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患者耐药发生与LKB1 缺失有关 等

2015-11-0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转分化偶联高分子

肺癌患者耐药发生与LKB1 缺失有关我国肺癌研究取得新成果

本刊讯2015 年5 月18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首页报道了中科院研究员季红斌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教授陈海泉带领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LKB1 缺失引起的氧化还原态失衡可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可塑性及对药物的响应。

季红斌与陈海泉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小鼠模拟人类肺癌发病过程,并结合临床样本分析,致力于研究LKB1在肺癌发病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该研究结果诠释了LKB1 在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双刃剑”功能:即早期作为抑癌基因,晚期作为氧化还原/代谢稳态的调控因子;LKB1 缺失引起的氧化还原态失衡会使肺腺癌细胞ROS 异常积累,并促使肺腺癌转分化为肺鳞癌,从而应对代谢应激。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分化影响了肺癌细胞对靶向代谢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提示临床上LKB1 突变的肺腺癌可能通过转分化为肺鳞癌,以逃脱某些靶向肿瘤代谢药物的杀伤。结果提示,临床上发生耐药的肺癌患者,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是否发生改变,从而使医生可以对症下药。

(姚君)

全国首例经腹壁超声引导下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子宫颈癌获得成功

本刊讯2015 年6 月11 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联合超声诊断科、妇产科为一名原发宫颈癌Ⅱa 期患者成功完成192Ir 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放疗。

该患者子宫呈后屈位,宫颈处肿瘤体积较大,同时合并子宫多发肌瘤,施源器导管插入宫腔非常困难。为确保宫腔施源器准确送达肿瘤组织,同时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子宫穿孔危险。肿瘤放疗科、妇科、超声诊断科专家团队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精心准备,决定实施在腹壁超声引导下宫腔内插入施源器治疗。由于采用超声适时引导技术,指导导管进入路径,施源器顺利达到目标位置,同时经过CT 扫描验证,导管位置准确无误,患者成功完成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

据国内外报道,在没有影像引导下,即使是由对宫腔内放置施源器非常熟练的医生操作,也有3%~10%发生子宫穿孔的风险。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学科团队发挥整体技术水平高的优势,联合攻关、勇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

(廖安燕)

抗体-高分子偶联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刊讯2015 年6 月17 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研究组在生物材料学国际顶级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位点选择性原位生成的荧光高分子-抗体偶联物通过信号放大提高对抗原的检测灵敏度》的学术论文,报道了他们在抗体-高分子偶联物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该研究创造性地通过化学生物学和高分子化学手段,位点选择性地从单抗的四个链间双硫键上原位高效生长出荧光高分子,所制备的抗体-高分子偶联物不但较好地保留了抗体的活性,而且通过增加单个抗体所偶联的荧光分子的数量和降低荧光分子间的淬灭,提高了对抗原的检测灵敏度(见附图)。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医学院博士后张立彬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据悉,与传统的抗体-荧光分子偶联物相比,这种抗体-高分子偶联物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倍以上。论文评审人评价道:高卫平研究组成功研发了新一代抗体-高分子偶联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制备出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和抗体-荧光分子偶联物,可分别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和疾病的早期诊断。

附图 位点选择性原位合成抗体-荧光高分子偶联物,用以提高对抗原的检测灵敏度

(华文)

猜你喜欢

转分化偶联高分子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解偶联蛋白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低密度培养条件下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13基因表达的抑制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氮键偶联反应的研究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环氧树脂偶联纳米颗粒制备超疏水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