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成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
2015-11-05石丽
石丽
【分类号】G633.3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当代中学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学校里那少之又少的心理课程,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兴趣的相互迁移、语言的相互启迪、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
要想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的情感性因素,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出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资源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丰富的,常见的语文教学资源有语文教材、语文活动、学生习作等。这些语文教学资源中都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挖掘出这些因素,以此为凭借,拓展渗透是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和关键。语文教材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在体验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操和它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心灵深处常常会被文章中的人物、情节或哲理所震撼,给予我们积极的人生体验。有的文章有着非常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丑小鸭》中讲的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但丑小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渴望,使它最终从一个人人歧视、人人嘲弄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这种成长中的坚忍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如《伟大的悲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剧作结,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当然,有的文章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选取角度去挖掘。这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除了教材,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生习作往往透露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问题,如学习态度、耐挫能力、创新意识等,教师要善于捕捉,拓展渗透。
(二)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讲授知识,语文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既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教学契机。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往往出现在两个时候:
(1)学生兴趣激发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兴趣,才会使思考更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才会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时候给学生一点启示,学生往往会透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也更能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依靠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方法更为间接,也更为有效。比如,在学习《伤仲永》时设置"你如何评价阿方仲永?"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会积极讨论,小时的仲永当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学生谈到这些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以鼓励和肯定,而当学生完全否定仲永父亲并认为这是一种人性的肮脏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仲永本身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学生不仅不会觉得教师是在针对自己,还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偏激。
(2)在师生情感涌动的时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有很强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情感往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教师将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因为情感处于饱满状态的时候,激动、敬佩、震撼等都有助于学生去选择健康有益的心理品质。如,学习《斑羚飞渡》时,我引领学生赏析故事中最为感动的一个情节,一生站起来朗读“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该生的声音有些哽咽,同学们寂静无声,表情凝重,大家被老斑羚感动了,学生的感情已近于激动,这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为了种族的生存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由此,我又引领学生感受自己父母的自我牺牲精神,效果很好。
(三)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近几年,我一直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这种互动、交往必须借助于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我做了以下尝试:
(1)倾听交流。学会倾听并与学生交流、谈话,不仅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而且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会倾听,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地听,听学生怎么读书、听学生怎样发言争辩,听学生怎样评价体验,在倾听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耐心而有诚意地听完学生的想法,"蹲下去"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继而通过劝告、劝解、辩论等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
(2)优化课堂评价。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自我展示舞台的课堂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更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同样是遇到了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们不要急于叫别的同学回答,而是用真诚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等待他,带这位同学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说:“你真的很认真,刚才你一定是在想用这个词语,还是用那个词语,不过,如果能快一点就更好了。”同一情境,会由于教师的理念不同,产生不同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达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成功,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乐观、自信的阳光心态。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是随机的,像春雨润物。育海无涯,教山有路,我们当以"乐"作舟,以"巧"为径,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