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15-11-04孔凡柱赵莉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协同经济企业

孔凡柱+赵莉

摘 要: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虽已得到普遍认可,但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却普遍没有真正发挥。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实现二者的协同均衡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当前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采取适当策略推动。文章从企业与地方高校协同发展、政府与地方高校协同发展,以及相关地方科学研究机构与地方高校的协同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教育是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我国高等学校分布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是高等学校较为密集地区,而不发达地区则普遍缺失高等教育资源。因此,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如何在既有基础上充分挖掘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哺育作用,对实现经济追赶甚至超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状况来看,不少地区还存在着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二者没有实现协调均衡发展。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以期能为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策略。

一、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

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高等学校无法脱离地方社会而独立存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环境息息相关,而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塑造又离不开高等学校的贡献和参与,这是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规律体现。

1.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本质是资源优化整合

从本质上讲,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是高校知识和人才资源与一定地区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就社会分工而言,拥有人才和知识资源的高校与拥有物质资源的地方分处于两个不同领域,各自在制定发展规划与决策时均不受对方牵制,基本不会考虑对方需求,可能会导致双方资源协同发展的不协调。因此,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打破各自领域的规则和体制制约,使决策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对双方的人才资源、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进而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2.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表现为相互渗透和促进

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地域特征,并依靠自己的地域特征发展特色经济,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一方面高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同时,还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生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高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在二者的协同发展中存在着相互嵌入、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已有发展经验也表明,地方高校能否办得出色,关键在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开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空间。地方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高校的人才输出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

1.地方政府对高校的功能认知不足

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高校功能和作用的认知状况。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种互利共赢,而不是单向给予。立足于地方的高校发展根本上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需要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对发展高校的重要性、对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是导致高校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状况又会反过来制约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地方政府对高校功能的认知失衡首先表现为对高校的经费支持偏少。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财政相对紧张,对高校的经费支持非常有限。立足于地方的高校办学经费缺口仍然较大,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高校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率较低

虽然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证实,但实际上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未能真正显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大而全的办学思维,一些地方性高校将创办综合性大学、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注重科研项目和成果的产出数量,而忽视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从而造成二者之间的脱节。另外,当前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制度也偏重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使得多数教师主要集中于教学和科研,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去。

3.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层

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首先表现为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协同发展,要求企业与高校进行通力合作,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规划、技术和管理问题。虽然近年来,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合作稳中有升,但依然停留在表层。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我校企合作状况,我们对苏北某市的校企合作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06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我们发现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一头热现象。一些地方性高校兴致较高、但企业则表现的较为冷淡。有大约65%的企业从来没有与当地高校进行过合作,在剩余的企业中多选择与外地名校进行合作。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偏见,企业对地方高校解决问题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宁可舍近求远聘请外地名校专家教授也不愿与地方高校合作。

4.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保证三方合作落到实处。但实际上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发展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还没有发展成战略意义上的部署,而仅仅局限于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的利益联盟。它们通常在单项、短期、有限的合作中寻求利益的平衡,缺少相对稳定的运行平台和保障机制。校地之间的沟通机制尚未完善。地方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大多还处于松散状态,高校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联系途径单一,且缺乏深入企业的互动性和积极性,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缺少足够了解。

三、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实现多方面协同,其中既有政府与高校的协同,也有高校与相关辅助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同,更有当地企业与高校的协同。

1.实现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政府与高校的协同首先需要政府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从依靠自然资源专项依靠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经济转型上来,正确认识高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统筹考虑制定既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将地方经济增长与高校发展、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与高校发展相结合,建立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校特色优势学科的对接机制。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增加对地方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在教育资源配置、专利申请、教育用地等各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使地方高校真切感受到政府重视。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把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作为高校生存的重要基点,以此进行自身提升和扩展,要根据地方需求进行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地方发展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2.实现当地企业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企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缺少了企业参与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就等同于空话,在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时应尤其重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开拓校企合作渠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总裁班、技能班、精英班等,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所需人才;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学习基地,把高校的课堂延伸至企业,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时间。在科技研发方面,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建立研发平台,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涉及企业关键技术的重大科研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科研活动。一方面,激发企业参与政产学研的内在洞里,发挥其市场主体地位,鼓励高校与企业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利润分成、共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种形式把高校的科研力量引入企业,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3.实现相关机构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高校服务地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领域是多方面的,除了实现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外,还应积极探索与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一般而言,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丰富,高校可以与相关的研发机构、事业单位进行强强联合,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共同研发等多种合作形式,拓宽服务地方的范围。比如,高校的医学可以与医院、红十字会等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高校的农学专业可以与农业局合作,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在这一协同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推进多方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应注重自身优化,强化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观念,壮大自身实力提升服务能力,在主动服务地方的过程,实现一种良性互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孔凡柱,赵莉.推进地方高校企业科技贡献的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5(05).

[2]朱荣凯.地方高校协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08).

[3]王楠,毛清华,冯斌.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模式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03).

[4]张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5]江萍.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协同经济企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