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走向世界 对内服务健康
2015-11-03赵一帆
本刊记者 赵一帆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谈中医药发展
“中药发展到今天,是有很大进步的,但仅仅是‘自己和自己比’。我国是中药原料出口大国,然而中药产品本身出口却非常有限。韩国、日本等国家,从中国购买了低价原料,做成制剂后,再以数倍价格到国际市场上卖出。我们有责任和使命,要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让中医药走出去。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得好、站得住。我追寻的‘中国梦’,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真正实现中药的国际化,同时让中医药成为服务健康产业的主力军。”在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天津市委副主委刘文伟就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医药走出国门任重道远
刘文伟委员介绍说,2008 年,他深入汶川地震灾区,在救治伤者的过程中,他真切地感觉到,中医药在治疗伤口感染的领域,较西药具有很大优势,这种优势应该就是我们的突破口。他认为,在如此明显的治疗效果下,中医药的国际化似乎不难,但作为一个与西医截然不同的医学分支,这些年来,中医药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国的中药国际化进程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刘文伟委员感叹道:“虽然许多药企做了许多探索,个别药品通过了美国FDA 预审进入临床试验,但世界各国对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疑,导致中药真正走出国门的前景并不乐观。”刘文伟委员认为,“缺乏比较优势”是中药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多种内服中成药治疗病种与相对应的西药相比,在疗效上缺乏比较优势;中成药多为复方,很难像西药那样解释清楚是哪种物质在起作用;欧美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也使中药国际化之路困难重重。
借鉴经验 摸着石头过河
刘文伟委员提出,作为祖国传统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针灸,2010 年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和其相对应西医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简、便、效、廉优势,也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刘文伟委员认为,针灸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一张名片,针灸国际化的经验完全可以被我们借鉴,从而探索出加速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思路和方法。而就目前而言,“中药国际化应从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外用药入手。”刘文伟委员进一步指出:在“慢性难愈合创面”领域,如糖尿病足、压疮、下肢静脉性溃疡和创面感染等病种治疗上,中药外用药与西药外用药相比,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临床疗效直观,干扰因素少,且易于评价。刘文伟建议,中医药国际化的问题应该上升到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高度来考虑。他希望国家把中药外用药国际化纳入“十三五”中医药发展战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药外用药进行研究,如开展与国际标准的对标研究工作,开展慢性难愈合创面领域“煨脓生肌理论”的机理研究,为中药外用药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尽可能在更多的企业中建立国家级中药外用药研发转化基地,实施中药外用药产学研合作。
中医药助力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 本刊记者 赵一帆/摄
刘文伟委员说,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继IT 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具备巨大发展潜力。预计到2020 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8 万亿元,占GDP 比重将达到6.5%,而美国2009 年就已达到17.6%。发展健康产业就是着重于“治未病”,即对慢性病进行有目的的干预,控制影响健康危险因素,而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健康产业的发展可以弥补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不足,对医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文伟委员认为,我国健康产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健康产业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市场秩序缺乏监管,进入门槛低,消费者安全无保障;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不法经营等。
因此,刘文伟委员建议,政府应当组建专门机构统一规划、管理健康产业发展,从国家层面制定发展健康产业的国家战略;全国人大应当推进健康产业立法进程,以法律形式规范健康产业的生产、销售、宣传、服务行为,确保健康产业依法合规运转;各级政府要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完善监督机制,依法严肃查处不法行为,增强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安全感;要建立健康产业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政府进行行业法律规范制定;建立健康产业从业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制定健康产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