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批评的当代启示

2015-11-03钟晨晨

青春岁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生态批评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学与生态的关系成为当下学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视角进入生态问题,挖掘生态批评中的价值,对当代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生态批评;崇尚自然;当代启示

一、生态批评的提出及发展

人类的生态意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生态理论成为显学却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生态研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至今已渗透到哲学、人类学、美学、文艺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当然,纵观各个领域的生态理论,争论的焦点均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亦是如此。

“生态批评”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生态批评”从出现至今发展迅速,在许多国家的文学研究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术界对“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界定也众说纷纭,当然,最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发起者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二、生态批评的特征

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对生态批评的定义揭示了生态批评最为关键的特征。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它有其自身独特价值和主要任务,即通过文学这一方式来审视人类文化并进行文化批判,以此来观察和探索人类应该以何种发展方式来思考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正如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沃斯特也明确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研究生态与文化关系的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虽然不能直接推动文化变革,但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是文化变革的前提。”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化批评与其他文化批评类型相比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生态批评具有广阔的理论视野,这也就要求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生态批评需要将文学同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一种多重视野的融会,以丰富其自身的批评实践。其次,“生态批评带有强烈的学科转向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文本形式的研究到内容本体追问的转向;从研究的概念化模式向关注实在性存在的转向;从语言中心的文本解读向生命中心的文本阅读的转向。”此外,生态批评还具有开放性等特征。

三、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生态批评以全球化理论为依托迅速进入中国,很快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生态美学的研究不论是在生态批评理论方面还是在生态批评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鲁枢元2000年出版的《生态文艺学》极具代表性地反映出我国文艺理论研究者建立生态文艺学学科的雄心。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把马克思与文艺生态学结合起来。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以时间为序、分国别考察和评价了欧美生态文学的发展及其成就,是我国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的研究专著。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及其一系列论文等都为我国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针对中国本土的文艺生态资源进行挖掘,将当代生态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文本中的生态观念进行结合,“代表作有王先霈的《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张皓的《生态文艺:21世纪的诗学话题》等。这些文章站在生态批评的新视点上,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至现当代有关生态与文艺的资料,提出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的独到见解。”

生态批评是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批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批评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入生态问题的独特方式,“一方面需要解决文学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层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内在关联。”

四、生态批评的当代启示

生态批评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待文学批评,同时强调生态角度高于审美角度,生态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反思,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代性文化的纠偏。而生态批评作为从文学批评角度进入生态问题的特有方式,对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也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问题,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提高。生态批评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思考人与自然的价值,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1、崇尚自然的生态启示

据统计,自本世纪以来,已经有几千种物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其提前灭绝。当今的人类为了生存向大自然毫无节制地索取,大肆屠杀动物、滥砍滥伐等,严重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其结果也终将是把人类自己逼向死亡的绝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山西临汾,这里的煤矿每年供应5000万公吨煤炭,因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不受限制,还有在我国各地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无一不是人类无视自然生态的恶果。“生态批评要求人们做到:不断削弱骨髓里的贪婪之欲,不借任何冠冕堂皇的目的从事杀戮,不为了任何理由为自己制造杀戮的口实。”因此,我们必须为人类自身敲响警钟,我们知道,人既不是大自然的奴隶,也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朋友;因此,既不能屈从自然,也不能征服自然,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更应积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张岱年先生曾说:“所谓天人调谐,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全面观点。”我们应该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就是这样一种天人关系的全面观点。它既注重生态平衡,又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既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强调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而改造自然,既要反对盲目的、破坏性的利用自然,又要主张在体认和把握天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加以保护性地、永续性地利用自然。

2、拓宽批评理论视阈的学术启示

前面提到,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化批评,“应该放在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中考察,不仅要针对较为正宗的生态题材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精神,并善于总结其文学表达的合适性,将生态意识与文体表达之间的关联与有效途径彰显出来,加强生态文学的创作还要勇于面对经典,进行生态解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养成运用生态视角、生态思维、生态理念来考察文学文化的习惯,加强个案分析,拓宽批评视阈。”视野的拓展将有利于生态批评其自身的发展,理论视野的基础更宽阔,也就更牢不可破。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的生态批评发展兴起的原因,生态批评的发展同样反过来启示我们要加强对生态的保护。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批评理论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一定有智慧、有能力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生态失衡问题,建造一个绿色、生态的自然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 Cheryll Glotfelty & Harold. Fromm, The Ecocrit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The uinversity of Gerogia press, 1996: 6.

[2] 王 诺. 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 文艺研究, 2002,(3).

[3] 王 诺, 宋丽丽, 韦清琦. 生态批评三人谈[J]. 三峡大学学报, 2006,(3).

[4] 李 洁. 生态批评在中国:17年发展综述[J]. 兰州大学学报, 2005,(6).

【作者简介】

钟晨晨,江西新余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生态批评
略论生态批评的三大基本理论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