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台海洋资源开发新战略

2015-11-04方明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领海功能区海域

方明

8月20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科学开发和调整优化海洋空间的行动纲领,也是深入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规划》分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主体功能区、保障措施等五部分,还包括四个附件,即我国传统渔场、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我国已公布的领海基点等内容。

《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了陆域空间和海域空间的全覆盖,对于推动形成陆海统筹、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海洋开发能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洋空间区划分为四类区域

《规划》指出,海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可分为产业与城镇建设、农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依据主体功能,《规划》将我国海洋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四类区域是基于不同海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高强度集中开发为基准划分的。《规划》指出,我国已明确公布的内水和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是海洋开发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坚持陆海统筹、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

《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即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清晰合理。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形成“一带九区多点”海洋开发格局、“一带一链多点”海洋生态安全格局、以传统渔场和海水养殖区等为主体的海洋水产品保障格局、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沿海产业与城镇建设用海集约化程度、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重增加到5%。入海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等目标。

(1)优化开发区域。该区是指现有开发利用强度较高,资源环境约束较强,产业结构亟须调整和优化的海域,包括渤海湾、长江口及其两翼、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峡西部以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苏北、海南岛附近海域。该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岸带地区,承载了绝大部分海洋开发活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洋资源供给压力较大,必须优化海洋开发活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重点开发区域。该区是指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高强度集中开发的海域,包括国家批准的沿海区域规划所确定的用于城镇建设、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海域。高强度集中开发活动大都会改变海域的自然属性,或给海洋自然环境带来难以恢复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面积。

(3)限制开发区域。该区是指以提供海洋水产品为主要功能的海域,包括海洋渔业保障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在该区域必须限制高强度的集中开发活动,但允许开展有利于提高海洋渔业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开发活动。

海洋渔业保障区包括传统渔场、海水养殖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我国沿海有传统渔场52个,覆盖我国管辖海域的绝大部分。海水养殖区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面积约为2.31万平方公里。我国现有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1个,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在传统渔场,要继续实行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促进渔业资源逐步恢复和合理利用。另外,目前我国有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23个,总面积约为2859平方公里。

(4)禁止开发区域。是指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的海域,包括各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领海基点所在岛屿等。目前,我国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4个,总面积约为1.94万平方公里。我国已公布94个领海基点,领海基点在有居民海岛的,应根据需要划定保护范围;领海基点在无居民海岛的,应实施全岛保护。在该区域除法律法规允许的活动外,禁止其他开发活动。

海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59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与“十二五”规划10%的目标已很接近。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事务、涉海合作已成为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浙江、广东、海南、福建等多个海洋经济区域规划,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北部湾和海南六大海洋经济区。《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明确了海洋经济的投资政策:“加强海洋监测、观测等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立体观测能力。加大海堤、海岸防护林等建设投入。强化海洋灾害应急和防御能力,督促相关企业加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和防范能力建设。加大海洋科技投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继续支持海洋类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相关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培养海洋复合型人才。”

《规划》在产业政策方面提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支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海洋主题公园、海岛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上运动休闲旅游等项目。

综合来看,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有望加速推进,造船、海工装备、海洋监测和海洋能等产业均有望步入发展快车道。

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围绕《规划》的实施,国家发改委、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实施《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严格按《规划》中推进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各项措施开展工作,制定相关政策等。

据相关部门介绍,一是要开展《规划》宣传解读工作,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宣传培训活动,使社会各界对《规划》明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营造贯彻落实《规划》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要细化落实《规划》各项政策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落实财税、投资、产业、海域和环境等政策,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三是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价。做好规划实施的监督指导,加快监测评估系统建设等。

猜你喜欢

领海功能区海域
遗落海域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日向中方询问海警船进九州“领海”意图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
国家海洋局印发《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