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与思考

2015-11-05李珏李晶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5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李珏 李晶晶

摘 要: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该课程建设内容直接影响工程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该文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探讨了目前研究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考核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课程建设的措施。从目前的课程建设成效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有了提高。此外,该文还提出了课程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研究生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24-02

Abstract:Course construction is a basic conne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and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cultivation quality.“Construction Management”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with other multi-subjects, and its construction contents directly influenc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T,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moreover, measures of enhanc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which includ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initiativ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d improved. Moreover, further ways to improve cours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Graduate Studen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

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拓宽、批判思维的形成、科研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工程项目管理》为我校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开设,另外土木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及管理学专业也可选修。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与专业方向结合又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性,此外与我校“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网络计划技术”等课程相互知识交叉,是理念与知识更新较快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建设内容直接影响工程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我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情况,分析课程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1 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生源层次不一,专业背景不尽相同

本专业研究生来源包括:极少比例的985或211高校毕业生、本校及类似的一本院校毕业生、二本院校毕业生、以及包括本校独立学院的三本院校毕业生,学生来源涵盖本科的各个层次,且近年来二本和三本学生占较大比重。

学生本科的专业大部分为工程管理,也有部分为土木工程、数学、计算机专业等。而且同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本校(含独立学院)均为公路工程管理方向的毕业生,非本校的绝大部分为房建类工程管理方向。此外还有部分学生非应届毕业生,工作数年后再攻读硕士学位。

学生生源层次不一,学科、专业方向与专业背景也存在差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不同,使课程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

1.2 课程涵盖范围广,学科发展迅速,教材难以选择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客观规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集成[2]。课程内容涵盖了工程项目从策划、决策、实施到运营的全过程,涉及范围广。而且涉及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日新月异,涌现了许多新技术、新理念,如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近期出现的BIM技术等等。两方面的因素导致教材难以选择,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实时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1.3 学时偏少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课时为32学时,而课程的涵盖范围广,造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取舍,制约了教师水平的发挥,同时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1.4 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不够,视野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本课程在我校研究生入校第一学期开设,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从本科阶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外文献阅读、理论探索较少,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而且由于课内学时少,学生如果不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习,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与学生的交流情况中了解,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很少接触国外文献,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不了解专业的具体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沿,研究探索视野狭窄。此外,课程教学中缺少对研究生在繁杂现象中认识事物本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3]。

2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措施

2.1 精选教学内容

本课程课堂教学为32学时,涉及范围广,由于课时设置短,全面讲述课程涉及到的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而且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 在参考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将主要课程内容设定为四个模块:工程项目决策管理模块、工程项目控制模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块、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块。同时本课程未选用教材,鼓励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

2.2 紧跟学科前沿,采用“简述+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2.2.1 教师授课采用简述与专题讲座结合的方式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知识掌握与接受程度等,每一模块都会划分为简述和专题。简述是对本模块的知识体系进行一个简单的内容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内容,以及为学生的课外自学提供引导。每一模块中都会包含1~2个专题结合最新的学科前沿进行精讲,如工程项目决策管理模块中的工程项目方案优选专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块中的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专题等等。在专题讲座中给学生列出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而且还引入部分案例,给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2.2.2 学生开展专题讨论

以前采用课堂教学中不定期地开展专项讨论或案例研讨,不指定具体参与的学生,课堂效果不太理想,主要还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经过摸索,将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的模式进行了调整:在课程刚开始时由学生结合模块内容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点,从我校图书馆的ASC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Academic Onefile等数据库的工程或项目管理期刊中搜索近两年的英文研究文献,每位同学都做好至少讲述一篇文献的PPT,文献可以是理论研究的,也可以是案例研究的,每位同学的发言及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总时间不低于20 min,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可随时提问,由教师对交流互动环节进行引导和节奏掌控。

同时在课程上课初期由学生报告专项发言的大致题目与方向,按照申报情况排好各位同学的交流发言时间,使同学们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文献都是近期的,专题讨论与交流活动极大的扩充了学生对前沿研究的接触面。

2.3 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最终考核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准确地掌握课程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4]。目前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课堂表现,从到课率、专题讨论发言、参与研讨、交流中的提问与问题回答等方面来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第二是课程文献,包括交流PPT以及一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撰写,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8篇,这一环节考察学生文献检索、英文文献阅读、研究问题提炼、总结分析、文章撰写、ppt制作以及语言组织等综合能力,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一环节的实施为研究生进入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阶段的资料检索、文献综述,甚至制定研究目标和确定研究方法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效果良好;第三是考试,本课程是专业的学位课,按学校要求考核需包括考试环节,考试内容主要是案例分析及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抓住关键矛盾、结合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从目前的课程建设情况来看,最大的成效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每年在课程初期都有同学提出课程学习压力大、难以完成课程考核要求,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同学们都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要求完成了任务。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课程学习接触了本学科的研究前沿,英文文献阅读、论文写作以及学术交流能力都有了提高。此外,课程教学对课程组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熟悉相关的专业文献,能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等,通过课程教学也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尽管课程建设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可从以下方面来做一些改进:第一是学生参与探讨教学内容的确定,特别是专题讲座和专题讨论环节。从课程实施过程中来看,有部分学生完全是完成任务式的进行学习,没有结合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点,导致课程的相关成果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促进不大,可以在课程前期多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诉求,优化每一次专题讲座和专题讨论的主题。第二是引入行业专家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目前学院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学术讲座,学生与专业研究人员接触机会较多,但跟实践领域专业人士交流机会较少,今后课程组应多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与学生交流行业动态与发展问题,为学生发掘研究方向、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机会。第三是在建立案例库的基础上完善案例法教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5]。要建立起案例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案例库,并采用案例法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大胆创新、通过集体讨论、独立分析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深入了解教学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锻炼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玲,刘芳,李忠.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3-96,118.

[2] 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85-89.

[3] 宋银宏,王嘉军,韩莉,等.研究生《肿瘤免疫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2(13):159-160.

[4] 何国庚,李嘉.“制冷技术与节能”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26-28.

[5] 高启杰.关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49-152.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m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