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心理障碍
2015-11-05陈林军
陈林军
摘要:当代中学生由于受时代、家庭构成、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如何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习惯等,应该列为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此方面,班主任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441
我认为中学生心理障碍体现在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家庭构成造成的心理人格方面的障碍。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父母对孩子比较娇惯、溺爱,从而很容易造就孩子唯我独宗的心理状态,长时间就形成刚愎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很难和非亲人群融合,在学校中,班级很难形成团队意识,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学生个体的人格障碍。
二是由于学习环境造成的心理认知方面的障碍。
在班级这个集体中,显然存在学习的个体差异。当一个优越感很强的孩子在考试中屡屡受挫时,往往会走上另一个极端,自暴自弃。
三是由于青春萌动期的到来所引起的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
中学班级中都是同龄的孩子,都处于青少年生理转折期,对自己生理上所发生变化感到奇妙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迷茫、害怕、害羞。
基于上述原因,中学生在找不到交流对象时,往往借助于网络上的“虚拟现实”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日久生情”、“日久必恋”。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色情图片,淫秽视屏等,在满足孩子“即时”心理需求的同时,也象“添加剂”一样催助孩子情感的虚假“成熟”。
那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学者、思想工作者——班主任应该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最起码要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实践活动能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集体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也能使得学生认识到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之不易,从而逐渐消磨其人格中“尊优”意识的障碍,防止“网恋”.
二加强符合本班级体的文化建设。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大,班主任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学习成绩上,很容易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如何建设、有没有意义?
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包括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物质管理、班级精神建设和班级行为建设等几个方面。
班主任培养学生强烈的制度意识应是首要职责,一个集体之所以能够存在,制度的约束是很关键的。制度建设也要从班级实际出发,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体现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重视,这样有利于克服一些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将班委会的自治放在突出位置上,培养学生的民主管理能力。
班级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校运会、学校其他各种集会、集体外出、到校放学、学生衣着、语言文明等等都能表现出本班的精神状态。班主任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在班会上都要将这些细节渗透进去,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个集体的朝气向上,必然要感染到个体的心理,当然每位教师都要做到这些很重要。
通过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显然能优化个体的心理。每位同学有话可谈,有事可议,建设和谐班级可有效地解决一些心理障碍,防止不健康的网络虚拟心理交流。
三多举办针对中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讲座。
诚然,当前在学校派备充足的心理咨询教师尚无可能,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定期请心理学教师讲座。
四班会上要加强个体演讲的训练。
一学期中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要有走上讲台的机会,以演讲或讲故事的形式去将自我表现出来。只有在他用语言表达心声的时候,班主任才能察言观色,发现细节。哪怕学生是从别处摘抄文章,在他(她)讲述时,也是一种自我的教育。而教育自己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感化着别人,往往达到一石多鸟的功效。在2009届高三毕业生中,王鹏皓同学在一次班会演讲中,讲出了如下这段文字:
题目:如果我不上大学
前言:
现在我们有在二年级,另一个零分两个月的大学入学考试,也许你会认为这个时间很长,但我现在给你一个看,1年=365天,1天24小时,,1年=365天,1天=24小时,那么1年零2个月=10200小时,也许大家认为这个时间还是很长,但是大家也许1个小时连一门科目的作业也无法完成,所以这个时间不长了。
所以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讲关于高考的事了,也许大家会认为这个话题很无聊.但是今天我讲的与那些不论你们愿不愿意听,都要让你们好好考大学,考个好学校的人不同。至于怎么不同了,就要你们大家自己去听了。好了,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叫――如果你没考上大学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那太好了,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去忍受三个中有两个讲课让你昏昏欲睡却不让你睡的老师,不需要去花三四年也未见得会做一件事的时间,不需要留在那两个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行列。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那恭喜你,在我们这个号称世界工厂,每100个城市工作职位中至少有85个属于制造与蓝领的社会,我劝你去读高职.作为一个技术蓝领你的工作岗位十分有保障,初始收入通常高于本科生,你买房买车的时间都不会比一个通常的大本生晚。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那不错,你还有做海归的机会.你索性去国外念大学,将来至少混个外语熟,也还多少有点国际味,说实话,只要你不是真的在某些国家与一介中国留学生整天在一起厮混,在这种全球化很多国际公司考虑扩大在中国布局与中国企业追求国际化的时代,学完了回来,或在那儿找个工作还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你可以踏踏实实找个技术训练班学点技术,在家乡找个工作,现在大半家庭就一个孩子,你可以与父母在一起,比其他人更好的体会到家庭亲情,说实话,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点收入,多少能学一点新东西,然后全家人和和美美的待在一起,只要心态很好,其实这日子,不比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钱人混的差……
后言:其实,我也不是劝大家不要去考大学,而是要让大家明白,不论任何事,我们都要去努力,去奋斗,去追求.人生的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去经历的,我们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那份过程……
听完后,我很感动。至少我听到了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的真实所想,我并没在乎其观点的对错,我只是看到他能行云流水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这恰恰是他学业之所长,是以后值得引导和开发的潜质!让学生去说他想说的话,才能搬去其情感交流的障碍。
因此,笔者认为,一定要给学生一讲话的机会,讲话就是交流,而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班主任可有意设置与网络有关的话题或课题。
话题可让学生讨论,课题可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一些学生的“网瘾情节”。
班主任还可以建立班主任和班级网络博客,通过博客去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一些同学还能将自己的看法以留言的方式写到班主任的博客中。
以上观点只是笔者多年班主任实践经验的小结,不妥之处,希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