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

2015-11-02刘禹含金保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理工科问卷研究生

刘禹含+金保华

摘 要: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专业投入行为,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较低,究其原因,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结构、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其专业认同水平。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高校;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高校研究生规模日益扩大,其培养质量日趋成为高等教育的焦点问题。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学习投入行为,进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近年来,研究生专业认同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当前相关研究中,针对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众所周知,提高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地方理工科高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但可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地方理工科高校的科学健康发展。有鉴于此,调查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现状,探寻其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对于提高其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

为了解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现状,探寻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本研究围绕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设计了“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以专业认同现状、影响因素、改进措施等问题为主要切入点进行调查,其中专业认同现状调查题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三个维度,该部分题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其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说明其专业认同水平越低。

2.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是信度检验。“信度是指测量工具在测量它所测量的对象中的一致性。”[1]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法和分半法来鉴别问卷的信度,由表一可以看出,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系数均在 0.57 以上,说明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作为测量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二是效度检验。效度“即一种测量手段达到测量目的的程度”,[2]可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初稿是经过大量查阅、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访谈调查结果编制而成的。在问卷初步编制完成后,交由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审阅,并在其指导下对问卷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问卷良好的内容效度。此外,为保证较好的结构效度,各个因素之间应当呈中度相关。本研究专业认同各维度间及各维度与专业认同总分的相关系数如表二所示。可以看出,专业认同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 0.249~0.622之间,呈低度和中度相关,说明问卷中专业认同各维度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维度与专业认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556~0.883 之间,达到了中度和高度相关,说明问卷中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较好地反映了问卷所要测试的内容,问卷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研究对象及问卷发放情况

本调查以G大学(地方理工科高校)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向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研究生发放问卷160份,向理工科相关专业研究生发放问卷80份,共计240份。回收238份,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为97.5%。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处理。样本分布情况如表三所示。

分析与结论

1.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低于理工科研究生

为说明地方理工科高校中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与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的差异,本研究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专业进行分类,齐性检验sig值为0.953,证明两组之间同质,可进行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P值为0.020(P<0.05),说明两组专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对比不同专业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平均分发现,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平均分都略高于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说明在地方理工科高校中,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比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高。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不同专业研究生在专业认同总体及各个维度上的分布情况,按照数据分布将专业认同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组。其中得分小于等于3分为低水平组,得分在3分~ 4分之间为中水平组,得分大于4分为高水平组。数据显示:不管是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还是专业认同各个维度上,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在中低水平组的比例均高于理工科研究生,而在高水平组中,其比例低于理工科研究生,进一步说明了在地方理工科高校中,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比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低。

2.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跨专业考生多,获得学历证明和缓解就业压力为主要读研动机。由统计数据可知,理工科研究生跨专业学生比例为25%,而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中跨专业学生比例高达53%,远远高于理工科。将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按照跨专业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P值为0.033,说明两组之间专业认同水平差异显著(P<0.05),跨专业组专业认同平均值为3.43分,而不跨专业组的专业认同平均值为3.61分,可见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的读研原因可知,选择读研是为了“获得更高学历,便于就业”选项的人数比例高达74.8%,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选择攻读研究生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没有做好工作准备,以读研作为过渡”的学生也占到了26.4%。这表明:该相关专业研究生读研的重要原因是缓解就业压力和为以后就业准备更好的学历证明。33.3%的学生因“容易考取”而选择了其目前所学专业,并且其在就读前,对本校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比较低。

从攻读研究生和专业选择的动机方面看,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认同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很多研究生在所学专业的选择上并非完全出于自身兴趣爱好,更多的是基于缓解就业压力等目的而作出的选择。这部分研究生更看重的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而不是所学专业。另外,与理工科专业相比,人文社会学科对报考者的专业背景要求相对较低,较容易考取,地方理工科高校中的人文社会学科因一般并非本校重点专业,竞争压力较师范院校或一些人文社会学科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院校更小,也是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中跨专业考生较多且就读前对该专业了解程度低的原因之一。

二是对专业建设水平满意度一般,导师因素对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较大。将专业建设水平相关题目的选项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赋值2分~ 5分,理论中值为3.5分。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对其所在专业建设水平评分的均值仅为3.56分,略高于理论中值,表明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对其所在专业的建设水平满意度一般,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及科研条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将专业建设水平与专业认同水平做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P在0.01水平上的相关,说明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如果研究生所在专业建设水平较高,则会对其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其提高专业认同,增加专业投入行为;如果研究生所学专业建设水平较低,则可能对其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从而使其学习热情减退,专业认同感降低。可见,专业建设水平是影响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之一。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导师因素对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影响较大。学生与导师的互动情况与学生专业认同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即学生与导师交流越频繁,参与导师课题并从中得到的指导越多,则其专业认同感越高。事实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都会对研究生的专业认同产生影响,导师的工作热情、其自身对专业的态度和对专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等也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外,在研究生阶段,科研活动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并且能够在科研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得到导师的认同,则会增强研究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认同感也会随之提高。对比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与理工科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并从中得到指导的情况可见,理工科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并从中得到收获的比例高达87%,而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仅为70%,说明相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理工科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更多,并从中得到了导师更多的指导,从而使其专业认同感也得到了提升。

三是校方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有待提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受重视程度以及校方对该专业的支持行为与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在0.01水平上),且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与理工科研究生两组间,在上述三个因素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从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总体水平(上述三个因素的平均值)上看,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与学校支持该专业发展的力度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对人文社会学科的支持水平均值为3.11分,低于理工科的均值3.88分,表明地方理工科高校对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专业发展的支持水平不高,人文社会学科在地方理工科高校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了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情况严重可能会使研究生出现边缘化的倾向,对自我产生怀疑,自我效能感降低,对专业的认同感自然也随之降低。可见,在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问题上,学校环境因素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是社会环境影响主要体现于该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所处的水平和就业前景两个方面。将社会环境因素与专业认同水平做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见,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如果社会对该专业的评价较为积极正面,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则在校研究生也会受到鼓励,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学习和相关实践上;如果社会对该专业的评价较为消极负面,专业就业前景堪忧,则会对在校研究生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使其专业认同感降低,甚至厌弃自己的专业。从问卷所得数据来看,地方理工科高校中理工科相关专业发展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的占52%,而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仅为20%,远远低于理工科,表明地方理工科高校中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排名较靠后,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前景方面,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中,认为其所在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仅为17%,而理工科则高达55%,差距很大,表明地方理工科高校中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堪忧,社会认可水平低。

提升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度不高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该群体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于研究生个体的未来发展和地方理工科高校提高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完善课程结构,明确专业定位

针对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中跨专业学生较多的情况,在其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首先应确保开设能涵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必修课程,以保证该专业研究生全面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合理完善选修课程结构,让研究生可以在全面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发展前沿动态,使学生全面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学习和探索行为的产生,提高专业认同感。同时,研究生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明确专业定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专业定位和未来职业前景,也有助于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未来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提高专业认同。

2.扩大专业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是影响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专业认同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从社会环境方面考虑,目前社会上对于地方理工科高校中人文社会学科现状和发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相关专业的认可程度有待提高。基于此,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可采取扩大宣传的措施,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专业建设的信息,使社会对该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可以给考生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报考、错选专业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对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作出客观的评价,并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对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认同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学校环境考虑,虽然地方理工科高校中理工科是强势专业,具有更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培养高质量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人才对于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校方可有意识地提高对人文社会学科各专业的重视程度,鼓励其快速发展,在各方面为其发展提供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尤其是学校人文环境,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及时、正面的评价,是激励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研究生努力学习、研究,提高其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从研究生个体而言,也应多关注外界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评价,客观看待各种评价,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认同水平。

3.加强专业建设,紧密师生交流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人才,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获得积极正面的社会评价,得到社会和校内其他专业的认可,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是重中之重,专业实力水平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从学校方面而言,学校应鼓励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开展各种科研和实践活动,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注重师资的引进。学校的支持是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也有利于其专业师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避免边缘化倾向。从人文社会学科各专业教师方面而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科研和教学实践活动,对专业研究抱有热情,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增加学生的专业投入行为,使其产生专业归属感。另外,师生间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研究内容和进程。导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量的科研任务,在指导过程中逐步培养研究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研究能力,也是提高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从学生层面来讲,积极与导师沟通,主动参加教学和专业科研活动,也可以在所学专业的建设方面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身专业认同水平。

4.丰富实践活动,锻炼专业能力

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环境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结合实践,在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另外,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明确专业定位,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而提高学习热情和专业学习投入行为,促进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因此,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不论对提高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相关专业实力水平,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还是对提高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认同,进而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度规划项目“首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13JYB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2][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59,361.

[3]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胡涤非,陈海勇,孙亚莉.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理工科问卷研究生
不理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