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交叉课程教学项目改革研究
2015-11-05肖珊张澧生付军
肖珊 张澧生 付军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即不区分专业,交叉课程采取相同的教学项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应根据专业需要,结合各专业前导课程以及课程对应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改造。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交叉课程;前导课程;项目比较教学
【分类号】G712.4
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注重课程改革,提倡项目载体、项目驱动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专业群中同类课程的教学项目在设计选取上没有考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别以及专业前导课程差异,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基本一致。比如,机电专业群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电子专业都要学习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可是三个专业在具体教学实施时,采取的教学载体基本是电子专业教学时采用的教学项目,结果导致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不了解该门课程的目的,更不明白和本专业职业能力有何关联。
一、机电专业群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都包含控制部分,控制器主要采用PLC或单片机。要求从业人员对产品或系统的控制装置拥有一定的装调、维护和技术改造能力.目前高职各类专业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大都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譬如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范例教学等[1]。
二、机电专业群单片机课程项目改造---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下面以机电专业群交叉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介绍交叉课程的项目改造方法。结合学院机电类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4][5],对项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项目载体由电子产品改为机电产品。具体做法就是将前导课程“机床电器控制”、“PLC应用技术”中的成熟项目改造成“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
“机床电器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是机电专业的两门专业核心课程,有比较完善的三相交流电机控制实训装置,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设计完整且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项目学习与实训装置的训练,能够制作继电器控制电路板,组装PLC控制硬件系统。面对一个不太复杂的机电控制任务,基本上能够绘制出顺序功能图,并用梯形图程序来实现。因此学生对电机的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将前导课程中的成熟项目改造成单片机课程项目是可行的、必要的。我们设计并实施的项目如图1所示。
改造后的单片机教学项目,与前导课程项目比较起来,控制任务没有变。硬件方面,主电路没有变,只是控制电路有所改变,采用的控制器由PLC改成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随之改变[6][7]。软件方面,PLC编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学,从PLC编程过渡到单片机编程,具有循序渐进、一脉相承的特点,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能较好地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内化,从而提高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力。在项目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引入比较教学法[8]──将该项目的每个模块或任务都与前导课程的对应项目进行比较。
三、专业群交叉课程教学项目改革措施
专业群交叉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需要考虑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及差异,搭建一个“共性+特性”的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以实现课程教学与各专业类别人才培养目标的无缝链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专业群交叉课程内容整合和划分,搭建“共性+特性”的教学平台[9]。
经过对我校机电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大纲的分析,发现这些专业对控制装置的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培养要求上具有共性。但由于各专业岗位群职业技能目标的不同,也需要学生掌握自身专业相关的技能。
2.“项目比较”的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相应的专业前导课程,结合“共性+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各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前导知识,进行“项目比较”教学。通过类比、对比实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把握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5:43-45;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电子信息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制造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4]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