长”乌鲁木齐市第二届中小学环保美术作品展中见到了众多此类教学成果。如,图3、4所示,它们都是采用多种不同废旧材料拼贴、制作完成的粘贴画。图3是用废旧瓦楞纸做出了猫头鹰的身体和树枝,钥匙装饰脖子上的羽毛,废弃五金装饰小零件装饰头部各个细节,红色矿泉水盖做嘴;图4则用瓦楞纸、塑料板、毛线、彩纸、吸管等制作的拼贴肖像画。这类使用综合材料,如超轻粘土、卡纸、布绳以及其它现代新兴材料,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果蔬谷物等等作为创作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创意手段,更能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同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尤其是废旧材料做的作品在乌鲁木齐市第二届中小学环保美术作品展中占很大一部分,这类作品的教学体现的环保理念,同时强调学生动手创意,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以本土教学资源为主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在调研乌鲁木齐市多所初高中之后,我们发现乌鲁木齐市中学普遍使用的美术教材,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人民美术出版社所编著的教材。这两种教材都结合各地区不同背景文化增添了部分与当地民族、习俗相关的课程。乌鲁木齐市初中,每个学校都针对各自的不同需求,开设与新疆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紧密相关的校本课程,上文中提到的《最美新疆人》一课就是例证。除此之外,在乌鲁木齐市第二届中小学环保美术作品展中所见的作品——《干涸的希望》同样是以新疆本土题材为素材进行的创作(图5)。它是以新疆民间歌舞为素材,用黄色卡纸做底,利用刀刻手撕的方式制作留下纸板底色进而完成制作。
乌鲁木齐市高中美术课本内并没有涉及本土相关的美术课程,但是在课下却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或不同模块,其中占比重相当大的一部分课程,都是以新疆本土特色素材开发的。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的版画课程就是以本土素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的,如图6所示。学生通过作品主要表现哈萨克族传统活动“姑娘追”的场景,传达欢乐气氛,以及新疆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以毡房、雪山草原与羊群为背景,塑造了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人物形象与场景。不仅是乌鲁木齐市,同类型课程的开发在各地不断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美术课程内容改革的新趋势之一。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本土原生态资源的运用,相比国家指定教材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们对于这种课程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这种课程改革对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类型、加强民族艺术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性思考
根据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现状,结合新教体艺〔2014〕10号文件《关于推进自治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我们认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新定位新时期中学美术教学目标,着力开展课程改革创新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美术课程改革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并且在2008年9月8号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中对于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建议:“艺术教育应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我国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函〔2013〕6号)文件,新疆则根据以上两个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新教体艺〔2014〕10号《关于推进自治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家与自治区两个层面对于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而推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其核心是课程改革,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人才。而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音乐艺术课程改革,强调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普通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和教材改革应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准确地设定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行为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它可以避免盲目性,并提高教学效率,此文件就为我们设定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美术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纲领性依据。明确而有特色的教学目标的设立对美术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尽管国家对此做出诸多建议和要求,但是多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依然是不够明确的,也不能体现本校的美术教育特点。就我们调研所见,乌鲁木齐市美术中学及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堂现状来看,教师普遍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比较看重,极大忽视对学生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审美文化素养的培育与养成,在教学中忽略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加注重对于技能的把握与形式的传承。 当今,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应紧跟时代要求,深刻领会国家与自治区对于艺术教育改革的精神,以审美文化素养为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美育目标。
实现国家与自治区提出的美育目标,要做的很多,而从教师层面上讲,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目标的精神内涵,对这一目标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它更是包含了内心体验、乐观宽容的生活态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善美的价值追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通过教学将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其次,注重情感教学与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有着独立的地位,但在课堂实施中却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是在教师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土陶”手工课为例,假设教师在讲授制作过程的中,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和国家的人们对土陶的审美差异,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审美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审美是存在差异的,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与审美的差异性。那么,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关于土陶制作的知识技能,还能逐渐理解文化多元性,学会尊重、包容、欣赏与认同多样的艺术审美。
2.拓展本土教育资源利用的形式及内容
新教体艺〔2014〕10号《关于推进自治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加强课程整合和学科渗透,构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深受学生喜欢的新型的艺术课程学科群。积极鼓励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内涵,稳步推进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课现行的本土资源利用较为普遍,但这些资源的运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课程内容上主要以民族民间手工艺、风俗人情为主,且基本是课堂中教师引导下的美术活动。新疆本土可利用于课程开发的资源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风景名胜、地方民俗活动、手工艺、宗教美术资源等几大类。教师应花大力气拓展本土教育资源利用的形式及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探索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在开展与新疆风景名胜相关的课程时,通过参观博物馆及看录像、照片欣赏等方式了解其特点;画出所见风景或尝试用大小纸盒组合粘贴制作等。或者,在进行地方民俗类的课程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带领学生品尝当地小吃,了解其制作方法并尝试亲自动手制作,或近距离感受新疆歌舞等。本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模仿和创造中,体会到家乡的美与文化,进而提高审美与创美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新疆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取之不尽,是我们开发与利用的宝库。我们要做的是将各种可用的本土美术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一点点整理、研究,形成本土课程资源,融入到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中,这是我们通过美术传承新疆传统文化艺术的最佳途径,同时也会为我们的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奠定基础。这方面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选取合适的本土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形式不拘,最终以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拓展学生不断探索以本土优秀的美术教育资源为表现对象进行无限创作的可能性,达到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3.增加集体协作课堂项目与作业,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当学生们为同一项任务而共同工作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将更为亲密,他们有效地利用时间,依靠彼此帮助来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学习模式也能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责任感,同伴之间的协作气氛能够加速学习进度,提高对资料的记忆力,促成积极的同伴关系和学习态度。一种在企业创意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讨论方法可以使用在班级美术活动中,即“头脑风暴法”,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参与者尽可能多的提出想法,组织者从中提取精华选取最优,进行采纳。我们可以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结合“头脑风暴法”实施集体协作的课堂项目。当学生合作完成同一目标时,会刺激产生多种不同想法,便于从中选取最优。在竞争性的活动中,学生能够保持兴奋状态和思维的高度运转,便于灵感的生成,它对于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学会团队合作等都具有积极影响。这种模式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延伸到课下的作业中,两相结合可使教学效果更佳。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尽量做到抛弃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不要急于在过程中对某一想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最终收获理想效果。
4.建立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日志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标准化测试的结果往往代表着某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但这种测试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存在一定误差的,例如,我们不能排除在最后一张考试作业中学生是否有发挥失常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证我们教师没有审美偏见与个人成见。因此,建立一个美术课学习日志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自己每一阶段学习情况和作业进行记录与分析。日志是美术课程每一堂课程自己从收集材料、构思,选择材料、创作或制作完成等一系列的记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甚至胡涂乱抹的方式记录学生自己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所思、所感、所做、所见、所听等,日志是一个美术学习过程的记录而不是为了给教师看而做的报告或作业。教师可以将这个学习日志做为评价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依据之一,主要看日志的质量、数量与学生为了美术学习而做的探索与努力,同时,看学生记录这些图形与文字时所展示的学习方法与其方法的有效性等等。但,教师应注意不能批评学生日志中的“错误”,即使真的有错误,教师应当忽略,否则学生在日志的记录中就会越来越刻板,或许只会记录一些专业用语或是画法等的知识。这种日志不仅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成长,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同时也能让教师在总结中审视自身不足,把教学中的责任共同分担到师生双方的身上。
5.注重美术教学过程中心理安全氛围的营造,鼓励个性化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和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艺术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促成和保护学生创造力的生成。相应的,美术教师在此时应该提供给学生心理上持续的安全环境,把营造“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氛围作为核心。我们提倡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行为的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学生完成作品及回答教师提问时及时给予鼓励,适时、温和地鼓励每一名学生发言,在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观点提出质疑时给出公正合理的解决。学生在相对“安全”氛围的保护下,才会去做尝试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活动,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必须确信失败不会招致非难或嘲讽才会愿意尝试创新。在心理安全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做到温和鼓励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和创意,美术课有着它的特殊性,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和固定的审美模式。因此,教师不应纠结于学生画的像不像、画面构图够不够复杂等技术性问题,而更多地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帮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多因素都可能阻碍创造力的产生:担心作品效果不够理想,怕因独特的想法被他人视为愚蠢,害怕打破传统等等。然而,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恰恰需要打破各种恐惧心理和社会的界限或规范。因此,构建一个使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6.注重鉴赏能力的提高,培养有审美“眼光”的学生
这类课程随着学生可接受知识范围程度的增大,在美术课程的占幅比重也越来越高。到了高中,美术课程的课本部分就全部被美术鉴赏和美史板块占满。但美术鉴赏课程在内容层面的设计相对单一,以介绍和陈述性内容为主,启发性较弱,并且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并不高。真正具有启发性的美术史和鉴赏类课程应该适当涉猎部分美学、艺术批评和其他社会学科(如历史、人文等)。通过这些学科综合起来构建的美术课堂可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美术现象、解决美术问题、形成自身美术观念和批判性艺术思维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会觉得中学涉及美学、艺术批评和其他社会学科(如历史、人文等)的知识会太早,学生接受起来会很难。事实上,这是我们认识的误区,学生对于知识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会认为美学很难懂,相反,如果适当地通过画作讲授一些必备的初级美学知识,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作品为什么画成这样在那个时代是美的,才能够真正懂得把美术作品还原到画家所在的时代,以及当时那个时代的审美范畴中去认识。同时,适当的艺术批评知识的介入,会使学生更好地去欣赏与鉴别,同时具有初级的批评意识与相当的批评勇气,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否则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同时,我们可以在这类课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教学和群体性讨论活动,调节课程气氛,丰富课堂组织形式。例如: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出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图片,然后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分小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随之,在小组内推选出一位学生对该作品和相关背景进行介绍,大家选出讲解最出色的学生小组并给予一定奖励。最后,再由教师补充总结。这种群体性的活动是能够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此活动中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参与了搜集资料的过程,加之在竞争的环境下对知识点的记忆是相对较为深刻的。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实现培养具有综合美术素养的人才的重要一环。我们应当把握住国家大力发展艺术教育的机遇,学习与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新疆本土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身心“安全而自由”的美术教育氛围;拓展集体创作项目,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建立学生美术学习日志,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估;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接班人。
[1]蒋汝佳.材料的魅力——综合材料艺术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4.
[2]潘淳.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J].哈尔滨:成才之路,2007(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78/A17/s7059/201410/t20141021_178934.html,(2008-09-05)[2015-11-04].
[4]新疆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推进自治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xjedu.gov.cn/xjjyt/jyzt/zcfg/zyzcwj/2014/83529.htm,(2014-11-03)[2015-11-04].
[5]新疆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推进自治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xjedu.gov.cn/xjjyt/wjgz/wjtz/2014/83139.htm,(2014-11-12)[2015-11-04].
[6]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M].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37,77.
[7]尹少淳.美术教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术学重点学科科研项目资助:《徐悲鸿美术教育理念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2014MSXZDXKE(Y)]课题成果。
周云(1970-),女,四川资中人,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史论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教育与新疆设计文化研究。
郭茗(1992—),女,河南信阳人,新疆艺术学院2014级美术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