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迷问答

2015-11-04

当代体育·扣篮 2015年19期
关键词:劳森罚球犯规

我在学校打比赛的时候总好生气,一生气就容易吃技术犯规。不过每当我生气后就觉得斗志昂扬,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样就发挥得更好了。请问NBA里有没有哪个球员吃到技术犯规后比没吃技术犯规前要打得更好呢?

山东淄博邱冠宇

答:打球的时候生气领到技术犯规可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种不冷静的行为要送对手罚球,白牺牲一个回合,而且还面临着被罚下的危险。不过NBA里确实有像你一样吃到技术犯规后反而发挥得更好的球员。最典型的就是考辛斯。

考辛斯不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出了名的,上赛季他虽然誓言要把技术犯规控制在5次以内,他甚至制作了一个小贴士放在更衣室时刻提醒自己,但最终,赛季打完他还是领到了14次技术犯规,联盟第三,仅次于威斯布鲁克和马基夫·莫里斯。

而2013-14赛季,考辛斯领到16次技术犯规,跟格里芬、杜兰特并列排名联盟第一。2012-13赛季他领到17次,压过了威斯布鲁克、拉里·桑德斯、格里芬、安东尼等人排名联盟第一。2011-12赛季考辛斯则是以12次仅次于帕金斯排名联盟第二,2010-11赛季他以14次排名联盟第五,换句话说,考辛斯自从2010年进入到NBA以来,他单赛季技术犯规次数从来没低于过12次,每个赛季都进入了联盟前五,成了新一代技术犯规大王。

对比一下便知这两位新星有多奇葩,考辛斯之前的技术犯规大王无疑是“怒吼天尊”拉希德·华莱士,2001年他创纪录的单赛季领到41次技术犯规,但在领到T之后,华莱士的表现便大打折扣。技术犯规和违体犯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上海罗阳旭

答:虽然在国际篮联规则中,违体犯规(unsportsmanlike)和技术犯规(technical)并非同一概念,但在2014年以前,国际篮联对违体犯规和技术犯规的罚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等同的,规则甚至允许技术犯规和违体犯规(在一定前提下)相互抵消,因此长期以来这两类犯规在球迷甚至体育媒体的眼中是不做区分的。

违体犯规:根据裁判员的判断,一名队员不是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试图去直接抢球,发生的接触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技术犯规:技术犯规是没有身体接触的犯规。任何故意的或再三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规则的精神,应被认为是一次技术犯规。

1、两者在定义上区别明显:违体犯规是发生在身体接触时,而技术犯规是在非身体接触时。

2、判罚手势上,区别明显:技术犯规是给了“T”型手势,但违体犯规的手势是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并且双手举过头顶。

3、两者在罚则上区别明显:三分线外投篮的球员被违体犯规需罚球三次,对投篮动作违体犯规且进球有效时是再加罚一次,其他情况是罚两次。然后加上后继的球权。而技术犯规在2014年之前是统一两罚一掷,2014年之后则变更为一罚一掷。

4、执行罚球的球员区别明显:宣判技术犯规后,可以由对方球队教练员指定该队在场上的任意一名球员执行罚球(当然一般是最准的球员)。而违体犯规则只能由被侵犯的球员罚球。

5、判罚对象区别明显: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出局的队员或随队人员如果在与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与对方队员的交流中没有礼貌、或无礼地冒犯时,可以宣判技术犯规。而教练员亦可能因为累计技术犯规被罚下。这与违体犯规不同。

火箭的劳森和贝弗利谁应该打首发?

河北廊坊陈文涛

答:两人都是首发控卫,只是类型不同。贝弗利是典型的3D控卫(三分球+防守),但持球攻和组织非其所长。劳森是“钢炮型控卫”,组织核心。

关于劳森和贝弗利谁应该首发,球队管理组应该先清晰球队的长期规划,如果劳森在火箭的未来计划里,那毫无疑问,劳森开季就是首发。在48分钟的上场时间,劳森占30-34分钟,贝弗利为15-20分钟(可以不到5分钟的时间打分卫,特定场次),特里根据情况(伤病,战术需要)选择性出场,顶5分钟控卫+5分钟分卫。

如果劳森不在长期计划里,我觉得莫雷应该好好评估,不要让这种不确定性伴随整个赛季,但是无论来谁,贝弗利最好的定位不是一个掌控者,而是一个每晚都从板凳上走出提供能量的家伙,值得留下(合同很好,对球队也有归属感)。

随着NBA发展到现在,无论是教练、球员,还是球迷,对于首发的概念,已经有所改变,也更加实际。现在越来越多的教练考虑的是怎么样更好地组合当场比赛8-10人的轮换,使之发挥出最大效应,而不是一定要把所谓最好的5个球员同时派上场。在这种理念下,显然,贝弗利与哈登搭档首发,让劳森作为备用助推器出场,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劳森首发会增加哈登的防守负担,同时也限制他自己的能量输出,如果他能够与哈登错开一些出场时间,于个人、于球队都更有好处,希望劳森成为火箭队争冠路上的伊戈达拉。

作为一名初学者来说如何解读一场篮球比赛?

贵州六盘水尚志军

答:关于解读比赛,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眼光和偏好,很多人看比赛图的就是个热闹,有的人希望双方打的越火拼越好,看着才来劲,有的人甚至希望场上出现点什么状况那才好呢,看着才叫刺激,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观众,这都是正常现象。

但是,观众看的毕竟是双方的比赛,而篮球比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双方攻防技战术的运用,篮球比赛的实质是双方运动员、教练员智慧的竞赛,所以真正的篮球迷看的不是热闹,而是上述内容和表现。从这一点来说现在真正能看懂篮球比赛的观众并不多,而很多懂篮球的真正篮球迷,他们评论起双方攻防技战术的运用可谓头头是道。真正的篮球迷有一个共同特点,其中绝大多数人自己就是个篮球爱好者,平时就爱打篮球,多多少少懂一些攻防技战术,随着比赛看的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内行。这就说明,看篮球要想逐渐成为内行,能看出门道来,首先得懂一些攻防技战术,否则的话只能看热闹,所以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篮球评论文章来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NBA中最快犯满离场的球员是谁?

吉林四平丛冉东

答:这个激励记录是由布巴·威尔斯创造的。这位老兄只在NBA打了一个赛季,那时候他在达拉斯小牛队。但是他就是用这一个赛季让人记住了他,也算是人生赢家了。1997年12月29日小牛105比111输给公牛的比赛中,小牛球员布巴·威尔斯在3分钟里就得到了6次犯规,犯满离场。

当时威尔斯被派上场的惟一目的就是对丹尼斯·罗德曼犯规,在“砍鲨战术”的创建者老尼尔森手下,创造这么一个纪录确实不难。所以,这个纪录或许是可以被打破的。上赛季,波波维奇就多次派上邦纳等球员上场轮番对快船的小乔丹犯规。

如果你是NBA总裁,你会改变哪些规章制度?

湖北黄冈张霖

答: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广泛。我迅速地在大脑中思考了一下后,首先想到了如下的几条:

一,减少暂停。一场比赛有6个长暂停,再加上上、下半场各有一个20秒短暂停,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再加上电视广告。在比赛快结束时,这个问题暴露得更加严重,教练会在那时候不断叫暂停,拖延比赛。那看起来就像是,每隔10秒钟就把直播切成一段广告。现在球队在第四节可以叫3个长暂停,在比赛最后2分钟最多能叫2个长暂停。如果第四节只能叫2个长暂停,最后2分钟只能叫1次长暂停,那么将减少两个连续的暂停,这对直播来说就好了不少。不过这样的话,广告费会少挣很多。

二,完善及时回放系统。现在,裁判还是通过场边的显示器去做最终判罚。NBA在新泽西建立了一个场外录像回放中心,协助判罚。他们可以控制裁判看到的摄影机的角度。场边的显示器给裁判提供的角度一直是最差的,这在过去的几年有了一点改善,而我想看到显示器离开球场。如果裁判想查看录像回放,整个过程——包括裁决——都应该由场外录像回放中心的官员完成,然后把结果回馈给裁判,让他迅速做出判罚。不再弯下老腰,斜着眼睛,去看显示器。不会再有协商的混乱,以至于拖慢比赛进程。

三,修改乐透选秀制度。摆烂是荒唐的,我们都对讨论它感到厌烦,这很容易解决:不要让成绩最差的球队得到状元签。这样就可以打消摆烂的热情。然而最好的方法,是让每个球队得到乐透签的机会相同。我在之前提过这个,NBA可以微调一下规则,让7支战绩最差的球队都有10%的机会得到乐透签。在没有进入季后赛的球队中,战绩最好的3支球队有2%的机会得到乐透签。其他乐透球队有3-9%的机会。这样一来,靠近季后赛的球队,仍然会去为了季后赛席位拼搏,因为进入季后赛比有2%的几率得到乐透签更有吸引力。然后战绩最差的球队也会努一把力,因为摆烂并不能得到什么。为了状元签而摆烂的问题就大致解决了。

猜你喜欢

劳森罚球犯规
亨利·劳森丛林小说的自传性书写
劳森:“真大腿”、“仙人跳”
嘟你犯规啦!
等比例“犯规”
篮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