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阳绿道的规划建设畅想

2015-11-04曹乐漫

建材与装饰 2015年38期
关键词:衡阳市衡阳绿道

曹乐漫

(衡阳市规划设计院 湖南衡阳 421001)

衡阳绿道的规划建设畅想

曹乐漫

(衡阳市规划设计院湖南衡阳421001)

本文通过对绿道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的介绍,对未来的衡阳绿道建设做了大胆的畅想,说明我们应积极探索绿道生态化、人性化、产业化、市场化、效益化新路,通过不断完善规划、技术指引,在实践中同时结合自身区位、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等特点,因地制宜,凸显地区特色,规划建设好衡阳绿道。

绿道;绿道网;和谐;生态文明;宜居衡阳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把生态文明提高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高度,为我们的城市化道路指明了新的方向。而绿道的建设对衡阳市由工业城市向现代文明城市的转型升级有特殊的意义。

1 绿道的概念及定义

“绿道”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来源于greenbelt和parkway。Green意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way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通道。这是绿道的两个重要特征。美国马塞诸塞州立大学教授Little认为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健身娱乐的线状廊道。包括:①沿着河流、小溪、山脊等自然廊道以及沿着已转化为娱乐用途的铁轨、运河、风景道路或其它道路而建的线状开敞空间;②用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自然式道路;③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特征及历史遗迹和人口集中区的开敞空间;④线状或带状的公园。

绿道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部分:

(1)自然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的主体。

(2)人工系统:包括景观节点、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

2 绿道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绿道在欧美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绿道,当时绿道仅用于散步、狩猎、划船等娱乐项目。直到20世纪50年代Whyte才首先提出了绿道一词,直到1987年,绿道的概念才首次得到美国官方的认同。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加大了绿道建设的力度,并最早将其视为一项重大经济产业进行规划,同时还审时度势地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目前,美国已拥有各种等级的绿道10万km,总长度列世界各国之首。

到了现代,全世界已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步入后工业时代的欧美国家绿道建设正方兴未艾,有关绿道的互联网也汹涌澎湃,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了绿道的内涵。

3 绿道的构成与分级

3.1绿道网构成

第一个网络是步行绿色通道,为步行者规划,沿途设置不同项目,包括车站、购物中心、学校、公园、河谷等。步道唯一的目标就是作为休闲路线。

第二个网络是自行车绿色通道,由伦敦自行车组织提出。约1600m的自行车路线网连接了伦敦的地方中心,这个网络主要功能是通勤。像步行网络一样,两个网络都包含通勤休闲功能。

第三个网络是生态绿色通道,这些绿色通道能成为野生动物的安全迁徙通道

3.2绿道(Greenway)分级

按照目标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级:

(1)区域绿道: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城市绿道:连接城市内部重要功能组团,实现城区各开放空间互联互通的绿道。

(3)社区绿道: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4 衡阳市绿道网的规划构想

4.1衡阳山水名城格局

衡阳名山、秀水、绿岛、古城的城市格局形成超越时空的和谐审美意境,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山、水、岛、城”浑然一体,风景秀丽,素有“寰中佳丽”之美誉。

山——四周高山环绕,地势周高中低,南岳衡山为五岳独秀,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峰一回雁峰就在城市的中心,雨母山在衡阳市的西南方。

水——湘江、蒸水和耒水三江汇流于此,是一方天成的“风水宝地”。

岛——整个城市因得山水而灵动,更有东洲、石鼓如同碧螺点缀其中,岛上之石鼓书院、船山书院曾经美名远播。

城——从整体上来看,衡阳城市并不像北方城市那样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没有采用严谨的、中轴线对称规划布局。而是较多地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规划理念,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充分考虑了衡阳地形、地质、地貌的特点。

4.2衡阳绿道构想

以城区8大市级公园(即西湖公园、南湖公园、雁峰公园、岳屏公园、南郊公园、平湖公园、酃湖公园、雁栖湖公园)5个区域性综合公园(即苗圃公园、船山公园、生态公园、虎形山公园、狮子山公园)为节点,串联成遍布衡阳市的社区绿道网。这是衡阳市的基础绿道网,是家门口的绿道,以方便市民。

图1 衡阳市绿道网络规划概念图

以衡阳市的三江六岸的自然山水为依托,构筑衡阳市带状绿道骨架网。

衡阳市得天独厚,三江汇流,寰中佳丽,属于典型的山水岛城的江南水乡城市。三江六岸,衡阳八景,有大气蓬勃诗意之美。建设覆盖全城的绿道网,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三江六岸风光带进行高效低成本的规划建设,近期可以以建设幸福河风光带为契机,规划14km长的幸福绿道;利用西合铁路,改造成怀旧的艺术绿廊;以雨母山旅游开发为龙头,建设郊野型绿道,让衡阳人在家门口体验田园风光与乡土野趣。

以衡阳至南岳,衡阳至蔡伦竹海、衡阳至天堂山、衡阳至江口鸟岛绿道的建设构筑衡阳市域绿道,打造衡阳旅游娱乐健身的“黄金绿道”,对接长株潭绿道,为湖南省域绿道规划做好衔接。近期可以启动45km长的衡岳绿道的建设,对沿线的农业景观进行改造,打造“后农业时代”的生态绿道。

5 五条“绿道”,构筑宜居衡阳

绿道是社会经济文明到达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的主动平衡方式。通过构建融合生态、环保、教育、健身和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绿道”体系,既可起到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乡生态格局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又可为居民提供健康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有力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活休闲一体化建设,提高衡阳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5.1文化绿道——湖湘文化特色之“道”

得衡山之灵气,披湘江之泽恩,一千多年来,衡阳市一直是湘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吸引无数文人骚客,留下许多动人篇章。而就在我们的母亲河——湘江两岸就汇聚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且呈线性分布,从珠晖塔影,到石鼓江山,从雁峰烟雨到东洲桃浪,从湘军水师到湘南学联,我们完全有必要把这些文化遗产串联一起,把湘江绿道打造成富含湖湘文化底蕴的文化廊道,并寻找到古城衡阳的思想之基——“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和绿道的规划设计贯通,来探寻富有衡阳人文智慧的绿道规划思路。

5.2和谐绿道——联通衡阳城乡

“和谐”即城乡居民享有基本的生活居住空间和均等的公共空间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城乡差距较为明显,城市建设区与城郊自然开敞空间的联系不畅,无法满足都市居民对旅游健身的需求,也造成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建设各级互通的绿道网络系统,实现城与城、城与郊、郊与村的连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区域绿道网,一方面可避免生态保育用地被蚕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另一方面均衡社会资源,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均好共享。注重在郊野型绿道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开设绿道驿站、农家乐、特色农庄,让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建设新农村,提升村容村貌,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3低碳环保绿道——生态化建设

绿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绿道网规划建设中,尽可能采用低碳环保技术,运用各种绿色技术和生态建设方式,尽可能的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使循环环保材料在绿道景观中得以重生。如利用废旧钢材和回收玻璃瓶建造景观小品,利用透水混凝土作自行车道,用太阳能LED灯作夜景照明系统,最大程度减少绿道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碳排放,使绿道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之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图2)。

图2 畅游山水低碳出行

5.4乐活绿道——特色共建

“乐活”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是全球兴起的一种新的健康可持续的时尚生活方式。“乐活”是一种环保理念,一种文化内涵。它是一种自然、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

衡阳绿道从布局选线到功能定位都要求精心规划,使其在自然、生态、人文方面体现衡阳特色。每一条绿道都应增加对受众的吸引力,强调大众的参与性。各条绿道都串联衡阳现有的三大水系、八大公园,联接衡阳市最具活力与特色的历史人文古迹与公共开放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宣传平台推广绿道的使用和建设,同时能更好地挖掘现有地段的潜力与生机,实现绿道人文生态价值的面状拓展和层级提升。

图3 林中穿行健康回归

5.5安全绿道——为城市疗伤护航

衡阳城区近几年发展迅速,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道路越修越宽阔,考虑的是汽车的快速通行,对自行车、助力车、行人(交通的弱势者)考虑不到位,导致对路权的划分的极不合理。为了通行“效率”,压缩甚至取消了非机动车的车道,城市的活力被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割裂。而绿道慢行道能有效的遏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倡导都市慢生活,弥合快速交通及人流疏散存在的巨大隐患,为市民提供健康休闲场所,为行人、骑车者提供专用通道,以治疗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上、精神上的创伤。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软化城市钢筋水泥丛林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城市的安全通道。

各具特色的绿道将成为衡阳市充满魅力的名片,配套完善的绿道将成为衡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旅游热点,贯通一体的绿道将使衡阳成为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6 结语

绿道的意义在于探索通往未来理想生活的路径,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指引下,在建设宜居城乡的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成为发展现代绿色经济的基本要求。我们根据衡阳地区的发展状况,响应世界绿道运动的潮流,应果断决策,尽快启动“衡阳绿道网”建设,尝试通过规划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的绿道网来探寻找自然和城乡发展的平衡、城乡建设和人的健康之道。

[1]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及其生态史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1):10~17.

[2]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3]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3(2):85~89.

[4]广东省住房与建设厅,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等.珠三角绿道网络规划纲要[Z].2010.

TU984

A

1673-0038(2015)38-0044-03

2015-8-31

曹乐漫(1975-),男,注册规划师,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衡阳市衡阳绿道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大城衡阳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