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助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现实意义、实践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5-11-04许道芳安徽省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许道芳(安徽省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合肥230088)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信用等级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诸多困难。而政府采购中标中小企业由于签订了政府合同,不存在合同资金的拖欠风险,信用水平相对优秀,加之政府的推荐,比较容易受到银行的欢迎。因而,研究政府采购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具体好处,分析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仍然面临的难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政策效应。
一、政府采购助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机会
政府采购是采购单位在财政预算得到审批后,在财政资金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开招标活动。政府采购之所以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一是政府采购项目有预算作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保障,不存在拖欠资金的风险,有利于克服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心理障碍。二是采购供应的中小企业是政府公开筛选出来的一些信誉好、有供应能力的企业,它们不仅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营运资金,而且具有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服务能力。这为商业银行通过政府采购平台寻找一些信用记录良好、资质过硬的中小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的银行短期贷款利率上浮贷款基准利率的30%,而且还有抵押物评估、保险、抵押等费用。而政府采购融资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5%,2015年利率又降到最高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0%;对于有融资担保项目,政府采购融资利率上浮最高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20%,2015年又将利率降到最高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15%;担保公司的年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1.6%,2015年又降到最高不超过1.5%。由于政府采购项目是单项贷款,不仅资金需求的时间短,而且可以随贷随还。这样,企业年度常用周转的贷款额度就会适度减少,不需要大批资金一直占用,由此可以减少企业年度财务费用。
(三)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中标、成交的中小企业供应商,以中标通知书和政府采购合同作为抵押凭据直接向银行贷款,且无需任何抵押。而银行则根据中小企业近年来中标的政府采购合同额、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来确定企业的年度授信额度。企业授信申请只要提供相关资料,无需支付任何成本,银行审批的授信额度一年内可以循环使用。银行放贷后到财政部门备案。而财政部门则在企业履约后将资金直接支付到企业在贷款银行设立的专户,用于归还贷款。贷款程序的简化,有效解决了政府采购中标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时间长、缺少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水平低、办理手续多、融资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四)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
为控制风险,银行贷款一般都有严格的抵押担保要求。而中小企业大都处在创业初期和发展阶段,可供抵押的资产往往不多,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申请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导致银行不愿放款,加上抵押担保费用高,利润空间很低,经常出现中小企业有标不能投的现象。政府采购融资突破了传统抵押物中固定资产或房产的限制,以中标通知书和政府采购合同作为抵押凭据直接向银行贷款。这样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平台中标后就可以寻求多银行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寻找一些服务好、效率高的银行合作,从而为中小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带来可能。
(五)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银行达成多方位合作
政府采购不仅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与银行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了平台。中小企业在利用政府采购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和银行寻求一些新产品的合作,积极推进资金的支付、结算、代发工资和理财的相关业务,给银行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银行则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发配套适用的多样化金融产品,拓宽现有金融产品的运用空间,帮助中小企业更加灵活、便利地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从而拓展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双赢。
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存在“短、频、快、少”的特点,与大企业相比,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成本高、手续繁杂和收益不高的不利因素。政府采购融资是一种以政府采购合同作为信用核心的新兴融资业务。在政府采购融资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一套专门适用于政府采购融资风险评估的标准,大银行按照对中小企业传统业务的担保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关注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指标、经营状况、偿债能力、信用记录和反担保条件等,由此造成大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他们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二)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不到位
在政府采购融资过程中,尽管小银行积极性很高,但它们在服务方面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为了规避风险,小银行常常为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一些门槛,如设置保证金、在放贷之前要求账户留足进货剩余资金、要求提供担保等;二是由于贷款时间短,收益低,小银行经常要求中小企业提高贷款利率;三是小银行由于信贷额度不富裕,在月初和月底为中小企业贷款时经常出现额度紧张拖拉现象。上述这些问题,常常造成那些能够紧贴市场行情和政府采购需求、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诚信履约能力的中小企业有合同却贷不到款或者不能及时贷到款的现象,制约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采购商对中小企业融资配合不够
虽然政府采购融资主要涉及政府、银行、中小企业三方,但在整个过程中,采购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保证中小企业融资顺利实施,采购商不仅要了解政府采购融资的具体政策,而且还要熟悉相关工作流程,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中小企业工作。但现实工作中,由于政府宣传不够,采购商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解不充分,经常会在具体步骤上配合不到位,在具体事务中给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融资增加了许多难度。
(四)政府政策激励和服务功能不到位
在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大银行积极性不高、小银行服务不到位、采购商配合不够,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中小企业扩大融资带来一定的困难,也背离了政府出台政策的初衷,减弱了政策执行的效果。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政府的功能发挥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虽然出台一些政策,但没有一套完整政策规范政府采购融资行为;二是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还不能降低银行和担保机构的风险压力;三是政府的政策优惠缺乏针对性,还不能够有效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
三、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一方面,政府应该在现有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库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将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建立一个准确、全面、高效、共享的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担保机构和银行提供深层次数据支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全国财政系统普遍实施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对政府采购合同和实际资金支付情况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建设独立的政府采购应收账款情况查询平台,和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相辅相成,成为银行等社会各界核实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中标、履约和资金流向情况的权威数据库。
二是加大政策激励,加强政府引导,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努力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应结合各种针对中小企业担保和贷款的补贴及奖励政策,以及各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提高有关银行和担保机构参与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融资的积极性。同时,设法引入多家金融机构实现有序竞争,并相应合理降低担保费用及贷款利率,对于政府采购融资过程中业务量做得大、服务做得好的银行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人民银行还可以针对中小银行融资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解决额度短缺问题。例如:允许中小银行针对不同的政府采购融资对象和融资种类规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允许中小银行在人民银行核定的幅度内,适当提高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的利率水平,以增加中小银行可运用资金的规模;允许其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以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对经营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银行开办再贷款再贴现业务。而政府采购经办机构也要做好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融资平台搭建工作,在采购信息发布、标书制定、中标成交通知发放和合同签订等环节,要宣传政府采购融资政策信息,加强中标、成交企业与经办金融机构的联络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政策激励和政府引导,建立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优质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政府采购。
(二)对融资银行的建议
一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寻找优良合作伙伴。银行利用政府采购信息资源,在推进政府采购融资的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加快对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融资信用评价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融资信用记录,为中小企业取得政府采购融资提供信用依据。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信用记录良好、经营效益优良的企业,可以扩大授信额度,推进其他业务进程。还可以根据其需求,探索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实现合作共赢。
二是改变信用评估思路,提高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在和中小企业合作的同时,中小银行应改变信用评估思路,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将评估的重点从静态的指标转移到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上下游公司的实力,从多维和动态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价,通过上下游公司的关系状况,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将现有的审批流程和收费标准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申请人、不同目的的融资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对中小企业的建议
一是企业经营应合法化和规范化。中小企业要自觉按照国家政策确定发展目标,提高管理水平;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善其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尽快规范自身经营的政策措施,使日常经营活动更加合法化和规范化。
二是关注国家优惠政策,转变传统观念,提供信用水平。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的优惠政策,转变传统的融资观念,认真履约、按时还款、诚实守信,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另一方面要整合公司资源,努力宣传公司,争取更多支持,还要积极地和多家银行合作,建立授信关系,挑选支持力度大和服务好的银行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