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视角下的上海市外来人口择业研究
2015-11-04唐安静
唐安静
(云南大学 650000)
“城市人”视角下的上海市外来人口择业研究
唐安静
(云南大学 650000)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量农民工为了寻找工作而进入城市,上海作为全国最大与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巨大磁场吸引了全国各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上海外来人口规模空前庞大,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01.92万人,外来人口为897.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9.00%,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外来人口作为一类“典型城市人”,根据“城市人”理论,研究外来人口(以年龄、性别和生命阶段为变量)与他们所集聚的典型人居单元(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为变量),以及人居单元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好企业)之间的关系。
“城市人”理论;外来人口;就业机会;典型人居
1 引言
根据“城市人”理论,理性的“城市人”(Homo urbanicus),可定义为“一个理性选择聚居去追求空间接触机会的人”,即一类典型“城市人”聚集在一起的动力因素是为了争取最大的空间接触机会。空间接触机会包括一切起、居、作、息的活动,不同活动对“城市人”的吸引力大小不同,而典型“城市人”的聚居空间,即典型人居,提供了满足“城市人”所追求的典型接触机会,规划工作的聚焦在于典型“城市人”与典型人居的匹配。
2000年后,我国各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必不可缺的动力,而在城市空间上,也出现了更多外来人口集聚的区域。因此,本文选取外来人口作为一类典型“城市人”,以期发现外来人口与其聚居的典型人居单元以及这些人居单元所提供的空间接触机会之间的关系。与本地常住居民相比,外来群体具有显著的“经济移民”特性,获得就业机会好、经济回报高的工作岗位是其迁移的首要目的。由此可知,就业机会是外来人口所追求的最重要空间接触机会,就业机会可以由人居空间所提供的适合外来人口从业的企业来表征,即下文中的“好企业”,外来人口追求更多的与“好企业”的接触机会。城市中企业分布不均匀,企业类型不同,企业所在各个区域发展背景条件也不同,因此根据“城市人”理论,研究这些“好企业”的布局与外来人口的聚居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工作者发现已经存在的企业布局中的问题,并对企业的规划布局进行调整,让其能更好的匹配外来人口的需求。
2 概念界定
(1)研究范围:以区为研究单元,选取上海市17个区: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闸北区、静安区、长宁区、徐汇区、卢湾区、南汇区、崇明县、浦东新区、奉贤区、青浦区、嘉定区、宝山区、闵行区等。
(2)外来人口:根据《上海市人口普查资料》:本文采用上海市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中外来人口的部分数据(年龄、婚姻状况、性别、人口规模、人口密度等)。
(3)“好企业”:外来人口在上海择业,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年龄与企业规模、效益、上下班距离、费用以及住房条件都满意的企业。
根据《上海市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2000~2010)》中,有关外来人口比例和一、二、三产产业从业人口比例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外来人口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口由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见表1)。同时从外来人口比例的区位商(The Location Quotient)分布(图1)和1997~2008年新增的郊区工业用地(图2)可以发现,工业开发区是外来人口集聚的区域。
表1 2010年上海市外来人口行业构成
图1 2010年外来人口比例分布图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筛选出《上海2001年注册企业数据库》中年生产产值大于50万的制造业类(齿轮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导航、制导仪器制造业等)的企业,将其作为外来人口在上海择业的“好企业”标准,统计上海17个区中符合该标准的企业数量,某单元内企业数量越多代表在该区内接触到就业岗位的机会越大。
3 研究技术路线
3.1技术路线
根据“城市人”理论,“城市人”是一个理性选择聚集去追求空间接触机会的人,提出以下研究路线:
(1)选取和统计:自变量——外来人口相关变量(典型“城市人”变量)和外来人口聚居空间相关变量(典型人居变量);因变量——根据外来人口选择“好企业”的标准(年生产产值大于50万的制造业类的企业),统计出各个区“好企业”的数量;
(2)相关分析:考察因变量(“好企业”数量)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选出相关性强的适宜进行下一步回归分析的自变量;
(3)回归分析:在相关分析基础上,用不同区域的好企业数量回归于该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居密度等自变量;
(4)最优化分析:分类人口规模、人居变量相似的区域,将好企业数量按多寡排列,如图3。
图3
3.2变量的选取
“人以居聚”是“城市人”典型的基础假设,不同类别的“城市人”找不同的接触机会(求),不同的人居类别供给不同的接触机会(供)。同时,“城市人”理论提出,划分典型“城市人”类别的因素有三个:年龄、性别和生命阶段,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城市人”的择居决定。因此,本文根据这三类因素,选取了六个外来人口相关变量:男性、女性、20~49岁、60岁以上、未婚和已婚。其中,已婚和未婚表征了不同的生命阶段,婚姻是体现家庭生命周期的重要维度,它对外来人口的择居也有一定影响,如已婚移民人口多在城中村居住,而未婚移民则多在厂区宿舍居住。
“城市人”理论中典型人居的分类参照了道萨迪亚斯(Doxiadis)“人居科学”的人居类别,提出表征典型人居的三个重要变量:人口规模、人种组合、人居密度。这三个变量影响了人居单元所能提供的空间接触机会的多少,如人口多、密度高的区域自然会创造更多的接触机会。本文根据上海市外来人口的情况,选取了人居单元的人口规模(用外来人口比例)和人口密度两个变量。(见表2和表3)
表2 自变量类别
4 变量的统计分析
4.1相关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9个输入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出9×9的相关数据矩阵,采用了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并取0.01的显著性水平进行双尾检验,得到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临界值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将企业数量与外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已婚比例和60岁以上人口比例间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5以上),其中与外来人口规模、外来已婚外来人口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口密度和外来60岁以上人口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与外来男性和女性人口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114),可见“好企业”数量与外来人口性别属性的相关性不大(见表4变量相关分析),因此在下一步回归分析中将外来男性和女性比例除去。
表3 变量统计结果
表4 变量相关分析
4.2回归分析
用以讨论典型“城市人”与典型人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验证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了回归分析和最优化分析两种方法。其中,回归分析是将Doxiadis的人居科学方程式化,得出基本公式:空间接触机会=∫(人居变量)。
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用SPSS分析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将“好企业”数量回归于外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外来已婚人口比例和外来60岁以上人口比例等4个自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看不同的典型人居变量对就业岗位接触机会的影响大小。分析得出,R2非常接近0.9,sig小于0.01,证明该模型对此数据具有解释性,该回归方程可信(见表5和表6)。
由表7,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企业数量=3.882+1.002a+0.037b-0.193c-0.035d(a=外来人口规模,b=外来已婚人口比例,c=人口密度,d=60岁以上人口比例)
从变量系数的绝对值可以看出,在所有自变量中,各个区外来人口规模对区内的企业数量有着绝对的影响作用,且外来人口规模越大,区内好企业数量也越多,可见近年来上海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制造业类企业(第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表5 回归分析模型R检验
表6 回归分析模型显著度
表7 回归分析变量系数值
不同区的人口密度与企业数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人口密度越大的区域(如中心城区、老城区),企业数量越少,但人口密度的影响远小于外来人口规模。可以推测,一方面人口高密度集中区域往往城市路网密度、街区容积率都较高,但制造业类企业因其生产需要,用地规模一般较大(如2~3层大跨度厂房),多形成低层高密度低容积率的街区;另一方面,从地价的角度,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高,同时地价高昂,与第三产业类高附加值的功能相比(如商业商务区),制造业类企业缺乏支付人口高密度地区土地租金的优势。
与典型人居的两项变量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相比,典型“城市人”的属性变量60岁以上人口比例(年龄)和已婚人口比例(生命阶段)与企业数量的相关性更弱。
4.3最优化分析
将研究范围内17个区的典型人居的两项变量外来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再分别进行升序和降序排列,同时各自划分为三档(见表8),选取两个表中首尾两档中共同的区,作为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相似的区域,比较各个区“好企业”数量的多少(图4)。
可以看出,在第一档,人口密度较大(>10)且外来人口规模较小(<4)的各个区中,虹口与闸北两区的企业数量最多;在第三档,人口密度较小(<2)且外来人口规模较大(>10)的各个区中,浦东新区的企业数量处于第一位,其次闵行区与嘉定新区的企业数量均在1500以上。在人居变量(人口密度与人口规模)相似的区中,企业数量越多的区代表它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的空间接触机会越大,而这些区的突出性与该区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九五”初期,上海市政府重点推进了浦东新区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十五”起嘉定安亭汽车制造基地的快速发展等。
5 结语
“城市人”理论将规划聚焦于典型“城市人”与典型人居的匹配,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对构建适应我国发展所需的城乡规划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城市人”理论,将外来人口作为一类典型城市人,以上海为实证案例,探究外来人口与其所聚集的人居单元,以及人居单元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外来人口规模对区内的企业数量有着绝对的影响作用,近年来上海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制造业类企业(第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人口密度与企业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人口密度越大的区域(如中心城区、老城区),企业数量越少。最优化分析排序得出,在人居变量相似的区中,浦东、嘉定、闵行、虹口与闸北等区等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其有力的规划与政策导向有密切联系。
表8 同类“典型人居”单元选取
图4 企业数量比较
[1]梁鹤年.城市人[J].城市规划,2012,36(7):87~96.
[2]吴良镛.“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规划,1997(3):4.
[3]梁鹤年.旧概念与新环境(三)亚里士多德的“变”[J].城市规划,2012,36(9):59~69.
[4]Doxiadis C A.Ekistics,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J].Science,1970,170(3956):393~404.
[5]袁晓辉.关于城市人与规划人互动的理论初探——在我国城乡规划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规划,2014(02).
C922
A
1673-0038(2015)34-0225-03
云南大学理(工)科校基金(2013CG037)。
2015-7-14
唐安静,女,助教,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