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学类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2015-11-04张紫辉
张紫辉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高职院校教育学类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张紫辉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高职院校教育学类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与本科教育学专业相比展现出同质性,并不能很好地区分专科和本科在教育学专业的异同,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其培养目标也趋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最后专科教育学类专业口径偏窄,课程设置缺乏应用性。本文在分析了高职教育学发展现状之后又提出了三点发展建议: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最后专业设置权力要多元化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学 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学工作相结合的纽带,是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互动的关键[1]。高职教育学类专业的设置,也是为了培养毕业后能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在就业时能适应相应教育机构教学和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区别于本科的学历教育。
一、高职院校教育学类专业设置的现状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目录》,专科教育学类共设置35个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显示,本科教育学类及其他相关专业共设有30个专业。在本科和专科设置的这些专业中,有26个专业的设置趋同。在其余设置不同的专业中,专科设置的专业为儿童康复、人群康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书法教育、武术、民族传统体育、茶文化和实验管理与教学;本科设置的专业为人文教育和华文教育。
表一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和本科教育学类专业目录比较
专科与本科相比,设置不同的这些专业中,专科设置的专业更倾向于实践性,动手性和技能型,并且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而本科设置的专业更注重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和社会价值的教育,也就是人性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但是,有些设置不同的专业目录,也可在本科其他专业中找到相似的,比如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在本科的体育学专业中就有开设。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育学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科与本科专业设置趋同,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从本科和专科设置的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专科教育学类专业目录中设置的35个专业,在本科的专业目录中都可以找到。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同一层次的教育,但是培养的人才却是两种类型的人才,一类是技能教育,而另一类则是学历教育。高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专业设置应体现工作需要,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高职的特色也是突出职业技能教育。而目前专科教育学类专业目录与本科专业设置趋同,专科教育学的学生所学的内容也和本科学生相类似,这些课程的设置大都是基础理论教育,除理论知识外并未掌握教育所必需的职业技能,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脱离了职业教育的目标,走向工作岗位时,与本科生相比也就缺少了竞争力[2]。
(二)专科与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趋同,教育资源浪费
从培养目标方面来看,专科的培养目标与本科的也颇为接近,以北京师范大学和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并系统学习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促进人类学习的理论与方法[3]。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以计算机技术、师范技能为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师范类和现代教育技术人才[4]。这些目标都是为培养学生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岗位要求,同样以这个为目标的专科和本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专科设置与本科近似的培养目标,并非自身的优势,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专科教育学类专业口径偏窄,课程设置缺乏应用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的专科教育学类专业设置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在内部,专业结构严重失调,教育学类应用性专业偏少,这类专业所学的课程也是以基础理论为主。以沧州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为线性代数、数学逻辑、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离散数学、高等数学等。这些课程都为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知识相对单一,这就造成了思维单一、单向型的知识背诵型者多,灵活运用、创新者少;俯首听命、依赖型者多,独立开展工作者少。学生并未掌握实际的工作技能,缺少应用型课程,大学毕业生的学科专业与现实的社会需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形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高职院校教育学类专业设置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体现职教特色
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校企合作,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更应参与到其中,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掌握专业技能,学习解决实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高职教育学专业更强调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避免与本科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同质化。培养模式构建中除了与同类院校相同或相似的共同点之外,还要结合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合作企业的情况创建自己的特色,克服目前千篇一律的现象,打造学校的专业品牌,学校要主动和相应的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主动为学生、受训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与对应的教育机构形成长期的合作。高校应设置相关的部门来专门分析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数据作为调整专业设置的依据[5]。在这方面,不能一味依赖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应加强自身在专业结构上的调整能力,为学生提供最有利的发展空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其专业设置也与各利益相关者紧密相连,其中,社会力量则是专科专业设置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应得到重视。与本科的学历教育不同,专科培养的人才需要直接与社会对接,而教师一直习惯的“以课本为本、以教案为本”,教学内容是“固定的”、“封闭的”,追求“教育概念”、“教育原则”、“教育规律”等,都偏离了专科教育学专业的现实需求[6]。因此各种社会力量需要教育人才拥有哪方面的技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之外就应该着重培养这些技能,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预见性[7],专业调整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出正确选择,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三)专业设置权力要多元化发展
教育学对未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起指导作用,教育学专业的设置对学生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内容外还应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知识。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方式,也要听取其他参与主体[8]的意见:首先是校友对于学校专业设置的意见,校友经过学校的培养,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可在学校解决,听取了校友的反馈就可避免其他同学出现同样的问题。其次是教育行业企业的意见,学校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不同的教育机构,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等,根据这些行业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更具合理性。接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也是不同的,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合适的人才,才能产生正效应。最后是社会力量的需求,社会发展过程是在一直变化的,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以培养人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职教育类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设置应与本科的学历教育相区别,更多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而并非浅层次的学历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方面,应更多的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学生的竞争力。
[1]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立项项目《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发展规划研究》[EB/OL].http://www.docin.com/p-333487797.html.2015-07-12.
[2]钟健.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的现实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58-61.
[3]本科专业目录[EB/OL].http://gaokao.chsi.com.cn/zyk/ zybk/specialityDetail.action?specialityId=73383299.2015-07-16.高职专科专业目录
[4]()[EB/OL].http://gaokao.chsi.com. cn/zyk/zybk/specialityDetail.action?specialityId= 73388377.2015-07-16.
[5]包丽颖,安钰峰.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68-69.
[6]尚国营.课改背景下高师教育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47-49.
[7]张湘洛.论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36-37.
[8]曾红权.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问题治理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