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动作技能教学目标
2015-11-05任宏亚
任宏亚
【分类号】G633.7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制定相应的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实验性强,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这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在中学生中,有很多人认为物理难学,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某些教师搞题海战术,出偏题、难题,加重了学生负担,使其产生了厌学心理。二是教学中不注意结合学科特点,不与现实联系,不做或少做实验,纸上谈兵,使学生对物理课失去兴趣。因此必须加大实验力度,制定动作技能目标,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充实、完善。
制定动作技能目标要有深度和详细具体的要求,不能笼统的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第一节课的动作技能目标。在动作技能领域,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可分为摹仿、操作、熟练、创新四个级次。目标的深度要按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详实可行,针对。基础较好或在动作技能领域有特长的学生;多设置一些具有创新特点的动作技能目标。
现行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定 律的基础,是学生使用仪器的典范。演示实验让学生处于 “看”和“听”的位置。不能亲自动手,所以其动作技能目标的设置只能局限于视看、观察、读数等范围之内。“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于实验室内完成的,此类课型设 置的动作技能目标多,要求也比较高,不仅包含着观察、摹仿、熟练操作、总结归纳等技能要求,有时也要求学生设 计、组装、创新实验。学生实验局限性很大,学生实验课上真正操作了,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们提出了课堂上设置“随堂学生实验”的作法,它不受“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束缚与限制,综合了二者的特点。使课堂上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有了进一步更具体的深化和提高。教学中,凡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实验,都可以搬人课堂,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
“随堂学生实验”不是“演示实验”,但可以是某些“演 示实验”的改进或扩展,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如讲到力的测量时,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测力计,教师 边讲,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讲到天平时,每张课桌上放一个天平,供学生了解天平结构和读数。有些“演示实验”由于装置太大或数量少,不易变为“随堂学生实验”,但可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分组轮流进行。把某些“学生实验”分解为“随堂学生实验”,既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又为后面的“学生实验”打下了基础。如讲到温度计时,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一个温度计或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室温、环境温度,练习读数;讲到电流表、电压表时,每个课桌上放置电表、电池、导线等。
自行设计“随堂学生实验”。有些实验大纲中没有要求和说明,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可做“随堂学生实验”安排。如:讲液体蒸发吸热时,给每桌学生放一支温度计和少量的酒精棉,让学生用扇子扇干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再用扇子扇液泡上包有酒精棉的温度计,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干温度计 的示数不变,包有酒精棉的温度计的示数变低。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时要向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再如:讲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时,让学生事先自备一块 32开大小的普通玻璃和两支大小完全相同的小蜡烛。上课时教师提出: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得出结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探索欲望高涨,他们很快的根据自己的设计投入了实验。在学生的探索、实验、讨论中,教师只需稍微引导,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这样做的结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比教师做演试实验让学生看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背更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更趋于完善。
白行设计“随堂实验”,可以充分的的发挥学生的想像 力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了主动的探 索和研究,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更多的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成为主动 学习型人才。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随堂学生实验”的设置,充实动作技能目标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有 了具体的依据和要求。中学生动手能力差是一大通病,过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轻视实验,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学生背实验,不制定动作技能目标,没有相应的动作技能诊断、检验等。这种现象不符合当前培养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目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在物理课堂中,必须结合三类实验,制定出相应的动作技能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