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散文”的方式教学散文
2015-11-05任荣桂
任荣桂
[摘 要]
依据散文的特点,用散文的方式教学散文,引导学生感知结构美,感受语言美,感悟意境美,让散文教学的样式与散文文体的特点融为一体。
[关键词]
散文;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散文被誉为“美文”,有三个主要特点: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根据这三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让散文教学的样式与散文文体的特点融为一体。
一、感知结构美
(一)理清脉络
散文无论内容多么广泛,形式多么自由,作者的思想情感都是明确的、集中的,即“形散神不散”。“神”蕴含于“形”,“形”表现了“神”。教学散文需要紧扣文眼,找准行文脉络,引导学生理清行文的思路,顺着文路揣摩,循着文意思索,从而体会散文精巧的艺术构思。
《灰椋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灰椋鸟归林的喧闹、热烈、壮观的场面,表现出灰椋鸟在这片林子里生活得那么欢快、那么自由、那么温馨,抒发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教学《灰椋鸟》一文,在赏析归林图、闹林图之后,笔者问学生:“你们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吗?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为此,笔者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写“我”的句子,并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默读课文,很快找到下面的句子: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
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我们选好观察的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的归林。
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
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学生透过这些句子,发现作者的感情在变化,渐渐喜欢上了灰椋鸟,并且被灰椋鸟的壮观场面深深感染了。学生发现鸟儿已经融入到了作者的生活中,融入到了作者的情感里,融入到了作者的生命里。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能清晰地听到她发自心底的呼唤: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二)揣摩形式
每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语言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特别之处。王尚文先生认为,通过言语形式所渗透出来的那点东西、那个态度、那个观点,比他在言语内容中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感情要真实得多。所以,教学要恰到好处地处理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特殊的语言形式,深入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
根据作家袁鹰《筏子》改写的《黄河的主人》一文,充分运用衬托的写法,向我们展示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景象,进而赞美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那么,如何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衬托的写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伟大民族精神呢?笔者在指导学生练笔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全文464个字,写艄公的文字不多,只有110个字,作者用更多的文字写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在学生明白衬托的表达效果之后,又补充阅读《了不起的爸爸》习作片段,进一步感受衬托的写法。“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爷爷、奶奶和他住在两间破旧的草房里。每逢刮风下雨的日子,外面刮大风,屋里就刮小风;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尤其是冬天夜晚,寒风从墙的裂缝中灌进来,全家人冻得直发抖。可是爸爸仍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写字。”最后,结合图片,介绍了云南等地发生百年未遇的旱灾,提出了练笔要求:写一段话,用上衬托的写法表现云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的练笔既关注了言语内容,又关注了言语形式,使学生在每一次练笔中体会散文的结构美,提高了布局谋篇、斟词酌句的语文能力。
二、感受语言美
(一)咀嚼语言
散文经过作者的精心锤炼,语言生动优美、凝练传神、新颖隽永、洗练,因此,品尝语言美应是教学的重点。朱熹说:“读书之能,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好,又须识得它里面的骨髓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情韵,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腻的语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安塞腰鼓》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导学生:“看看击鼓的后生,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安塞腰鼓好在哪里?”“从哪儿感受击鼓后生的元气淋漓?”学生从3个“搏击”感受到后生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从“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感受到震撼人心的不是腰鼓,更是后生的情感,他们的情感与腰鼓融为一体;从“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感受到后生平凡的生活。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在关键点、疑难点给予了恰当的点拨,并追问:“黄土高原覆盖着厚厚的黄土,由于长期雨水的冲刷,这里千沟万壑,土地贫瘠,绿色植被稀少,人们的生活也贫困,但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与这里贫困的生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着。从这里你们看出了什么?”学生思考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有的说:“他们有顽强不屈的精神,贫瘠的土地、贫困的生活没有压垮他们,他们与恶劣环境搏击,他们深爱着养育他们的黄土地,用隆隆的鼓声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的说:“他们有坚忍不拔的品格,向往美好生活,充满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隆隆的鼓声是他们生命力的充分释放。”也有的说:“他们就是凭着这样坚强、坚韧、充满朝气的生命力演绎出震撼人心的腰鼓。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就没有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到后生生命力的旺盛、坚强、坚韧,进而感受到安塞腰鼓充满生命的力量。
(二)感情诵读
郭沫若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读一些经典散文作品时,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只有学生沉浸在文字的音韵、节奏中,才能感悟语言的滋味、情感的滋味。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画作为朗读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这样,抓住了情感就扣住了散文中最动听的旋律,就把握了散文教学的基本要义,学生也就在感悟与品味情感中实现语言的发展、生命的滋养。
三、感悟意境美
(一)链接作者
有专家指出:读小说,就是读故事情节;读剧本,就是读人物的语言;读诗歌,就是读诗句的节奏与韵律;读散文,就是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要走进作者,就是要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王荣生教授也认为:“散文是真实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到被写的人与事,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散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离开了写作的人,也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因此,散文教学“贵在有我”,如果能从作者的经历或相关的作品中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发现,则有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走进冰心,感悟冰心”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堪称典范。孙老师首先介绍冰心老人:冰心原名谢婉莹,小读者的知心朋友,她的第一首诗中写道,“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还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老人在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接着孙老师带领学生阅读《雨后》《纸船》两首小诗,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深情地朗诵,学生渐渐地走近冰心,感受到冰心老人是一个儿童的讴歌者,有一颗跳动的童心。她的笔端中流泻的是无尽的爱意,她所描写的儿童都是非常的富有诗意,非常的天真烂漫。学生还感受到冰心老人是一个母爱的讴歌者,她一直沉浸在母爱的怀抱里,她用着“毕生的力量”在为母爱讴歌。最后,老师饱含深情地呼唤道:“是呀,真像巴金老人说的,青少年读了冰心写的作品,便懂得了爱母亲,爱儿童,爱大海,爱星空,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大家课后多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希望大家永远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这样的教学通过对文章作者冰心老人的介绍,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大爱情怀,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将阅读文本孕育的情感充分地倾吐并掀起高潮,学生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尽情聆听爱的旋律,自由呼吸爱的空气,吸收文化的营养,领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真谛。
(二)互文比读
语文教学需要向学生呈现丰富的语言材料,充分展示文化精髓,让学生自主咀嚼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经历习得、积累、濡染、浸润、创生的语言实践过程,逐渐实现由外而内的转化,不断建构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采取互文比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名师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片段实录。
师:在巴金爷爷的笔下,燃烧的是真情,是真诚,是永远都说真话的勇气。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在巴金的作品中,亲情是一曲缠绵的歌。请听——
“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这会给我增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思念萧珊》)
师:“在巴金的作品中,友情是一杯浓烈的酒,让人回味无穷——
生:(指名读)“我的眼眶里至今还积蓄着朋友们的泪,我的血管里至今还沸腾着朋友们的血。在我的胸膛里跳动的也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孤寂的心,而是许多朋友们的暖热的心。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我是靠着友情才能够活到现在的。”(《谈友情》)
师:在巴金的作品中,乡情是一首诗,一首荡气回肠的思乡诗——
生:(情不自禁地读起屏幕上的片段)“我多么想再见到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障碍,会闯过一切的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的地方……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谈乡情》)
师:让我们把这缠绵的亲情、醉人的友情、浓烈的乡情融进文章,再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声情并茂地齐读)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上述片段看出,教者充分巧妙地链接原著,从巴金的作品中摘录了流露亲情、友情、乡情的文字片段,并借助音乐的渲染,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沐浴着文化的芳香,感受到文学大师巴金的谦虚、真诚、博爱的人格魅力,领悟到怎样才能让生命开花结果的人生真谛。
用散文的方式教学散文,引导学生感知结构美、感受语言美、感悟意境美,才能教出散文的韵味,使散文的旖旎风光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参 考 文 献]
[1]王尚文.言语形式四题[J].小学语文教师,2011(5).
[2]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