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5-11-02黄婧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幼儿教学幼小衔接行为习惯

黄婧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是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阶段,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小学化教学”现象的产生,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整改,让幼儿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时,要进行综合全面的思考,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过渡时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行为习惯;幼儿教学

幼儿园时期,孩子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和练习,同时也是孩子最为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时期,幼儿园时期是孩子进行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对于幼小衔接的这一问题,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调整孩子的状态,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这就需要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进行一个更为有效和密切的结合,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教学中幼小衔接教学,以及使两者得以平稳过渡的教学方式。

一、幼小衔接的介绍

1.幼小衔接教学的作用

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有一个更好的过渡,这个教育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能够从一个小孩子的身份向一个小学生的身份转变,需要孩子更加独立、自信地面对小学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都和以前有了更多的不同,而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会让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幼儿园教学中对于幼小衔接的教学,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兴趣,通过让孩子进行小学生活的预先体验,使孩子在真正地进入小学生活时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融入新的学习生活。

2.幼小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学的进行,要注意教学尺度的把握,要将幼儿教学理念与幼小衔接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都更加适应这一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教育方式趋于“小学化”。要知道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适应。但是许多幼儿教师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提前学习”,在平时的幼小衔接教学中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家长的期待上,也就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这就会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课,让幼儿教学趋于小学化。

(2)课堂趋于“小学化”。为了让孩子提前感受小学学习氛围,教师会采用小学的上课时间对孩子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会引入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前面讲,孩子在下面听的模式,但是往往会过于死板、无趣,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些都会让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会出现对小学生活的厌倦和抵触心理。

(3)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小衔接阶段,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但是在幼小衔接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师关注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这就会忽略孩子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的局部性、片面化,并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中。

二、幼小衔接中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1.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也缺乏一定的专注力,这对幼儿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但是教师也只有抓住这一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游戏教学是幼儿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师在进行衔接教学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应用,旨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在游戏中影响孩子的言行和想法。例如,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沟通,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孩子得到锻炼。首先,教师可以向孩子展示一张图片,可以是一个童话故事,也可以是动物等等,孩子在描述时,不能提这个图片涉及的事物,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语言去表达,这会培养孩子说话的条理性,让孩子能够有清晰的逻辑思维,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地让孩子融入这个氛围中,使孩子的言行得到锻炼。

2.关注细节,尊重个体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日常言行进行指导,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例如,有的孩子缺乏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指导,慢慢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也都不一样,比如在教画画时,有的孩子习惯在课上完成,有的孩子则习惯在课下完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也要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不对的地方给予指导,不同的地方给予尊重。

总之,教师在幼小衔接教学中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掌握,使孩子能够有更为充分的准备进行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尤其是对孩子行为习惯方面,既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也要对孩子的方式给予尊重。

参考文献:

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J].福建周刊,2008(01).

猜你喜欢

幼儿教学幼小衔接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