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梦河口村

2015-11-04樊荣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0期
关键词:沁河河口大坝

樊荣

上次去河口村水库工程现场已是两年前,至今印象中还保留着大坝正在拔地而起,施工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今年7月中旬,当我又一次站在河口村水库建管局大楼前向对面眺望时,嘈杂的工地不见了,一座雄伟的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巍巍太行群山之中,描绘了半个多世纪的河口村水库蓝图终于变成现实。

目前,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进行了初期蓄水与控泄,景观建设及附属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成,等待竣工验收。

砥砺前行60年

从三晋大地奔流而来的沁河之水在河南济源市河口村告别峡谷后,进入豫西北平原。河口村大坝位于沁河流经的最后一段峡谷出口——五龙口以上9公里处。

河口村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223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积的68.2%,占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无工程控制区间面积的34%,是控制沁河洪水的关键工程,也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口村水库总库容为3.17亿立方米,最大坝高122.5米,电站装机容量1.16万千瓦,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其开发任务是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简称黄河设计公司)河口村水库项目经理、设计总工程师郑会春站在初步建成的大坝前,心中百味杂陈:既想又好又快地做完收尾工作,让工程早日竣工投入使用,又放不下十几年来夜以继日为之拼搏的牵挂,就像父母盼望着孩子长大,又不舍得孩子离家求学、就业一样。

“兴建河口村水库是几代水利人半个多世纪的治水长梦,许多水利人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第一批参与水库调查、规划的水利人,现在已经全部退休,有人直到去世也没有看到工程动工兴建。”随着郑会春的回忆,让我们一起去追溯河口村水库的建设历程。

1956—1968年,黄河设计公司多次查勘沁河中游峡谷区的4个坝址,最终把方案确定在河口村坝址。

1968—1970年,进行初步设计地质勘查。

1979—1984年,集中研究地质情况,着力推进项目进程。

1985—1988年,编制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编制完成《沁河河口村水库项目建议书》。

2007年年底,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2008年,编制完成《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顺利实现大河截流。

2013年年底,导流洞封堵下闸蓄水。

2015年6月,圆满完成开闸泄水。

“因为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河口村水库被列为河南省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河南省、水利部及黄委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库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项目建设不可能这么快推进。”郑会春说。

“工程立项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他不会忘记,自2002年担任项目经理后,多次陪着领导前往相关部门,汇报工程情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请求事项,为项目建设争取支持。郑会春说:“前期工作有很多艰难曲折。有时为了办理一个文件、完成一项程序,磨破鞋底子,说破嘴皮子。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从来没有放弃努力。当我们看到有了结果之后,觉得之前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是的,不管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宏伟设想,经历多年的勘测、规划、论证后,终于付诸实施。从1956年到2015年,从荒芜的山谷到耸立的大坝,从早已退休的老勘测设计者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同志,共同见证了黄河设计公司和河口村水库工程的不解之缘。

创新严把质量关

看着耸立的大坝、即将投产的电站厂房,项目组人员感慨万分,桀骜不驯的沁河曾给大家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沁河洪水量级的判定影响非常大,涉及水库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包括大坝的高度、淹没的范围等。为了对沁河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黄河设计公司就对沁河流域的洪水进行了调查,主要利用历史洪水调查方法,走访当地群众,并利用县志资料进行校正。经过调查,共确定了1482年、1895年、1943年、1954年、1982年5个洪水年份。因为年代久远,没有详细的实测记录,调查人员最终把焦点放在对1482年洪水的判定上,即当年沁河是否真的出现过记载中的1.4万立方米每秒洪水。经过研究分析“洪痕”,并查阅历史、地理资料之后,最终判定当时的记录不准确,所谓1.4万立方米每秒洪水,是因为当时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致使水位上涨造成的假象。

尽管在重新启动河口村水库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之前,项目组通过研究以往的资料,对水库、大坝基础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已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当探洞里千疮百孔的岩溶层和深埋地下的复杂覆盖层展现在他们面前时,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河口村水库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普遍存在寒武系馒头组下部构造岩溶透水层,局部地段岩溶现象较为常见,在平洞内及河岸边可见一些岩溶发育留下的遗迹,在河曲下游也常有泉群出露。构造透水层的分布贯穿水库内外,大坝左岸龟头山山体单薄且透水层紧邻五庙坡断层破碎带及左岸低水位区,形成了库水渗漏的有利条件,水库渗漏问题较为突出。

水库岩溶渗漏问题是影响工程成败的重大地质问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审查《河口村水库可研报告》时对渗漏问题格外重视,专门邀请全国知名的岩溶渗漏专家在济源召开专题研讨会,为水库渗漏问题的解决献计。黄河设计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勘察试验工作,并进行了吓魂滩泉群连通试验,最终查明了水库渗漏条件,合理进行了渗控设计,为勘察设计报告通过审查奠定了基础。

“高压旋喷桩是黄河设计公司在河口村水库设计上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在国内外高面板堆石坝大库深覆盖层水利工程中属首次采用,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郑会春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河口村水库为高坝、大库、深覆盖层地基,两岸多是悬崖峭壁,坝基河床为砂卵石深覆盖层,基础变形很大,是目前国内高面板堆石坝较复杂的地基结构。如果将坝基覆盖层全部挖除,不光投资很大,工期也要延长,因此设计者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不开挖方案,不仅能节省大量投资,还可以缩短宝贵的工期。但是,坝基覆盖层处理不好将会导致坝体产生严重变形,直接影响坝体及上游防渗混凝土面板的安全。项目组经多方调研,大胆启用高压旋喷桩技术对深覆盖层基础进行处理,现场承载力试验及建坝后的沉降观测表明,处理效果非常好,成功解决了深覆盖层地基不均匀沉降对高坝带来的影响问题。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首次使用了大坝碾压质量GPS监控系统,让大坝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数字大坝。”郑会春说。为提高面板堆石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黄河设计公司、河口村水库建管局和天津大学联合开发了河口村水库大坝碾压质量GPS监控系统,对坝体碾压机械实时全程自动监控。

同时,“大型偏心铰弧门、三支臂弧门设计”“混凝土抗冲耐磨及防裂新材料”“复杂地基条件下面板坝筑坝技术和安全控制先进系统”等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解决了深水偏心铰弧门设计、高速水流等问题。

勾画美景天地间

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只考虑防洪、灌溉、发电等基础功能,很少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全盘规划。有的工程即使考虑生态问题,也往往在建成后才开始着手,这样很难达到风景区水库的要求,还要付出很大代价。

黄河设计公司在开始描画河口村水库蓝图时,就按照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水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河口村水库建设进行超前规划,综合考虑水利、生态、经济效益,让河口村水库拥有现代水利工程的多重魅力。

顺着项目副设计总工程师竹怀水的指引,笔者在电站进水口处发现了河口村水库与其他水利工程不同的地方,那里在不同高程处分别设置了控制闸门。“这是专门为了解决河道水生物保护问题而设计的。”竹怀水介绍说。

沁河河道里主要为小型淡水鱼类,洄游习性不强,不需要专门建设过鱼设施,但是要对库区和河道栖息环境进行保护。因此,设计人员在电站进口处设置了拦鱼设施,避免造成鱼类机械性死亡以及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在电站进水口不同高程处设置控制闸门,是为了在水库不同水位变化时均能取到表层水,以满足水生生物对原始环境水温的要求。另外,设计者建议,将来水库调度时,还要考虑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延长泄流时段、降低泄流强度、合理组合泄洪、兼顾消能与防冲等。

河口村水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等原因,存在多处裸露边坡,影响库区的生态环境和边坡稳定。为此,黄河设计公司采用高次团粒喷播生态恢复新技术,实现了绿色覆盖库区,这在河南省管水利工程中属首次。

站在河口村水库大坝上,竹怀水这样描绘水库未来的美景:“这里将建成有沙滩岛屿的坝后公园,那边是星级宾馆……”

设计者们根据水库的特点,结合河口村水库天然地理条件和济源市周边的风景区特点,把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重要设计环节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中。他们将水库的建筑物(如泄洪洞、溢洪道、电站厂房、观测用房、施工营地等)按现代或欧式风格进行设计,对坝顶、坝坡进行人文景观设计,将大坝防浪墙设计成文化墙,把施工营地改造成度假村,建设坝前水上码头和坝后公园,等等。

听着介绍,笔者仿佛看到,一座注重生态环保、人水和谐、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水库正向我们走来。

一路艰辛一路歌

走进河口村水库项目部,笔者发现有两个在其他工地上少见的现象:一是大部室制,二是到处堆积着整齐的厚厚资料。项目部没有单独一人的办公室,几乎都是合署办公。郑会春说:“我们项目部人员从60后到90后都有,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便于沟通、便于发挥团队作用,也便于互相监督。”

“要干好一个项目,首先项目班子要立得正、行得直,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带好队伍。”这是郑会春的“带兵”理念。他把不断向项目部成员灌输责任意识作为经常性的工作,要求大家对业主负责、对工程负责、对公司负责。对业主负责,就是要有大局意识,要站在业主的角度设计工程,提供诚信和优质服务,不断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人脉;对工程负责,就是超前规划、精心设计,破解技术难题,建设一流的水利工程;对公司负责,就是优质履约、树立标杆,充分展示公司形象、彰显公司品牌。

“这是一支百战百胜的队伍,有了他们,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在水库下闸蓄水仪式上,业主这样评价郑会春的团队。

可以说这支队伍是以奔跑的姿态伴随着水库的成长。“设计和审批同时进行,创造了全国较快的审批速度。业主有时开玩笑说,我们创造了河南省水利工程的河口村速度。”郑会春自豪地说。

为了配合和加速业主前期项目立项和审批进度,项目部根据河口村水库建管局的要求,积极组织精兵强将,昼夜加班,一丝不苟地赶制设计文件。在水库立项及可行性报告审批过程中,黄河设计公司边报批边设计,同时根据审批进程随时加快设计。在项目建议书得到批复的当天,黄河设计公司将《沁河河口村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到水利部审查,水利部的同志开玩笑说:“你们的报告送得真及时,要再晚送两个小时,可能要晚审一个月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后,河南省主管领导亲自到水利部进行沟通,水利部随即组织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创造了全国较快的审批速度。在业主拿到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号的同时,黄河设计公司又将《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利部审查。

“河口村速度”的背后,是外业的风餐露宿、翻山越岭、辛苦勘探,是内业的夜以继日、精确设计、细致构图,是黄河设计人团结、敬业、拼搏、奉献精神的体现。

“记得刚来到这里时,我还是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毛头小伙子,看到两岸的悬崖峭壁,心里一直犯嘀咕,究竟在这里要建的大坝是个什么样子呢?”回想当时的情景,项目地质专业负责人郭其峰不好意思地笑了。

河口村的四季变迁见证了黄河设计人的努力奋斗。郭其峰清楚地记得,地质外业工作时,正逢盛夏酷暑,早晨他和刘庆军、王勇鑫不到6点就上山,在陡峭坎坷的崇山峻岭间来回奔波,用脚在茂密带尖刺的灌木丛中蹚出一条路来,常常在休息时才发觉身上被刺出一道道的血痕,又痛又痒。晚上,在简陋的驻地,他们忍受着蚊虫叮咬,加班整理白天的资料。一年到头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他和外业同事们坚持“战斗”在施工一线,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地质问题。从截流到坝基处理,从坝体填筑到大坝封顶,从泄洪洞开挖到下闸蓄水,他们见证了工程的一个个里程碑事件。

项目副设计总工程师、设代部主任李泽民是现场人员中年纪最大的,但他干活的劲头超过了小伙子。他从2008年前期准备开始,就长年驻扎在工地,舍小家、顾大家,虽然济源离郑州并不远,但他一年也回去不了几次,连续四五个春节都是在工地度过。在工程施工最为紧张的时候,24小时不间断施工,现场设计代表也24小时连轴转。李泽民和设代部的其他同志不叫苦、不叫累,坚持在施工一线,即使是后半夜工地上有需要,也都是随叫随到,及时给业主及建设各方排忧解难。设代部的人员都知道,李泽民办公桌最下面的2个抽屉里装满了药,他几年前做过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每天都需要吃药。

难忘记,十几年来,郑会春检查外业进展、安排内业工作、出席业主会议、审核图纸报告的情景。他不仅需要协调处理现场建设各方反馈来的各种技术问题,还要亲自计算和绘图,经他手绘制的图纸数以万计。

难忘记,有的同志赶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连续几个月“白加黑”连轴转;有的同志推迟了婚期、放弃了休假;有的同志孩子尚未满月就离家到了工地。李福生、李世印、张晓瑞、任岩、姜苏阳、袁国芹、陈丽烨、杜全胜、王耀军、李远程、崔莹、畅建成……为了项目,大家都在坚守着。大坝无言,却深深铭刻下他们的功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水库从前期勘探到终于大成,历经风雨60年,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唯其笃行,弥足珍贵。这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从此后,滚滚沁河听我遣,泽被两岸润苍生。

猜你喜欢

沁河河口大坝
沁河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