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雕塑作品传递国家价值和民族精神
2015-11-02张宇庆夏海州
张宇庆+夏海州
邹锋,1968年8月出生,安徽人,1997年9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民革北京工业大学支部主委,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
从2013年入秋开始,一直到2015年,邹锋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团队不停地忙碌着,从“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伟大的贡献”专题展设计,到“红旗渠纪念馆新馆”的雕塑群设计;从“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新馆”雕塑创作,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台湾人民抗日专题展厅的中厅壁画设计,他和这支设计团队,穿越不同的时空岁月,在历史中萃取和凝练不同时期的国家价值和民族精神,并用自己的艺术创造,使之继续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历史中萃取永恒的国家价值
2014年的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习近平总书记神情庄重,迈步走上台阶,来到“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前。一名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和一名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在两名少年儿童陪伴下也走到雕塑前。习近平总书记按下启动按钮,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
“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创作历时半年,经过50余次的修改,以“大音希声”的意境,通过简洁、内敛的形式,平静地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国家价值。雕塑由“独立自由勋章”浮雕和中、英文及装饰纹样组成,材质为锻铜贴金,长4米、宽3.2米。金色的勋章和紫铜锻造的基座,雕塑的东、西、南三面有和平鸽与水流的装饰纹样,北侧一面则是中国、英国、日本三国文字对独立自由勋章的解读。作为纪念活动的主体标志,“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将永久存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场的二级平台上。
作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的项目主持,邹锋说,国家价值是一个国家国民所共同持有的、支持国民精神的主要价值观。“独立自由勋章”雕塑设计,就是从历史中萃取提炼出这种价值,使之成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作品中传递豪迈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前夕,邹锋带领他的设计团队完成了“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的展陈设计。
2014年9月3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台湾人民抗日专题展厅的中厅壁画设计中,为了体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山水相连,同源共流”的主题思想,邹锋和他的团队经历了艰辛的艺术创作过程:如何把政治、历史、文化等各因素浓缩聚积于艺术作品中,使艺术作品更加符号化、单纯、简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邹锋在雕塑创作的道路上又完成了一幅力作。
在 “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创作“见证历史—于文瑞”这一作品时,邹锋在充分研究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一改艺术作品夸张变形的表现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时刻。当时,身为宪兵的于文瑞就在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上,是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在邹锋创作的雕塑中,老兵于文瑞一边看着背景墙上循环播放的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纪录片和历史图片,一边用生动的表情告诉参观者,“那时的感觉真是扬眉吐气啊!”邹锋创作的“见证历史—于文瑞”就是告诉世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感受到“中国人民胜利了”的喜悦。
不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国家公祭馆,在河南省林县红旗渠纪念馆新馆,巨型浮雕两座、大型圆雕七组、人物个体形象51个,也是由邹锋以及他的创作团队完成的。为了真实地反映当年红旗渠建设的场景。邹锋经过数十次的认证研讨,多次到红旗渠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群众,老百姓提出了这样的顾虑:如果雕塑出来的人物、劳动工具大家都不认识或者在实际开渠时都不是现实中真正用过的工具,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又怎么来体现当年开拓者那种踏实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呢?正是这种意见和担心,激发了邹锋创作的新思路,他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重现了当年真实的情景,小到一件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都向参与修渠的老人们请教,对创作样稿不厌其烦地修改,让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当年现实生活的展现。活生生的场景让每位参观者仿佛回到了红旗渠当年艰苦而火热的生活中。邹锋通过自己精湛的艺术造诣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来。2015年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到河南省调研。在红旗渠纪念馆里,当讲解员情不自禁地唱起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时,王岐山也和着铿锵豪迈的旋律深情咏唱。
在不断进取中雕塑时代精品
邹锋的雕塑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部级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创作的《五彩羽毛》被选为奥运会羽毛球馆主题雕塑。2014年,他为青海地震灾区创作了“青海玉树地震纪念馆”主题雕塑,以及燕郊潮白河公园主题雕塑等大型公共艺术项目设计。
从1991年建党七十周年创作抗战题材雕塑《仇娃参军》,到1994年为泾县烈士陵园创作的雕塑《皖南事变纪念碑》,到1999年创作的以皖西革命为题材的《六霍起义纪念碑》,再到建党八十周年创作的《青春如歌》,邹锋一直潜心研究革命历史题材的雕塑创作,不断地从历史中挖掘创作题材,通过雕塑传递民族精神和国家价值观。
近年来,邹锋不断有新作问世,并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塑造“雁栖湖·国际会都”的国际品牌形象,2015年3月邹锋带领他的团队,根据怀柔国际会议中心的定位、雁栖湖的绿色生态环境,把日出东方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核心元素,与国家倡导绿色生态的理念糅合在一起,精心设计了“雁栖湖·国际会都”的LOGO。经过公众征集、特邀征集、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等环节,邹锋教授设计的作品最终被选定为“雁栖湖·国际会都”的LOGO。
在艺术创作和设计的道路上,邹锋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具有中国艺术特质的、新的创作形式和科技展现方式,不断尝试把这些形式应用到国家重大题材的设计项目中。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邹锋积极参与首都和朝阳区的社会建设。同时,他经常走入社区收集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以提案和建议案的方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作为党外代表人士,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不断用雕塑作品向社会展示其艺术成果,奉献社会、服务大众,并用其艺术成果传递出所包涵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中国教育报》《齐鲁晚报》《法制晚报》《团结报》等媒体对邹锋做过专访,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青年网、中新网、凤凰网、中国网等网络媒体都曾作过报道,其作品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为首都文化事业发展和党的宣传工作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张宇庆,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夏海州,北京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