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公司的“破”与“立”
2015-11-03王莉
文/本刊记者 王莉
金融租赁公司的“破”与“立”
文/本刊记者 王莉
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的突破,一些金融租赁行业的先行者,已经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39家,行业总资产1.52万亿元,实收资本1260亿元,净利润130.51亿元。行业总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
目前我国金融租赁业务额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产品从传统融资租赁领域不断创新扩展,一些大中型金融租赁公司还通过在自贸区内设立专业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产,实现了业务的国际化运营。
与此同时,为拓宽长期资金的渠道,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多家金融租赁公司运用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等手段,提高公司长期负债的比例,更好地控制和降低了业务风险,并以此大大推动了公司由“债务融资型”向“资产投资型”的发展转型。
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状况,既与融资租赁规模有关,也与租赁渗透率密切相关。在欧美发达国家,租赁渗透率(设备投资中通过租赁方式投入的,占整个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5%~30%;而我国的租赁渗透率仅为5%左右,对社会整体融资的推动力明显不足。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做大规模、快速扩张来增加利润的模式已趋于式微。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的突破,金融租赁公司有探索,亦有困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有一些金融租赁业的先行者,迈出了探索的脚步:或通过回归金融租赁的本源,沿着租赁业务链进行拓展,实现业务的“专业化”要求;或通过服务民生,实现对产品“同质化”的突破;或通过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对发展“空间”的突破。
突破一:以“融物”实现“融资”
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目前国内金融租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这一阶段,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更多关注的是租赁融资本身,经营模式也多以融资租赁方式为主。这在有力地推动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经营风险的聚集。在此情况下,通过更好地发挥租赁的专业属性和本源特点,回归金融租赁的本质,沿着租赁业务链进行拓展,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融资租赁是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中的设备投资活动之间的有机联合。这意味着融资租赁产品不仅能体现融资功能,更能够体现“融物”的本质特色,即以“融物”实现“融资”。由此,厂商租赁与经营租赁业务脱颖而出。与直接租赁、回租等立足于设备产业链上的某一点融资不同,厂商租赁与经营租赁业务不仅能实现融资功能,还能服务于设备的生产销售方与购买使用方,或提供设备管理服务,进而使金融租赁公司从资金提供方的角色向专业的资产管理人转变。
近年,各家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业务和模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工银金融租赁先后开创了保税租赁、出口租赁、转口租赁等服务模式,交银租赁也在厂商租赁及中小企业租赁,以及机船经营租赁业务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对话
L=李如
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2011年交银金融租赁实现了首单经营租赁业务的突破。在当前经营环境下,大力拓展经营租赁业务的意义何在?
附表 2007年首批试点的5家金融租赁公司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出台的有关金融租赁的政策
L:拓展经营租赁业务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由经营租赁业务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与融资租赁业务不同,经营租赁业务主要基于物权,基本不存在本金的信用风险,租金回收仅影响盈利。一旦承租人违约,只需确保及时收回租赁物并再次出租即可。二是经营租赁资产的保值增值性较好,且收益较为稳定,在较长的经营周期中,能够抵御利率波动的影响,获取持续稳定的盈利。三是经营租赁体现了以“融物”为核心的本源和特色,租赁公司不再仅仅作为资金的提供方,而是通过发挥专业化资产配置和余值管理的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L:原有批发模式的厂商租赁业务,高度依赖厂商提供的无条件担保。其优点是,租赁公司只需判断和控制住厂商的风险,有利于做出规模效应;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也碰到了容易受到单个厂商担保能力制约的问题。长远看,如果仅靠一条腿走路,将影响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2013年下半年开始,交银租赁即开始尝试在重卡行业实施厂商租赁零售业务,逐步形成了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在零售模式下,厂商租赁业务将更加突出专业化、精细化特点:一是能够通过公司直接管理和会同经销商审核终端客户、委托银行向承租人账户直接扣收租金等方式,直接掌握终端用户回款。二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增加对租赁物的管控,实现了与厂商在见物回购条件下的合作。三是有助于深化对行业特征、销售环节和终端用户的了解、判断,把握业务的实质性风险,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复制并推广厂商租赁零售模式到客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其他行业。在此基础上,公司也将加快厂商租赁事业部制运营的探索,推动厂商租赁业务朝着更加专业、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突破二:服务民生化解“同质化”
在金融租赁公司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经营环境下,重点业务领域和优质客户也在不断地压缩。所以,金融租赁公司的差异化发展,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前的经营形势和宏观政策。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租赁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指导意见》还对通过加快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支持产业升级,拓宽“三农”、中小微融资渠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科学规划与部署,同时要求提升金融租赁服务水平,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融资租赁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设备投资的渠道优势。较之于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金融租赁也更适合农业项目的需要。
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则通过持续的专业化探索,业务逐步聚焦于飞机、船舶两大特色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和全球航运业重要的参与者。与此同时,民生金融租赁还在细分市场上着力,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运用金融租赁公司独特优势缓解“三农”融资难上进行了探索。
民生金融租赁公司首席分析师赵小川表示,未来租赁企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一是发挥融资租赁的特色,深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定领域,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向民生、“三农”等领域渗透;三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和技术革新,培育新的竞争力,以此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四是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配套服务。
对话
Z=赵小川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Z:相比于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银行信贷等传统融资工具,金融租赁凭借独特的“融物”优势、基于租赁资产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手段以及灵活的产品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中小微企业融资融物,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民生金融租赁为此专门成立了车辆及工程机械设备租赁部,通过供应商租赁、直租等产品,与一汽、北汽、众泰、三一、中联、徐工、柳工、龙股等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累计投放近200亿元,完成租赁合同将近30000笔,为6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设备支持。
Z:通过对租赁物权的控制、管理,租赁公司可以抵补承租人,尤其是“三农”等信用实力相对较低的客户风险。这也被认为是缓解“三农”融资难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民生金融租赁自2012年起开展远洋渔船租赁业务,是唯一一家获得农业部批准进行远洋渔船融资租赁试点的租赁公司。目前公司远洋渔船资产已达150余艘,促进了远洋捕捞装备技术的更新升级,提高了渔业生产力。其中秋刀鱼捕捞船等船型的建造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类似船型的水平,使得一部分中国渔民能够有实力与日本、北欧等发达国家渔民在同等海域作业,支持了中国渔民的远洋梦,为我国海洋渔业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开辟了新途径。
突破三:抓住机遇开拓发展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金融租赁公司开启了新的历史机遇期。
海航资本执行董事长刘小勇在2015年“第二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上指出,中国租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为租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更广大的市场空间;第二,自贸区建设为国际租赁业发展搭建了绿色通道;第三,配套政策体系的完善,助力租赁业全面跨入国际化的新时代。
早在2010年,交银租赁就在上海综合保税区,通过单机单船项目公司(SPV)模式,起步开展飞机和船舶租赁业务。上海自贸区挂牌后,交银租赁又积极把握自贸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最早在自贸区成立了专业子公司。截至2015年9月末,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共设立SPV79家,在自贸区内实现了飞机、船舶租赁业务模式的全覆盖;同时,通过大力推进自贸区业内平台的境外客户租赁业务,实现了境内外客户和业务的全面突破。
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产业优势,也吸引了金融租赁公司进行业务创新。2015年5月,天津自贸区完成首笔跨境联合租赁业务。农银金融租赁与汇众(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购买了海洋工程装备资产,并以融资租赁方式交于境外同一承租人使用,资金用于国内技术领先的“301起重铺管船”项目。业内人士介绍,融资租赁具有便于单个租赁企业控制交易风险、减少资金占用规模、充分发挥不同企业专业领域优势等特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63%,但是经济体量却仅占全球的约29%,并且大部分沿线国家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未来对资金和设备的需求量巨大。这对中国制造业和金融业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5年5月,招银金融租赁首个参与“一带一路”的境外大型设备跨境租赁项目成功落地实施。招银金融租赁公司介绍,此次跨境租赁项目的承租人为国内一家有限公司在越南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其所处的轮胎行业在国内属于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并多次受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不公平对待。通过在越南设立工厂,客户不但能够享受当地较为便宜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规避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也为国内产能过剩行业成功对外输出提供了借鉴。招银金融租赁为此次项目设计了售后回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了低成本美元融资,弥补了客户建厂初期的流动资金缺口。
对话
S=史永赳
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
S:该项目是招银租赁重点储备的大型设备跨境租赁业务。我们与客户的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但是由于对越南的政治情况、税务政策和法律环境等信息的了解相对有限,项目在操作上尚存在较多障碍。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项目风险,我们积极向中信保、澳新银行以及多家律所取经学习,研究其前期越南项目的交易结构和法律文本,以期探索适合我公司的项目操作方式。目前,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的跨境租赁产品主要以“内到外”模式为主,即从境内采购设备租到境外。这种“内到外”的金融租赁模式,服务于国内大型设备出口型企业和境外的项目参与方,聚焦于国内技术相对成熟的设备和产能过剩需要向国际输出的设备,如电信、电力、铁路机车、水泥生产线和建筑设备等。
S:大型设备跨境租赁业务设立的初衷是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融资支持。对于客户来讲,跨境租赁业务有以下特点:首先,融资租赁主要是以生产设备为载体,而此类设备一般不易作为抵押品从银行获得贷款融资,即使银行认可,融资比例也较低;而我们作为专业针对设备租赁的金融机构,则可以提供最高相当于生产设备净值95%的融资。其次,我们为客户提供的通常都是期限较长的融资租赁,能够大大降低客户在还款期限内的还款压力,并有助于客户优化其现金流。再者,我们的融资可以根据客户的生产特点在还款期内为其安排灵活的还款方式,这对于行业周期较为明显或者在建厂初期现金流较为紧张的客户尤为有利。
我们认为,跨境租赁这项业务最主要的设计要求是保证在交易过程中的“中国元素”。这里的“中国元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租赁物方面,要求交易中所涉及的大部分租赁物必须是中国制造并由中国对外出口。我们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发现:有一些产品(比如水泥、钢铁、船舶、工程设备等),在国内由于前期产业布局的原因目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但是这些产品在国外却拥有巨大市场,并且中国企业在部分细分行业还拥有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因此,这方面的“中国元素”就是要求我们的跨境租赁产品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提升其海外的销售,支持中国装备的出口。二是承租人方面,要求承租人是中国公司在境外的附属机构。一般而言,此类企业或为了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或为了避免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亦或为了获取某种自然资源而到境外投资建厂。这类企业一般都处于境外的欠发达地区,融资成本较高,且主要通过项目贷款来完成,而这类融资一般审批期限较长,条件也非常苛刻。我们提供的跨境租赁就是要为这些企业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