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挖掘学生的哲学思维

2015-11-02张述军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教法提问

张述军

摘 要:哲学因其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巧设悬念、以“疑”激思,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想的火花;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教法、以“法”引思;三是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适当提问、以“问”导思;四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趣结合、以“趣”启思;五是课堂上的时政新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入时政、以“新”催思;六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素质过硬、以“哑”促思。

关键词:巧设悬念;创新教法;提问;启思

哲学因其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解决这一难题。

一、巧设悬念,以“疑”激思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无疑无思无获、小疑小思小获、大疑大思大获。”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想的火花。

在哲学教学中巧设疑问,于无疑处设疑,能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学生解决了疑问后,就会产生成功的快感,而这一种情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譬如,笔者讲“按客观规律办事”时,问学生:“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是规律吗?红灯停、绿灯行是规律吗?法律、法规是规律吗?”问题一提出,犹如平静的水面投了一颗石子,顿时激起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这种适时的“引而不发”,在不经意间拨动了学生求知的心弦。

二、创新教法,以“法”引思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在哲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清各个概念、原理、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原理,在实践中能运用自如,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要不断地创新教法。譬如,就课堂导入来说,可以采用一首歌、一个热门话题来引入新课,亦可采用典故、哲理故事、寓言、漫画等材料来引入,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哲理。

三、适当提问,以“问”导思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提问可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心扉;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情趣,进而萌发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较好地进入课堂教学。

譬如,笔者讲“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举例“牵牛要牵牛鼻子,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等,设问:“上述各俗语反映了什么哲理?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同吗?若不同,表现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比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达到目的。这种适当提问的教法加之以必要的启发,无形中引导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情趣结合,以“趣”启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创设一种情境,并配之以适当的语言,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共鸣和震撼,从而掌握概念、理解原理,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譬如,笔者讲“矛盾的特殊性”时,用多媒体展示了《瓜农的顿悟》——夏日的中午,一位瓜农躺在一棵巨大的山楂树的浓阴下乘凉。他看着面前绿油油的西瓜地埋怨起来:“老天真是不公平,这么粗的山楂树,只结了很小很小的果子。而一根细细的西瓜蔓,竟结了三四个篓筐大小的瓜。”一阵风吹来,一颗被虫蛀了的山楂从树上落了下来,恰好砸在他的脑门上,他揉揉脑门顿悟过来:“多亏了老天不公平,如果树上结了西瓜般大小的山楂,那后果就不堪想象了!”

据此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山楂、西瓜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其明白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轻松自然地引入矛盾的特殊性。

五、引入时政,以“新”催思

时政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课堂上若能及时地插入时政新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譬如,笔者讲“人生观、价值观”时,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了解先进人物事迹及价值选择,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讲“集体主义”时,联系“双百人物”先进事迹。以上做法既能激发学生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以“新”催思。

六、素质过硬,以“哑”促思

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熟悉教材及时政热点,还要能高度驾驭教材,机智灵活地处理教材,不断捕捉学生的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及安排,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此外,要关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师生之间形成可以信赖的关系,这种信赖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达到以“哑”促思。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兴奋点,并非一种单纯的技艺问题,而是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深挚的关爱。正如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关爱学生。”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付出,肯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猜你喜欢

创新教法提问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引导学生快乐作文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改革创新教学教法,打造高效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