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应追求真正的对话

2015-11-03孙福丽

文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话阅读语文

孙福丽

内容摘要:对话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如何提升对话品质,实现真正的对话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新教师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有机会对话;2、利用阅读期待,引导文本解读,让学生渴望对话;3、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对话平台,让学生愿意对话;4、选准对话点,构建对话话题,让学生学会对话。

关键词:语文 阅读 课堂教学 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对话难得一见:要么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么对话的内容偏离文本,对话的目标不够明确;还有些对话内容肤浅,或者对话的内容照搬教辅书籍。那么,如何提升对话品质,实现真正的对话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有机会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读者个体的生命存在的某种权利,不能忽视其存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这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意义建构确保了作品的生生不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不能硬套专家对文本的解读,照搬教学参考书的讲解,不能武断地以一家之言、一己之见强行地取代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要淡化文本解读的权威性,把学生当成阅读教学的主体,努力创造、平等的学习氛围,尽量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保护学生构建文本意义的热情,使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利用阅读期待,引导文本解读,让学生渴望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就是读者面对文本时产生的一种期待的心理。这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读者阅读文本之前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的主旨、情节的走向、人物的命运等,在自己内心所理解想象的情景。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一本书、一篇文章时,总是处于一种阅读期待之中。而不同的学生因为其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审美情趣、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期待。不同的阅读期待,又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文本出发,善于为学生创设阅读期待,积极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充分利用学生不同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走入文本,调动学生体验和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对话兴趣,让学生渴望对话。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步步读懂文本的过程,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三.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对话平台,让学生愿意对话。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土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对话话题的调控和引导上,还体现在营造一个利于学生进行高效对话的民主、平等、友善、和谐的学习氛围上,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乐于对话的平台上。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教师必须走出绝对权威的角色,从根本上消除根深蒂固的主宰意识,真正成为平等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并主动参与对话,乐于对话。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才可以畅通交流,真正对话。

四.选准对话点,构建对话话题,让学生学会对话。明确对话话题、恰当的对话点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要使学生想对话、肯对话、会对话,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对话点,选择既有对话价值,又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的对话话题,催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开展对话。对话的话题可以是课前事先准备的,也可以是课堂随机获取的。事先准备的话题是教师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它可以较从容地引导学生展开对话,达到对话目的,实现教学目标。随机获得的话题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这种生成性话题是心灵碰撞的火花,往往比预设的话题更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准确把握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机会,它更容易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学生的兴奋点,燃烧学生的情绪,使课堂高潮迭起,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JKGHC-0332]

(作者单位: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

猜你喜欢

对话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