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峪关文昌阁功能初探

2015-11-05高杨

丝绸之路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昌阁嘉峪关

高杨

[摘要]嘉峪关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也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在这座古代军事城堡内的明清古建筑群中,遗存有一座文昌阁。本文从文昌阁的由来、修建位置、建筑形式及历史作用方面对其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嘉峪关;文昌阁;明清建筑

[中图分类号]K928.71

嘉峪关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横亘于祁连山和黑山之间,它扼守边陲,天险津要,号称“天下雄关”,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形象最壮观的城堡。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口,也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素有“边陲锁钥”、“河西重镇”之称。

嘉峪关的城防设施,浓缩了历代长城攻防设施的精华,是在不断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构严谨、规模宏大、设施精良的古建筑,是古代城防设施的标本和百科全书。

在这座古代军事城堡内,有众多明清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古朴典雅、保存完好。其中,文昌阁位于嘉峪关东瓮城东侧约15米处,西与关帝庙相邻。文昌阁又称文昌殿,坐西向东,楼基石条砌筑,基长11.9米,宽11米,面积130.9平方米,楼高13.15米。文昌阁建于何时,其历史功能如何呢?本文拟通过对文昌阁的由来、修建位置、建筑形式及文昌阁的历史作用来阐述其功能。

一、文昌阁的由来

文昌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是古代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文昌帝君又称文昌神,道家认为即梓潼帝君,是一位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据《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自先秦以至唐宋,文昌神的“司命”职能,无论在民间还是官方祀典中,都很受重视。但由于道教“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道教认为,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若能朝拜北斗,便可得道成仙,从死籍上永远除名。南斗专掌生存,所以民间又称为“延寿司”。朝拜南斗,可增加阳寿)说教的流行,民间泰山神、灶君信仰的兴起,文昌神的“司命”职能逐渐被取代,最后与四川民间的梓潼神信仰结合,成为专掌禄籍之神。梓潼神本是四川梓潼一带的地方神,关于它的来历,说法不一。当地人奉为梓潼神的张亚子(又名垩子或恶子),侍母至孝后因仕晋而战死,故立庙祀之。另据史籍记载,张亚子,晋朝时蜀梓潼县北七曲山人。唐宋时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是一位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为读书人所崇拜。明清以来,受到科举制度下广大读书人的崇信,加上道教的附会,致使文昌宫(祠)遍布各地,成为古代一大尊神。

有典籍记载,“文昌六宫(星)统摄将相,以逮司命司禄,其权极尊”。据此,道教把它奉为掌管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为此,历代封建文人在开笔、科举考试及文昌老爷诞辰之时,对其顶礼膜拜,奉之尤虔。明清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建立文昌宫、文昌塔、文昌阁等祀奉文昌帝君的建筑。

在明清地方志里,文昌阁从来没有在《祠祀志》中加以记载,而清代一般是附录在《山川志》或《河渠志》的《桥梁·文津桥》之下,而且再也没有关于“祀梓潼神”的文字。

二、嘉峪关文昌阁的位置及修建时间

嘉峪关文昌阁位于嘉峪关关城的外城内,东瓮城西侧,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年(1822),由嘉峪关营游击张怀辅、嘉峪关巡检张恒利主持重建。

该阁在清代是文人咏诗作画、舞文弄墨之所。嘉峪关文昌阁神像毁于20世纪40年代,今只留空阁一座,供游人观赏。

在东瓮城外东侧的区域密集了文昌阁、关帝庙、戏台三座建筑,文昌阁位于东瓮城正西,其西北角与关帝庙紧紧相邻,西南角十几米处修建于戏台。由此可见,在这座军事城堡内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文昌阁乃供奉文昌帝君的场所,文昌,乃取“文运亨通,教化昌盛”之意,以励志修身,笃懿士风,振兴文教,弘扬德化。关帝庙乃供奉武圣人,关圣帝君的场所,关帝圣君以忠义、智勇著称,成为武人的典范,在此以鼓舞戍边将士之民族精神。

三、嘉峪关文昌阁的建筑形式

文昌阁在历史上因时期、地域、建筑形式等不同而有文昌楼、文昌宫、文昌殿、文昌阁等名称。在中国古代,对宫、殿、楼、阁等建筑形式有明确的解释。宫殿是指居住的处所,古时候私人居住的地方叫“宫”;接待大众,办公集会的场所称为“殿”。 楼是指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阁指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嘉峪关文昌阁的建筑形式正符合古代建筑中阁的形式。主体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平面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底层四周立18根红漆明柱,形成回廊,中间有一门洞,两侧各有砖筑耳房一间,北侧置木梯以登楼。二层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顶部雕梁画栋,四周走马板上部绘制80余幅山水人物画。花格门窗,楼外四周回廊,有万字形扶手栏杆,可凭栏远眺。顶部正脊中间装有子牙楼一座,造型优美,结构精巧。

民国时期,文昌阁也曾称为文昌殿,据民国著名学者马宁邦在《嘉峪关调查记》记载:“入城,次见一楼,顶上书曰:文昌殿。额曰:‘斯文主宰。其下竖立:‘出关大道一匾。”

四、嘉峪关文昌阁的功能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明初宋国公冯胜略定河西,截敦煌以西悉弃之,以此关为限,遂为西北极边,筑以土城,周二百二十丈,高二丈余,阔厚丈余。址倚关坡,不能凿池。” 嘉峪关从初筑土城到形成规模历经了168年时间,逐步成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军事重镇。嘉峪关完整的城防体系形成后,明与吐鲁番之间的战事泯灭,双方关系又修好如初,西域与明朝的朝贡贸易随之趋于稳定,这一带长城边境也自此相安无事。清代,嘉峪关变为一处控制清帝国内部行政区边缘的哨所,尤其是乾隆时期统一了新疆后,嘉峪关逐渐失去了军事防御和交通管制站的作用。这座在清道光二年(1822),由嘉峪关营游击张怀辅、嘉峪关巡检张恒利主持重建的文昌阁,从名称上讲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场所,但这里是否能够经常举行祭祀文昌帝君的活动,史料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但是,我们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可以否定这一说法。嘉峪关关城作为一座军事城堡,肃州的前沿哨所,历史上并无州县建制,更无较多的居民居住。文昌阁重建时期,嘉峪关关城已然成为一座交通要塞上的边关哨卡,往来商旅流动性很大,不可能有大批读书人在此举行祭祀活动。由此可见,嘉峪关文昌阁仅为一座景观建筑,并不具备祭祀的功能,文昌阁一层的通道曾悬挂有“出关大道”的匾额,说明文昌阁在当时是为过往商旅出入边关哨卡办理手续的文官办公场所。

仔细分析,文昌阁还有延伸开来的两大功能:其一,地标功能。因为文昌阁大多建在地势较高的缓坡上,并且其所处位置是当时市井的中心地带,因此自然而然它成了一个地方的地标建筑。其二,文化象征。表面来看,文昌阁大多是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的文昌神而建,是为祈求一个地方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但由于官府倡导、文人推崇、民间重视,此类建筑便成了一个地方文化心灵的寄托和象征。

[注释]

①清·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酒泉县博物馆翻印,1984年版。

②嘉峪关志编纂委员会:《嘉峪关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文昌阁嘉峪关
文昌阁 最潮的菜馆开在文庙旧址上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科甲挺秀
科甲挺秀
嘉峪关: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甘肃嘉峪关三镇将新建10座污水处理站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扬州文昌阁中环疏解工程的研究
悠悠文昌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