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分权与预算外资金的支出效应分析

2015-11-05惠国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预算外分权财政

惠国群

(中山市经纬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2)

财政分权与预算外资金的支出效应分析

惠国群

(中山市经纬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2)

针对我国预算外资金的讨论从改革开放就已经开始,现阶段,在我国财政体制影响下,促预算外资金规模的不断壮大。从政府角度来看,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外收入属于地方政府“攫取之手”行为,预算外支出为财政收支缺口弥补行为,对促进地方发展有着一定作用。本文以财政分权为切入点,对新形势下的预算外资金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财政分权与预算外资金支出效应,并最后总结出针对预算外资金更好的管理对策。

财政分权;预算外资金;支出效应

预算内收入、社会保障收入以及各种罚款以及银行收益等,这些都属于预算外收入,但在现阶段,我国财政预算缺乏统一性。实行预算外资金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规模的探索实践,而国内,在财政分权管理下应用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属于地方政府“攫取之手”行为,预算外支出为财政收支缺口弥补行为,对促进地方发展有着一定作用。

1 新形势下财政分权体制

1.1适度分权

财政分权理论在国外实践应用中得出结论是合理的分权能够促进国家财政资源配置,并促进财政制度不断更新。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指出,通过税改政策促进政府的职责明确,并在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中加强约束行为,进行合理财政分权。通过对财政分权体制的应用,实现分税制,促进地方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这种体制沿用下,促进我国经济更快速、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分税制深入改革,既是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约束。从实质上分析,财政分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责权范围的规定,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资源优化,促进效益提升。

1.2加强监管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财政分权体制渐渐出现弊端和不足。在国家审计署调查报告中指出,现阶段,财政分权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缺陷,使预算外资金不在监督管理范围之内,出现大量资金在中央预算管理之外;二是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三是针对资金转移问题存在不公正现象,且效率低下,存在严重的挪用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财政纪律管理,加大预算资金监管力度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分权制度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对地方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要加大审计力度,对资金转移用途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对整改结果也要进行重复审计,实现公开透明处理,同时,对预算外资金进一步管理。

2 预算外资金特征及其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2.1预算外资金主要特征

基于预算外资金自身特性而言,主要特征包括3个方面。财政性:预算外资金不属于重要财政分配管理,主要支配权在地方政府或其使用权归属相关性行政单位,但仍属于财政性资金。针对资金外资金的管理方式为收支两条线专户管理。专用性:预算外资金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应用历程中,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用于专项支出,如在地方城市管理中会应用预算外资金进行城市道路养护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则主要是利用预算外资金进行统筹使用,但要在其不改变资金性质的基础上。分散性:从预算外资金的来源看,属于非集中性资金,从预算外资金的用途看,主要是用于各地方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也属于非集中性资金;同时,预算外资金通常是由多种项目构成的,因此,预算外资金具有明显的分散性。

2.2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外资金属于分散性管理,且属于“切块存放”状态,将其纳入预算管理能够将收支活动控制在一个规范统一的管理范围内,并使预算外资金管理更加公开透明。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使预算外资金应用情况在人大监督下进行,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单位在进行预算外资金收支过程中,会以人大批准方案执行,使单位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对预防腐败也有着积极作用。将其纳入预算管理的另一个作用在于提高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我国财政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

同时,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依法理财水平的提升。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以及年度总结和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要结合相关部门职能标准进行,依法进行科学编制。预算外资金通过人代会审核后将具有法律效力,在进行年度预算管理中,要以预算程序进行执行,对应征收收入及时缴纳。对资金支出管理,要按照合理需求进行安排,不得出现任意变更情况,使预算权威性受到影响。人大要对全部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直接提升了财政管理的透明度。

3 财政分权与预算外资金支出效应分析

3.1支出效应计量模型建立与分析

为了检验财政分权下预算外资金的支出效应,把面板数据模型设定为:

i和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第t年,νi为不可观测的地区个体效应,ηt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εit为残差项。

Y为广义预算外资金的对数。FD为财政分权指标。X为其他控制变量。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X1;人均GDP的对数X2;通货膨胀率X3;预算内财政自给率X4;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占全体职工人数的比例X5;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X6。

Hausman检验既支持固定效应模型,也支持随机效应模型,为了能筛选出较好的模型和有利于比较,这两种模型本文都采用。通过模型估计分析来看,固定效应的拟合优度非常好,除了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人均GDP的对数和虚拟变量出现显著水平,其他解释变量则不显著。随机效应的拟合优度整体模拟效果不如固定效应,但随机效应的各个解释变量,除了通货膨胀率之外,其他的变量都非常显著。所以,随机效应模型比固定效应模型更好。

3.2财政分权与预算外资金支出效应综合分析

通过上述论证分析,对财政分权与预算外资金支持效应做出分析性总结。在除去基本纳税外较高的预算外收入会直接给企业造成负担,这也是直接体现预算外收入是地方政府“攫取之手”。预算外支出对弥补地方财政收支不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地方基础建设以及巩固资产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属于预算外支出体现出现的“正效应”,实际上,从中央的政策分析来看,要求地方政府要将一部分土地出让金应用于地方农业建设以及保障住房等方面。另外,进一步深入分析,预算外支出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其负面影响的分析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十分重要。预算外资金在我国财政管理中的影响既体现在其规模不断壮大,也体现在其随意性过大,收支不受约束,在没有有力的监管下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因此,预算外资金问题属于财政管理中长期问题,且对地方经济以及整体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开展关于预算外资金的改革难度较大。目前,针对预算外资金改革措施除了对资金规模进行控制以外,就是要对预算外资金加强财政管理,将其纳入预算管理内,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实现约束管理。

对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受到约束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在进行预算安排过程中得到一定收入,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缺口缩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进行本地居民管理过程中在立法约束下进行。现阶段,我国各地方政府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现状为地方政权与事权存在不对称现象,且缺乏对资金转移约束和控制,造成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加大,逐渐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越来越大。同时,地方政府的官员任命主要是上级指派,与地方居民关系不密切,影响力不大。财政预算的透明管理及有效监督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实现硬化预算约束就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加强创新和管理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储德银,赵飞.财政分权、政府转移支付与农村贫困——基于预算内外和收支双重维度的门槛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13,9(3):523-526.

[2]江克忠,许艳红.财政分权、预算外收入扩张与公共品供给——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10(20):164-167.

[3]江克忠,夏策敏.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8(15):222-224.

[4]Emanuela Galasso and Martin Ravallion.Decentralization Targeting of an Anti-Poverty Program[R].DevelopmentResearch Group,World Bank,2011:1111-1135.

[5]黄肖广,李睿鑫.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效应研究——基于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学术交流,2010,1(5):223-22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108

F812.3

A

1673-0194(2015)06-0165-02

2015-02-05

猜你喜欢

预算外分权财政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关于预算外资金核算和管理改革的思考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分权化背景下的印尼海外移民治理研究
论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1999~2008):基于预算权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