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同步演进
2015-11-02李嘉
李嘉
[摘要]生活方式造就了居室的空间形态,居室空间反过来作用于生活方式。结合传统居住建筑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步演进,针对当今家装设计“重形式不重生活”的现状,提出了“居室设计乃生活方式的设计”的观点。
[关键词]居室 生活方式 设计
自古以来,居室空间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物化形态的结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风俗、信仰、思想和行为模式,而建筑就是这些独特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尤其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居室建筑。家装市场的持续火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设计总体水平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市场的大幅发展仍嫌不够,形式的猎奇时常与生活的使用脱节,究其原因,是设计者忽略了与空间形态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方式的关注是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点着眼,是设计的前提和最终的目标。
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居室建筑的空间格局、装饰风格以及一切室内家具、用具、设施等等,都为生活活动提供了空间条件,人是生活活动的主体,人在居室里的所有活动是生活活动形式——即空间条件、人、以及生活活动形式——三者在居室空间组成了完整的生活方式。设计师对生活方式的关注和研究,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居室设计实乃关乎生活方式的设计。
一、传统生活方式造就的居窒空间
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儒家礼制为根本意识形态,守中对称的居住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数代同堂、长幼尊卑的家族制度。庭院是古人理想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古代的家又称为“家园”,今天我们很多新建小区也喜欢用“某某家园”来称呼,回应了中国人骨子里普遍存在的文化心态。
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具有向心性、封闭性和轴线对称的特征。传统家庭的长者居正房,其它所有空间元素均以其为中心,产生一种向心力和亲和力。此建筑布局体现了生活方式的“守中”特性,其内向和封闭的结构特征也促使人们形成内聚或内敛的文化心理。守轴线向纵深延伸的合院建筑,从家庭结构上来说,与父子相承的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族形态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居室建筑的结构形态与生活方式中生活活动主体的结构形态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说古代居室建筑反映的是儒家礼制,那么古典园林则反映了道家思想的艺术人生观。明代计成的园林著作《园冶》,贯穿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彰显了古代生态伦理观,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描绘了幸福的后花园。计成的“安闲莫管稻粱谋”,正是享受白然生态美,以棋琴书画为伴的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写照。那时的善于玩味生活,讲究生活质量,把满足个人生活欲望和精神需求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与今天在物质充斥的时代,人们对居所的追求何其相似。从传统住宅可以看出,生活方式与居室空间是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的。
二、当代生活方式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人城市生活,在全球化影响下,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结构、消费方式、交往方式以及闲暇生活等方面都对居室产生了巨大影响。
生活活动主体即家庭成员结构首先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以核心家庭占绝大多数的新的格局。所谓核心家庭,即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此外,单身和丁克家庭(即没有孩子的夫妻家庭)也越来越多。传统大家庭分裂为多个小家庭,以合院为基础的住宅已不适合现代家庭居住,越来越紧张的城市用地也不允许继续发展合院住宅。30年来大量产出的住宅大多是为核心家庭准备的二居室、三居室。2006年国家出台了规定,新建楼盘当中建筑面积不大于90平方米的单元数目在所有单元当中所占比例不能小于70%,是针对我国现在城市家庭结构现状而提出的。90平米居住单元结构一般为一厅一卫两室(或三室),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一家三口的居室格局。
生活活动主体决定了居室的基本模式,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自己理想的居所,或追求空间的趣味变化,或追求装饰的风格样式,以最大化提高生活活动条件的品质,家装设计行业应运而生。作为设计师,一定要明白,生活活动条件的创造,是为人进行各种生活活动形式服务的,背离了这个原则,再“好看”的设计也是失败的。
当今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生活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闲暇生活直接体现着生活水平和质量,很大程度上人们通过追求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高质量的闲暇生活,来提升人生境界的积极意识。网络社会提供了足不出户能与世界交往的条件,人们在家休闲的时间和内容增多,从而对生活活动条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居室形成以客厅、书房为主的休闲区域,有条件的还设置专门的视听室、健身室、娱乐室等。休闲空间的设计,最能体现户主的喜好、阅历、修养、文化素质,这也是居室设计中最能体现出个性化的地方,往往成为设计点。然而在资讯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可参考信息,设计师不能一上来就从浩瀚的资料堆下手,这样势必容易陷入形式的束缚;也不应该拿着“装修菜单”让业主“点菜”,这样看似让业主做主,实则抹杀个性。
三、关注生活方式提高设计水平
国内房地产市场十几年来大致经历了营销专家所总结的从“卖房子”到“卖家”,再到“卖社区环境”,最终演化为“卖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与竞争轨迹,说明了生活方式从更直接的方式上被强调和被人认同。家装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居住环境上有了新的觉醒,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大家盲从地选择“欧陆经典”、“北美风情”、“新古典主义”、“巴洛克”等等,其实也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只不过在大众消费潮流中很容易被媒体宣传所左右,从而失去辨别自己真实需要和判断的能力,业主和设计师都很少从生活方式角度来规划居住空间,为装饰牺牲功能的情况比比皆是,往往造成人住后的不尽人意,造成生活的极其不方便。这些现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住房改善出现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生活方式与居室设计形态之间,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居室的空间形态,另一方面居室室内设计又规范着人的行为,从而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开敞厨房的兴起,给中国人的饮食和烹饪习惯提出了挑战,让很多人逐渐意识到传统烹饪的油烟不利于身体健康,从而由“吃口味”发展到对“吃健康”的觉悟。
对生活方式的关注,是人文关怀在设计中的具体体现,是居住空间最深层的、最人性的终极意义。居室应体现人的生存价值与理想,有利于人的存在并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是最高原则,给居室空间的文化特性和技术功能指明了方向。设计师首先要深入调研,了解业主的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结构、生活习惯、心理需求、职业特点、文化层次、经济投入、功能要求、对色彩造型的喜好等等,做好设计定位,反复推敲,安排好空间功能配置。不光要有好的整体设计、功能规划,从色彩到造型到照明设计都必须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具有好的细部设计才会使业主感受到体贴入微的关怀。居室设计中,不仅要对成年人的需求体贴入微,而且还要在细节中体现出对所有家庭成员的照顾,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和消费心理。
对生活方式的关注,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设计中的具体实施,让低碳生活与绿色建筑通过优化的设计成为未来的方向。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的大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城市上空的PM值,居室室内也同样存在危险因素——破坏身心健康的挥发性有害气体及微粒。室内设计中大量使用挥发性合成材料、为保存能量而减少空气流通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致危原因。设计师需通晓材料性能,选择环保材料并尽量减少现场的多次加工,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以减少能耗,利用风、日光、水、泥土等自然的元素,美化景观,却不破坏生活环境。这样,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在各个层面与自然相和谐,而这才合乎人类的智慧。
对生活方式的关注,是要用艺术的手法来使我们理解生活,看到生活的意义,阐释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本身和其周围生活的关系,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本质。但是尽管艺术和生活不可分割,但他们不是同一件事,试图用艺术取代生活是错误的,需回到一种既尊重和突出艺术,又尊重和突出生活的思想认识上来,只有生活的物质需要和艺术的精神愉悦都得到满足,才能提高生活的品质。很多家装设计师执着于追求形式的新奇,这不是艺术,一味地追求视觉刺激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缺乏人文关怀的居住空间设计必遭唾弃和淘汰。居室承载了人最基本的生活,吃喝拉撒、读书休息需要不同的功能平台,深入研究各功能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组织方法,并施以艺术的手法,找到与众不同的精彩部分,这才是居室设计的要领。
居室是生活活动条件的具体物质形态,而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进步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大背景,都是生活活动条件。单从科技发展这点来说,已经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增添了无尽的色彩,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活动形式,数字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更为清晰的视频,自动化与智能化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家庭,生态环保材料不断地被开发利用……现代科技的运用为居室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条件。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对科技创新保有敏感的关注,因为这是改变、优化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关注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进而才能提高居室设计的品质。
支撑传统生活方式的实质内容已经不可逆转地逝去了。现代性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外在性与内在性之间日渐增强的相互联系,一端是全球化的影响力,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趋同;另一端是个人的调适,竭力保持个性。如果传统越来越失去它的控制力,个人就越来越被迫在不同的选项中权衡生活方式的选择。文化早已渗透在生活方式之中,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注重环境效应的“风水”思想,仍然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智慧。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不在于形式的模仿,对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关注,才是居室设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