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成策略
——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为例*
2015-11-03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杨艺红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杨艺红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和达成策略
——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为例*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杨艺红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是初中化学总复习效率提高的关键。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为例,借鉴格朗伦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提法,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探讨了具体课时目标的设计。同时,将课堂设置成“三步曲”:即第一步:实验趣激法引入复习课;第二步,师生学案齐亮相,进行知识的全面梳理;第三步,重视错题集,巩固基础知识。分析了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达成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方法或第一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才不会使制定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每节复习课的“指挥棒”,它决定着整节复习课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实践证明,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初中化学总复习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设计合理的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以外,如何达成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另外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基于长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进行反思,积累一些经验和感想,期望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国际上有很多流派,笔者比较赞赏格朗伦的提法。格朗伦在1978年提出:教学目标应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概括,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目标具体化。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具体表述应关注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对象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用尽可能具体且可以测量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应能反映出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在初中总复习过程中,有些学校采用按教材章节安排复习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是采用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划分的五个一级主题进行专题复习。无论采用什么顺序复习,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总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主题中所列“标准”分化几课时完成,再把一课时的“标准”按照格朗伦方法设计成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标准”有7条,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完成:
1.了解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
2.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
笔者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具体细化表述如下: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说出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能识别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以及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颜色;能描述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认识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几种常见液体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并能用文字描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中这段话说明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在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卷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在考试的知识结构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考点渗透到各种类型题中,若能完成好该专题的复习,无疑为中考打胜仗清除了不少障碍。根据该主题知识结构特点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复习课设置“三步曲”,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
1.第一步:实验趣激法引入复习课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知识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从重难点知识梳理到典型习题剖析及解题方法分析,教师讲得即使非常细致,分析得十分透彻,总结得特别全面,对学生来讲纯理论的复习仍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如何能在复习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能专注并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整节复习课的活动中,有趣的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复习课的实验绝不能是重复平时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索]或[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实验,必须是有趣味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又能与本节复习课的课时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对常规实验进行整合开发,创新设计,做好课前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减少误差的操作细节。
选择的实验:
图1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图1实验装置左侧的现象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顺利完成对空气的成分这一目标知识的梳理,而右侧的异常现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何不能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教师的释疑,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该实验我们还进行了弹性处理,对基础好的班级还进一步讨论右侧的实验装置如何进行改进也能得到和左侧装置一样的实验结论。
【案例2】“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会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选择的实验:化学小魔术“魔水”
图2 化学小魔术“魔水”
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引导学生书写相关的方程式,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
这一环节,虽然仅花了3-5分钟,却是每节课的“课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专注于复习课后面的各个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2.第二步:师生学案齐亮相,进行知识的全面梳理
我们每节复习课课前都会布置学生根据配套复习用书《复习指南》,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对要复习的专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复习学案》,让学生通过三个问题得到一份比较合理的学案:1.“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发学生整理知识;2.“你有什么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问题;3.“我想问老师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学生的《复习学案》对知识的梳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漏,教师也要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精心设计一份较规范、完整《复习学案》,印刷装订成册形成校本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这个环节是每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学生对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每节复习课都充满期待,他们体会了教师的辛勤付出,因此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乐意配合。在此环节中笔者也大胆利用知识基础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来讲解重点知识,教师做好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保持课堂活跃的气氛,同时能让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梳理方法,在课堂上能擦出很多火花,转化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个课堂环节要因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具体调整时间和人数,因此也就要求教师除了备课还要充分地备学生。以下是笔者所在备课组整理归纳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氧气化学性质知识梳理”(表格法)
【案例2】“金属与金属矿物”主题复习(知识结构梳理图)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
3.第三步:重视错题集,巩固基础知识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专题的知识属于事实性知识,其特点是内容庞杂,易学难记。学生平时上新课时热热闹闹地看实验,缺乏深入思考,一些基础知识没有真正地理解透彻,会形成“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考就忘”的现象,在平时的作业、练习、试卷中经常出现一些有代表性的错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错题资源,把它们归类到各复习主题中。在教师对该主题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后,把这些典型的错题展示出来,请学生进行分析和反思,查找做错的原因,做到举一反三。这一环节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全班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特别是那些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通过复习后能清晰地分析出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并且也能在中考第二轮复习中将错题集变成一份珍贵的复习材料。
以上的方法都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以构建主义为指导,围绕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案有效地将知识形成体系,通过分析以往的错题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复习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虽然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及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策略在笔者所在学校才刚刚起步,但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兴趣得到了提升,学生中考化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责任编辑:张贤金)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常规课题“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编号:FJJK15-49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