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现状评估
2015-11-05肖万春裴林
肖万春 裴林
摘要: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近年来“两个二元结构”程度不断弱化,但相比沿海发达省份这一问题更显突出,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又慢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工业化没有有效地带动更多的农村人口城镇化,产业的非农化又没有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市州域差异明显。新时期,湖南必须顺应新常态要求,正确认识挑战,切实抓住机遇,积极稳妥破解“两个二元结构”,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两个二元结构 城镇化水平 现状评估
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近年来,市场化改革、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湖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96%。但要认识到,湖南城乡结构、城市内部结构的二元化还非常严重,不但人口城镇化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7个百分点,在中部排第4位,而且城镇化质量不高,破解“两个二元结构”的任务相当繁重和紧迫。
一、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实证分析
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2007年至2013年的原始数据,分别对湖南进行省域整体综合评估和市州分类评估。
1.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体系与评估模型
为了全面评估湖南“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状况,设置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提出评估标准。
(1)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是系统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系统全面的反映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各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并且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
二是代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全面性与操作简便性之间进行平衡。所谓代表性是要求在选取指标时,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指标体系不可能也不必要把研究问题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地全面囊括进来,而是要选取那些代表性强、综合性强的指标。
三是相对独立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力求全面反映研究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能太强。一个指标已经反映的内容,原则上不再设置另外指标。指标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相互重复或高度相关的关系。
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在选取指标体系时,既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真实状况,也要简单适用、便于操作。即为了便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选用统计资料中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保证指标含义清晰,涉及统计范围明确。指标体系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可操作性,让政府部门有切合实际的抓手。这就要求指标体系不能过于复杂,要力争简明实用,用较少指标反映较多的实质性内容;设计的指标便于收集和量化,扩大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同时要求指标具有可比性,要求既能反映各地经济发展的共性特征,又能测度其个性特征,从而进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
(2)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遵循以上原则,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评价系统由两级指标构成,大类指标包括经济二元化、生活质量二元化、公共服务二元化,具体指标包括二元对比系数、收入二元对比系数、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等(详见表1)。
其中,二元对比系数,又称二元劳动生产率差异系数,是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收入二元对比系数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消费二元对比系数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值。
公共投资二元对比系数用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衡量,具体公式表示为:I=1/I2。公式中I表示公共投资二元对比系数,I1表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农业人口比例的比值,I2表示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城市人口比例的比值。
(3)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与指标标准化
一是权重确定。权数的合理性决定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评价结果,目前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AHP),它能体现专家和分析者的意志和经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人意识的主观性。本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程序是:设计层次结构模型一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一层次单排序一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经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二是指标标准化。在多指标评价中,由于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不便于进行分析,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要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其转换成无数量、无量纲的标准化。本研究为了便于研究与分析,将对负指标采用公式转化为正指标,并对所有指标采取无量纲化处理。负指标的正指标转化:X*ij=I/|Xij|正指标的无量纲化:Zij=(X*ij-Xjmin)/Xjmax-Xjmin)其中,Zij表示第i项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无量纲化值;Xjmax和Xjmin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ij是原始指标转化后的指标值;Xij为指标的实际值。
(4)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度量模型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用于评价“两个二元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模型等,对不同区域的研究运用的模型和方法都不同。联系湖南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主要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南“两个二元结构”现状进行研究。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评价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数据之间的线性变换,在保持样本主要信息量的前提下,从多个原始指标中提炼出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即主成分),用这几个主成分反映原始指标所代表的大部分信息。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步骤是:
①原始指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指标数据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②为消除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③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2.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全省综合评估
一是经济二元化分析。2007-2013年,湖南经济结构的二元特性呈现减弱的趋势。从二元对比系数来看,由于二元对比系数是一个负向指标,2007-2013年,其呈现递减趋势说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呈现扩大趋势,或者说,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收入差距看,近几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由2007年的3.15:1缩小到2013年的2.87:1;2007-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2013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14元,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15,022元,比2007年扩大了11,121元。
二是生活质量二元化分析。2007-2013年,湖南生活质量二元化呈弱化趋势,城乡差距在缩小。从非农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和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两个指标来看,两个指标都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从两者的差距来看,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滞后于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城镇化滞后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这说明当前湖南城乡结构失衡比较严重。比如,2013年湖南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7.3%,但非农产业就业人员为59.15%,两者相差28.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没有有效地将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吸纳过来,这意味着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只能分享GDP的12.7%,要赶上城市居民的富裕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非农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对比来看,湖南常住人口城镇化又慢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这意味着大量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务工经商,但是他们没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没有有效地带动更多的农村人口城镇化,产业的非农化又没有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无论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影响有限,导致城乡结构转型迟缓。总之,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有效地带动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结构的变化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阻碍经济结构的优化。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来看:湖南近几年城镇化率稳步推进。与2007年比较,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07年的40.45%上升到2013年的47.96%,上升了7.51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1.25个百分点。大量的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当前湖南城镇化的质量仍然比较低,城镇化水平是建立在许多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问题没有获得彻底解决的基础上的,在城市居住六个月以上的农村人口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处于“半城镇化”状态,在制度上没有享受完全的市民权,还不能被视为真正的城市人口。从消费二元对比系数来看:城乡人均消费差距由2007年的2.66倍缩小到2013年的2 4倍。这说明虽然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还比较大,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三是公共服务二元化分析。2007-2013年,湖南公共服务二元化程度在不断弱化,城乡差距在缩小。从公共投资二元对比系数来看,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1年以后,城乡公共投资差距在逐步缩小。从基础设施投入看:2013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18,381.4亿元,其中农村投资2,170 3亿元,仅占固定资产投资11.8%,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这说明湖南城乡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由于利益刚性化,政府要在确保城市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对农村配置更多的公共资源具有较强的财政约束性。
四是综合得分分析。2007-2013年,湖南两个二元结构综合得分从0.9下降到0.153,整体上呈不断弱化的趋势。但经济二元化、生活质量二元化、公共服务二元化下降的幅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2007年至2013年,经济二元化得分从0 2下降到0 1,下降了50%;生活质量二元化得分从0.3下降到0.032,下降幅度为89.3%;公共服务二元化得分从0.4下降到0.192,下降幅度为52%。由此可见,经济二元化变动、公共服务二元化变动明显低于生活质量变动,更进一步说明湖南经济转型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相当部分农村人口进了城生活相对农村来说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户籍还在农村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没有平等分享城市公共服务。这也说明,湖南城乡二元结构已进入加快两个“反哺”阶段,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湖南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是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走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城乡统筹发展的阶段。
3.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市州域评估
一是经济二元化区域差异分析。长株潭地区最弱,其次依次是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经济二元化程度最强。基本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的城镇化,人口等要素的流动逐渐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化。另外也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带动作用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更明显。从二元对比系数来看,由于二元对比系数是一个逆向指标,比值越小,说明经济中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按照二元对比系数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基本规律是经济发展越好的地方,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从收入二元对比系数来看,2013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12、2.37、3.26、2.47。长株潭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其次为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收入差距最大。从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非农增加值占GDF比重越大,说明城乡~体化程度越高,二元化程度越低。
二是生活质量二元化区域差异分析。依据生活质量二元化得分由高到低,按二元化程度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大湘西地区、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长株潭地区.排序大致与经济发展程度比较接近,这也说明经济发展的比较好的城市,城乡生活质量二元化也较弱。从指标来看,主要表现为城镇化率和非农就业比重较高,消费二元对比系数较小等。四大区域中,2013年,长株潭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54%,比全省平均水平47.96%高出16.5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次于长株潭的是洞庭湖和湘南地区,分别为46.36%、45.70%,较长株潭地区低18个多百分点,而最低的大湘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9.59%,比长株潭地区低了近25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的邵阳、怀化和湘西自治州是湖南少数民族和农业人口集聚地区,也是城镇化发展最缓慢地区。
三是公共服务二元化区域差异分析。依据得分高低,公共服务二元化由强到弱依次是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湘南地区。从指标来看,公共服务二元化程度强主要表现为公共投资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人均保障资金比较小以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较大。公共投资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人均保障资金比主要反映的是公共服务享受水平的差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反映的是公共服务享受人群或范围的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城乡和城市内部之间公共服务享受标准的差异较小,这可能与财政状况较好有关;但外来户籍人口较多,不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人群也较多。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额看,数据分析表明,湖南各市州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半城镇化现象,且高常住人口城镇化往往伴随高半城镇化和低户籍人口城镇化,半城镇化呈现出随着城镇常住人口的增加,半城镇化程度由轻向重转变。湖南四大板块半城镇化程度从重至轻的次序,依次是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
四是综合得分区域差异分析。根据得分由高到低,大致可以将湖南14个市、州按二元结构由强到弱依次为大湘西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长株潭地区。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程度好的城市,城乡一体化程度也高,二元结构程度就会相对较弱。
综合以上分析,总的来说,近年来,湖南“两个二元结构”程度不断弱化,但二元结构呈现区域差异,四大区域板块差异明显。长株潭地区“两个二元结构”程度明显弱于全省其它地区。这种空间地域特点与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规律基本一致。但湘西这一大片区域整体的落后对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和障碍。针对湖南整体分化发展的现状,应注意区别分类对待。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长株潭为龙头的城市群的先行发展;二是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应积极跟进;三是加大对大湘西地区的引导与支持政策力度,逐步缩小其与其它地区的差距。
二、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的起点上,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既面临既得利益格局、资金不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资源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挑战,更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等国家政策导向、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试验区改革建设的经验示范等重大机遇。
1.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面临的挑战
一是思想观念保守。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制约是最大的制约。近年来,湖南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深入人心,“两型”理念不断强化。但放眼全国,湖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看还是解放思想的差距。第一,官本位思想仍比较严重。有些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改革动力不足,有些人甚至打着改革旗号搞假改革或想方设法阻挠改革。当前湖南有些地方行政效率不高,行政活力不足,原因虽然说是多方面的,但与“官本位”至上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第二,视野狭隘、怨天尤人。有些干部开放意识不强,局限于区域板块的定位谈发展,不从全球化视野、不从全国经济版图新定位的大格局中谋划战略项目。有些干部在困难面前不是勇于应对,敢于担当,而是怨天尤人,把发展落后归结为资源贫乏、机会不公。第三,创新意识不强。有些干部缺乏全面深化改革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危机感,满足于现状。有些地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意识淡薄,经济发展偏重于总量扩张忽视质量提升,产业安排上重当前轻长远忽视产业配套、产城融合。这些小农保守意识、“内陆做不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的陈旧观念,严重制约着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当前,我国各省破解“兩个二元结构”将实现内陆和沿海同步推进。所以,在这样形势下,湖南应未雨绸缪,积极主动改革,通过推动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掌握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主动权。
二是既得利益者阻碍。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涉及到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性改革,这些制度背后牵涉到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必然面临城乡和城市内部利益格局的调整,当改革损害其利益时,既得利益者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成为改革的阻力。改革谁受益谁就是改革动力和主体,反过来,改革阻力在于各种维持现行差别格局的既得利益者。在对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必然会损害到一部分利益既得者的利益,包括地方政府、城市工商资本等都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要想破解“两个二元结构”,就必须直面城市政府和城市既得户籍所有者利益阶层的挑战。从政府的角度,一方面,破解“两个二元结构”必然涉及到相关部门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另一方面,当扩大福利覆盖面时,不可避免地加重政府的财政压力。按照湖南城镇化人口每年新增100万人计算,如果取消户籍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相当部分城市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就希望维持现状。“既得利益”的城市户籍人口也不愿意自己的福利被外来人口占用。因此,这种利益分配格局难以协调成为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直接挑战。
三是资金不足约束。城镇化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不管是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都需要资金支持。钱从哪儿来,就成为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绕不开的难题。随着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但显然我们也不能走以往依靠政府大量举债和“土地财政”的老路。按照现在湖南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未来几年,湖南平均每年约有100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测算,国内农民市民化的平均成本为10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湖南未来每年为解决100万农民市民化需要投入1,000亿资金,这么多的资金在个人、企业、政府如何分担和筹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另一方面,城市棚户区改造最大的瓶颈也是资金问题。根据湖南省政府规划,2013年至2017年,湖南要力争改造各类棚户区100万户。这么大数量的棚户区改造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约束,因此,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四是资源环境制约。资源方面,湖南是一个能源贫乏的省份。全省人均拥有一次能源产量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常规一次能源只有煤和水电,无油无气,一次能源自给率不到60%,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能源都需要从省外调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能源消耗需求增加,短缺问题将更加加剧。湖南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用地方式依然较为粗犷,使用效率不高。人均土地面积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人口密度却是全国水平的两倍多。环境方面,水污染和浪费普遍,供需矛盾凸显;固体废弃物污染逐年加重,对环境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废气排放污染较为严重。另外,湖南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的挑战巨大;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迅速膨胀,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主要依赖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因此,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严峻挑战。
五是体制机制障碍。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近年来,湖南体制改革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市场化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消除,高效开放型体制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较慢,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仍未改变,一些政府官员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推动发展,市场独立性不强、平等性不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明显,市场秩序不规范;统一、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形成,在城乡要素资源配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化改革要求;协作机制建设滞后,省内城乡区域协作、要素对接深度融合机制还不健全,跨省际区域全方位合作与开放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这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阻碍着“两个二元结构”的有效破解。
2.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面临的机遇
一是湖南面临国家依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湖南依法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总原则、描绘了路线图。依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两个二元结构”就是一个制度变革过程,需要顶层设计。依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法律为准绳,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方位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为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推动城乡和城市内部体制制度二元化向一元化的转型改革。为此,湖南应根据中央总体部署,结合湖南实际,依法渐进有序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湖南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湖南要抓住依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通过依法改革破解形成“两个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化解深层次矛盾,提高湖南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二是湖南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今时代,倒逼我国发展战略转型,为统筹国际国内发展两个大局,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国内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和开发开放重心,正在向中西部倾斜,国家继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又把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支撑带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湖南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过渡带、结合部”区位优势的新定位。“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湖南“过渡带、结合部”新定位,将重塑湖南经济地理格局,极大地推动湖南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互动合作,促使湖南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时代,催生着巨大的内外需市场和发展空间。湖南地处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枢纽位置,无论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过渡到中西部地区,还是长江开放经济带联结沿海开放经济带,都绕不开湖南。湖南要发挥好区位优势,必须抓住国家建设长江开放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的重要历史性机遇,利用自身优势,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广泛聚集国内外创新要素,加快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三是湖南面临国家级破解“两个二元结构”相关试点提供的经验机遇。当前,针对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国家已在一些地区进行了相关试点试验。比如,针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在重庆、成都试点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还有部分地区尝试落户积分制;对于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辽宁的棚户区改造经验值得借鉴。这些试验对于解决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过程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城镇怎么管”四个难题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试验区改革建设的经验示范对于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湖南要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借鉴有益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大胆主动推进改革,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四是湖南面临本省四大区域纳入国家战略的机遇。当前,湖南四大区域板块长株潭、湘南、大湘西、洞庭湖都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构成了湖南区域国家战略版图: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洞庭湖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四大区域板块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这一系列重要的国家战略聚焦湖南,构成了一个基本覆盖湖南全境的政策支撑体系,为湖南破解“两个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四大区域板块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对于湖南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更广范围开展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加快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湖南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通过四大区域板块发展战略倒逼破解“两个二元结构”,切实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