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用中释放语文教学活力

2015-11-03严久官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言语文本语言

近年来,众多语文教学新理念、新模式仍层出不穷,有些未切近语文教学实质,甚至偏离语文教学轨迹。语文教学需要回归“语文”二字,在“语用”中释放语文教学活力。

一、语文教学重在语用

时下,各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渗入,使语文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倾向,给语文教师更多施展个性的空间,但也使得部分语文教师无视或忽视语文课自身特性而任意发挥,将语文上成政治、历史,甚至成了生物、物理课。如有的语文教师把《绿色蝈蝈》上成了生物课,有的大谈《白杨礼赞》的思想,俨然是思想政治课。有的语文教师上鲁迅先生名篇《纪念刘和珍君》时,由于过于注重时代背景,竟有历史课之风。脱离了文本语言这根“缰绳”,自由驰骋,天马行空,上到哪就算哪,想怎样上就怎样上。还有的一味沉浸于各类语文综合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学生跟得“晕头转向”。名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则将语文课上成三不像;名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实则因为仅流于外在形式的热闹而使学生在活动之后收获寥寥。语文课程的设置必定有它自身的定位与目的,王尚文先生认为,基础教育开设语文课,是为了提高学生母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亦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独当之任”。可见,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构成自身教学内容的文本语言。

二、语用旨在言语活动

重视文本语言回归后,我们要关注如何对待语言。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对教材文本语言作静态分析,即用讲授法将文章的内容分析(字,词,句,篇)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学生则是伸长脖子,翘首以望,吸吮教师的讲解。如有的教师硬是对《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语句上的层层剥离,作精当细微的分析,忽视文本语言的情境,特别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深沉情感。对语句过于精细的“解剖”,学生早已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未能理解语言的本质不无关系。

语言的功能就在于运用,即“语用”。语言是为交际运用而创设且在运用中体现其功能的。欧洲语言人文主义对语言性质有丰富的阐述:伽达默尔将语言看作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通过语言拥有对世界的“态度”或“观点”;卡西尔更是将人看作是语言这一“符号”动物,语言与人不可分离。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把语言看成精神创造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自始自终也同样需要语言。他认为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有生命力,十分强调语言这一“生命体”与思想感觉整体相联系,充满“理解者的不同情绪和感受”。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限于对教材作静态语言剖析,更不可目无学生,单由教师自我演说,自圆其说;而应让言语“活动”起来,充满课堂。言语活动是语用的实质,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言语是语言的活“源头”,语言存在于言语中,由此引领的语文教学应由教材中心转到言语活动中心。

三、语用贵在对话实践

语文教学不能仅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花样百出,要以言语活动为教学活动根本,以“对话”为言语活动实践方式深入到“语用式”语文教学中。如上《祝福》时,教师不应该一味分析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而要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入文本,与小说人物及退到“幕后”的作者对话。有老师在教学时大胆抛出问题:“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是否认同?找出文中依据加以说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饶有兴趣地阅读文中祥林嫂的情节,揣摩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在阅读、揣摩、感悟中,学生与祥林嫂这一形象进行深刻对话。之后,在师生、生生交流时又进行着另一场对话,对话充满着语文学习的过程。

当代哲学释义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极力反对将语言视为外在于人的工具,他认为语言(即言语)具有“无我性”,即说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与他人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甚至将“对话”作为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我们是一种对话。”哲学释义学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启示是:语言的运用(言语活动)是在对话中实现的,对话是言语活动的展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话理念,体现对话精神。

总之,以对话式的言语活动贯穿语文课堂,必能激活语文教学。师生只有在语用中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成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严久官,浙江省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言语文本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