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有效沟通的五个原则
2015-11-02杨丽玲
杨丽玲
作为班主任,必须同家长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在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下五个原则,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
平等、尊重原则。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第一个原则应该是平等、尊重。本着这样的原则,不管是通过面谈、电话还是其他方式同家长沟通,班主任都应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客观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尽量选择家长能接受的言辞协商解决办法。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工作中,教师需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对症下药”原则。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因此,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家长的秉性,从而“对症下药”。和“话唠型”家长沟通需要很长时间。我一般先让他们自由表达,在谈话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契机,掌握主动权,让他们不再重复说过的话,把重点转移到解决孩子问题上,并给其一些具体的建议;对于“高大上型”的家长,我以多倾听为主,先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会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隐瞒,更不夸张,用不卑不亢的态度,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问题跟家庭教育的关系,从而使他们接受老师的建议;“溺爱型”的家长往往希望听到班主任对孩子的肯定。和他们沟通时,我通常都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先从心理上接受我,再以诚恳的态度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同“暴躁型”家长沟通要采用和风细雨式的沟通方式,使家长明白简单、粗暴的教育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冷静下来,耐心配合老师,尽快帮助孩子认识和改正缺点、错误……
“热问题,冷处理”原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孩子犯错误时,班主任可能会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家长可能也会心有不平,跟老师发生争执。所以,事发之后,班主任不妨冷静一下,先把“热问题”放下来,让它适当“降降温”,不要急于和家长沟通解决。等孩子和自己的情绪都稳定下来,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再决定是否要和家长沟通解决。“热问题”经过“冷处理”后,再和家长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换位思考原则。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班主任需要向家长反映情况时,首先要换位思考:假若他(她)是我的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误,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告知,我会接受?或者,老师以怎样的态度跟我沟通才能赢得我的积极配合?班主任要将自己放在家长的位置上,尽量选择家长能接受的谈话方式,使家长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合作共赢原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采用多种方式深入挖掘家庭和家长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在工作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校讯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情况,知己知彼,做好与家长一对一的沟通。二是建立班级QQ群,让家长们畅所欲言,相互探讨、相互取经。定期召开论坛交流活动,将家长们在群里的困惑梳理成问题,再将这些问题抛给家长们,讨论解决方案,并确定几个主讲人,针对问题定期开讲。三是革新家长会形式,打破家长会教师“一言堂”“垄断”的局面,让一些素质较高、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做主讲人,介绍育儿经验。这样的家长会更有说服力,也有效地调动了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积极性。有时,我也会把家长会的主角让位给孩子,让班委、大组长、小组长轮流汇报自己管辖范围内每个成员的真实情况,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样良好的沟通中,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认识到与班主任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加积极配合班主任和学校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家长和学校的“共赢”。
班主任只要秉持一颗爱生如子的心,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理念,坚持上述五条原则,努力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就能赢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就能使教育获得成功。
编辑 汪倩