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的探究

2015-11-02董树兴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多样性拓展学习习惯

董树兴

摘 要:自主性学习是对探索知识的重视,看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并且自主性学习将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表现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会学习为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正确学习方法的塑造,以及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为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围绕此提出了几点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多样性;拓展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习惯,它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学习理念和习惯。如何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以学生学习天性为基础,接受学生个体差异和关注个人需求,立足于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让教学少一点“唠叨”和指导,多一些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生成能力的培养。让整个学习过程由“外在指导”变成“自控学习”,是整篇文章教学方法的关键思想。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

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在小学学习阶段表现得更加明显。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一些有趣味性和有意义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这些话题最好是可以直观表现出来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过于抽象的表达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但是因为数学是抽象性的学科,需要老师通过环境塑造或是借助教学工具、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描述,让学生去感知数学知识,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才可以灵活应用。学生通过这些初步的理解会建立一定的学习信心,能够融入和谐的教学环境当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除此之外,构建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的民主关系是师生平等交流的关键,也是和谐课堂的最直接的体现。老师要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威严者的姿态,以亲近的话语和肢体动作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关系平等化,学生才能积极和老师互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挖掘自主性学习的动力。而且学生容易在自由的讨论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受到尊重和重视之后他们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愉悦,教学中才会有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更能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就更愿意在课下积极去探索数学知识,完成对其的深入理解,更能培养他们对数学的乐趣,这是非常宝贵的。

二、运用积极教学语言,提高自主性学习信心

积极的教学语言主要表现在老师的讲课语言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上,是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关键。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对他们来说是“权威”,老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甚至是每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提高。相反,如果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应,那么学生往往是会很失望地怀疑自己。其实积极的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习惯,对学生是一种精神的培养,虽然它不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却可以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不能过于苛刻和严厉,要用鼓励的话去给学生信心。比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给予信任的眼神;学生在取得一定的学习成绩时,老师要积极表扬;学生在出现错误时,老师也要表示理解。只有这些积极正面的教学语言,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更加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我的一些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只是对自己不信任,甚至在同样的情况下,会把别人错误的答案认为是正确的,而否定了自己的正确答案。这样的心理是非常不利于自主性学习习惯培养的,老师要给他们平等的舞台,不能过早地定义“好学生”和“学困生”。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自主性学习需求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不相同,虽然在自主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老师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最好的学习办法,但是并不代表就要“千篇一律”。因为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相反尊重个体差异、提出个体差异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的学习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会更加喜欢通过动手来理解知识,而有的则是通过对课本的不断理解或是习题的不断练习。所以并不是说先实践后理解好,也不是先理解后实践更优,而是哪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

四、重视学生体验过程,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习过程和结果相比,学习过程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在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收获比结果更加重要的东西。而自主性学习就是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只有经历这个状态,才能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补充和提高自我。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体验过程,主要体现在习题上的自我纠错、反思上。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习题的时候,要以课本为中心,但是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题目。并且在设计时,要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一些题目由简单的计算变成根据实际情况列式子,或者是根据生活经验去得到答案。当然老师在设计习题上,也可以降低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题目。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有意识培养学生“编造”题目的能力,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应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检测的能力,这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品质。如果学生不能完全自己设计,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改编,使其更容易理解,更贴近学生的内心。学生在设计题目中出现了错误,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纠正,先表扬想法,再指出逻辑的错误。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做自己的题目,或是别人的题目,然后再自己进行纠正。学生经过这样设计和纠错的过程,会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更好地消化知识。而且他们也能很自觉地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自己对自己进行检查。通过习题了解到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就是对自己的反思了。反思是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漏洞的总结,然后做及时的纠正和弥补,而且反思过程也有利于将旧的知识带入新的知识体系当中,像建筑高楼一样,层层堆积,才能更加稳固。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而是要进行引导,让他们去体验这个过程的快乐。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习题和结果进行反思,感受再次创造的快乐。例如,针对某一数学问题不只有一种解决办法,经过讨论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几种方法,并且选出最优方案或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会更加完善,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老师做好辅导的工作,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用快乐的心态去学习、用认真的心态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教育的一个改革。

参考文献:

[1]凌翠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界,2010(19).

[2]田雅琴.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探微[J].小学数学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多样性拓展学习习惯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