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温度对东胜褐煤等温热解的影响
2015-11-05朱亦男王光华李文兵王晴东
朱亦男,王光华,李文兵,王晴东,陈 彪
(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2.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81)
褐煤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是中国煤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中国煤炭储量的13%。褐煤具有热值低、水分高、易自燃等特点,故多用于燃烧发电和制取腐殖酸、褐煤蜡等,利用效率总体偏低,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为此,如何对价格低廉的褐煤进行高效、洁净转化,是褐煤综合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褐煤经热解提质可得到热值较高的半焦、焦油和高附加值的热解气,并且减少了污染,是实现褐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有效途径。热解气是一种新型煤化工的重要洁净原料,因此对褐煤热解气生成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褐煤热解的方法可分为程序升温法和等温热解法。目前,褐煤热解大多采用程序升温法,但该法存在热解气质量差[1]、不适于工业应用[2]和热解时间长[3]等缺点。采用等温热解法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4],但目前关于褐煤等温热解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内蒙古东胜褐煤为研究对象进行等温热解试验,分析热解温度对褐煤热解气的组成、产量和热值的影响,探讨褐煤等温热解产物的生成规律,以期为实现褐煤高效洁净利用提供参考。
1 试验
1.1 煤样的制备
所用煤样为内蒙古东胜褐煤,经破碎、研磨,过筛至粒度为3mm以下,在105℃下干燥3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干燥器内密封保存备用。东胜褐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东胜褐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wB/%)Table1 Proximate and ultimate analyses of Dongsheng lignite
1.2 等温热解试验
称取50g煤样于石英管中,检查热解装置系统的气密性,用1.0L/min的氮气吹扫整个系统30min排尽空气后,调节氮气流量为0.7L/min,并将管式炉的炉温上升至等温热解所需的温度,再将装有煤样的石英管置于热解炉中等温热解40min后,取出石英管,冷却得到半焦。等温热解温度分别为400、500、600、700℃。
1.3 检测分析
采用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Gasboard-3100型在线红外煤气分析仪(配备热导气体传感器和非分光红外技术)对热解气中CO、CH4、H2、CO2、CnHm的含量进行在线检测。采用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Nicolet 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原煤和半焦的红外光谱,扫描波数范围为4000~400cm-1,扫描32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褐煤和半焦的FTIR分析
图1为褐煤及其在不同热解温度所制半焦的FTIR谱图。由图1可看出,褐煤与半焦的各官能团振动峰强弱均有所不同。①褐煤和不同热解温度所制半焦均在3435cm-1附近有一处强烈的自缔合羟基振动峰,其中半焦的羟基振动峰相对原煤来说要弱一些,这是因为在热解过程中褐煤中部分的羟基热解生成水和CO,导致半焦中的羟基含量减少[5-6];②在400℃和500℃温度下所制半焦在1630cm-1附近的氢键化的羰基与芳香烃的C== C重叠得到的振动峰和在1050cm-1附近的酚、醇、醚、酯的C—O伸缩振动峰增强,在600℃和700℃温度下所制半焦在此处的振动峰强度与原煤差不多,这是因为当热解温度低时,褐煤分子结构中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生成较稳定的含氧官能团(酯、醚等)和CO2、H2O、H2,当热解温度升高时,这些含氧官能团分解生成CO和CO2;③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在1434cm-1附近的—CH3变形振动峰、—CH2剪式振动峰及无机碳酸盐振动峰和在1386cm-1附近的CH3—Ar(R)振动峰减弱,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时褐煤热解前期产生的甲基官能团开始断裂生成CH4[7-8];④半焦在476cm-1附近的硅氧振动吸收峰增强,表明煤的挥发分减少,灰分增加。
图1 褐煤和不同热解温度热解产物半焦的FTIR谱图Fig.1 FTIR spectra of lignite and chars under different pyrolysis temperatures
2.2 热解温度对等温热解气中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nHm含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看出,在等温热解过程中,热解气中CnHm含量比较少,但在700℃热解温度下,CnHm的含量在反应开始时急剧上升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因为CnHm由煤中芳香烃和脂肪烃侧链在热解过程中断裂而生成,当温度上升到700℃时热解反应剧烈,使CnHm的含量在反应初期急剧增加,随后反应迅速趋于完全,CnHm的含量大幅度降低直至微量[9-10]。
图2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nHm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n CnHmcontent of pyrolysis gas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O2含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热解气中CO2的含量较高,在热解过程中CO2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褐煤分子结构中的碳环、杂环以及侧链上含有较多键能较弱的羧基,热解反应开始时,主要以脱羧基为主,产生大量的CO2。而随着热解反应的进行,褐煤中羧基含量不断减少,此时褐煤大分子的小侧链开始断裂重组,生成一些小分子挥发物,因而混合气体中CO2的成分不断减少[8-11]。
图3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O2含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n CO2content of pyrolysis gas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O含量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看出,在热解温度为400、500、600℃时,反应初期CO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随着反应的进行,CO的含量逐步降低最后趋于稳定。这可能是由于干燥的褐煤结构比较疏松,表面孔隙比较多,吸附了褐煤氧化产生的CO[12],对褐煤加热时,释放出较多的CO;另外,热解反应初期,CO主要来自煤分子结构中的羧基断裂、重组,但随着热解温度上升,褐煤大分子结构开始断裂,其他气体也开始产生,使得CO的相对含量下降。当温度为700℃时,煤表面升温的速率太快,气体脱附过程和煤热解过程几乎同时进行,导致CO和其他几种气体几乎同时产生,此时CO的成分变化比较平稳。
图4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O含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n CO content of pyrolysis gas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H2含量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看出,当热解温度为400℃时,热解气中H2很少,在500、600、700℃热解温度下,随着反应的进行,H2的含量逐渐增加,热解温度越高,热解气中产生的H2越多。这是因为H2主要来自于褐煤的脱氢反应(如链烷烃的环化、环烷烃的芳构化、芳烃的缩合等)和水的分解,H2的生成温度相对较高,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褐煤发生脱氢反应和水的分解,产生大量的H2[7]。
图5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H2含量的影响Fig.5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n H2content of pyrolysis gas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当热解温度为400、500、600℃时,随着热解反应的进行,CH4含量逐渐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在热解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褐煤分子结构中的脂肪烃链、芳香烃侧链上的甲基断裂和一次热解生成的热解油再次裂解产生CH4,随着热解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更加彻底,CH4含量逐渐上升。而在700℃热解温度下,CH4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初始阶段热解反应剧烈,到热解反应后期,褐煤分子结构中的脂肪烃链、芳香烃侧链上的甲基和热解油越来越少,生成的CH4也随之减少。
图6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中CH4含量的影响Fig.6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n CH4content of pyrolysis gas
2.3 热解温度对等温热解气性质的影响
不同热解温度下所得热解气的组成、产量及热值见表2。由表2可知,当热解温度为400℃时,热解气的产量最低,其中CO2的占比较大,其次是CO和CH4,热解气的热值也很低。这是因为热解温度较低时,热解气主要来源于煤中气体脱附、键能较弱的羧基断裂和部分键能小的支链断裂产生的CO2、CO和CH4;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热解气产量逐渐增加,在700℃时达到最大值,其中CO2的含量明显减少,CH4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O的含量逐渐增加,而H2的含量明显增加,在700℃时高达39.5%,这是因为H2的生成温度要求较高,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褐煤发生脱氢反应和水的分解产生大量的H2;热解气的热值也随着高热值的热解气组分含量的增加及CO2含量减少而提高,在700℃时达到最大值。
表2 热解气的产量、组成及热值Table2 Yield,composition and calorific value of pyrolysis gas
因此,当东胜褐煤等温热解温度控制在700℃左右时能得到高产量和高热值的热解气。
3 结论
(1)随着等温热解温度的升高,东胜褐煤热解得到的半焦中脂肪烃类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减少;热解气中CO和H2的含量逐渐增加,CO2的含量明显降低,CH4和CnHm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热解气的产量和热值明显提高。
(2)热解温度为700℃时可得到较高热值的热解气,此时φ(H2)高达39.5%。
[1]Montoya J I,Valdés C,Chejne F,et al.Bio-oil production from Colombian bagasse by fast pyrolysis in a fluidized bed:An experimental study[J].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2015,112:379-387.
[2]Seo M W,Kim S D,Lee S H,et al.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DF blends in non-isothermal and isothermal conditions[J].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2010,88:160-167.
[3]周静,何吕晶,于遵宏.用热失重仪研究煤快速热解[J].煤炭转化,2004,27(2):30-36.
[4]Jeong H M,Seo M W,Jeong S M,et al.Pyrolysis kinetics of coking coal mixed with biomass under non-isothermal and isothermal condition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55:442-445.
[5]朱学栋,朱子彬,韩崇家,等.煤的热解研究 Ⅲ.煤中官能团与热解生成物[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26(1):14-17.
[6]赵丽红,郭慧卿,马青兰.煤热解过程中气态产物分布的研究[J].煤炭转化,2007,30(1):5-9.
[7]段春雷.低中变质程度煤的结构特征及热解过程中甲烷、氢气的生成机理[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
[8]徐英,张永发,张国杰,等.褐煤低温热解气生成特性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44(4):414-416,421.
[9]金会心,王华,郭森魁.褐煤热解煤气的性质[J].金属学报,2000,36(4):441-444.
[10]曲旋,张荣,孙东凯,等.固体热载体热解霍林河褐煤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39(2):85-89.
[11]迟姚玲,李术元,岳长涛,等.昭通褐煤及其低温热解产物的性质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2):101-103,107.
[12]翟小伟.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